中国爵位 为什么有时称五种 ,有时称五等?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的爵位变化很多。爵位自商代就有,西周沿用了商代的爵位并略加变化,形成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但是根据以前的文献,好象这五等爵位制与西周的并不合,这只是春秋时期的爵位制度。
在周代,只要是中央官员都可以称公,如司徒、司马等。如查地方诸侯充任此职,他也可以称公,如郑桓公、郑庄公父子都兼任周王朝的司徒一职,为此他们也可以称公。
公、侯、伯、子男只是诸侯的爵位等级,但并不代表他们职权大小,他们都一样是诸侯。诸侯下面有卿、大夫、士等级别,这些都是贵族。但是王朝的相同官职要高于诸侯的,如王朝的卿与地方上的诸侯是平级的,大夫与诸侯的卿平级的,依此类推。
到了战国时期,五等爵位制名存实亡。各国诸侯虽然名义为周天子的臣子,但已经纷纷称王。而且诸侯们也会封自己的下属为侯或伯等,完全不通过周天子了。而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行新的爵位制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6
这个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的就是分上等下等左等右等钟等各种等吧。
第2个回答  2020-05-26
公侯伯子男,五中爵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