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八旗的旗主是哪八位

我只知道有敖拜,索尼,吴三桂,起他的就不知道了.请知青人士告诉小弟,感激不尽............

康熙帝在位时期的八旗旗主(四大辅臣)
索尼(镶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

顺治在位十八年后死,年幼的康熙即位,因皇帝小,即由四大辅臣鳌拜、遏必隆、索尼、苏克萨哈辅政。四人都出身上三旗,乃嫡系。而当时八旗的力量大,皇帝力量小。四位元老中开始以索尼为首,索尼死后,鳌拜为首。不久鳌拜借机处死苏克萨哈,扩充自己的实力。四大辅臣相互之间意见不一,为圈地,为各自势力,争得厉害,而背后意图乃加强本旗的势力。八旗的明争暗斗,造成朝中政治动荡。可以说,元老政治时期就是八旗斗争时期。

康熙六年(1667),康熙帝借机捉鳌拜,废辅政制度,康熙亲政。从此结束清朝的元老政治。康熙主张汉化,逐步推行中央集权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又置南书房,南书房行走秉承皇帝意志,批答诏书,控制朝政,强化中央集权。但当时八旗遗留下的问题仍在,主要表现在康熙立太子及雍正夺嫡问题上。

清朝与元朝相似,原无立太子的传统。努尔哈赤曾立过太子,但以悲剧告终,乃因八旗旗主各自为政,故难立。康熙年间又开始立太子,同样以悲剧告终。太子立之而废,废后又立,诸王互相竞争,背后即隐含着八旗的明争暗斗。康熙晚年,进一步削弱八旗势力,规定外旗王公可至其它旗负责整顿。命皇七子胤佑、皇十子胤蛾、皇十二子胤分理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事务,还命他的儿子出任王公,这无形中就削弱了各族各旗势力,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http://tieba.baidu.com/f?kz=106638698

附录:
努尔哈赤建立八固山制度的时候,掌旗贝勒如下:

镶黄旗、正黄旗:努尔哈赤
正白旗 :皇太极
镶白旗 :杜度
正红旗、镶红旗:代善
正蓝旗 :莽古尔泰
镶蓝旗 :阿敏

顺治皇帝少年时代,满清八旗各个旗主:

正黄: 爱新觉罗-多尔衮
镶黄: 爱新觉罗-多尔衮
正白: 爱新觉罗-多铎
正蓝: 爱新觉罗-豪格
镶白: 爱新觉罗-阿济格
正红: 爱新觉罗-代善
镶蓝: 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镶红: 爱新觉罗-硕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2
楼主要的是鹿鼎记中八旗的旗主吧.
在鹿鼎记原著中八旗旗主分别是:鳌拜(镶黄旗) ,苏克萨哈(正白旗),康亲王书杰
(正红旗),和察博(镶红旗),镶白旗未知(鹿鼎记原著中镶白旗的四十二章经出与顺治皇后处),正黄旗未知(鼎记原著中正黄旗的四十二章经出与顺治处),鄂克萨哈(镶蓝旗),嘉坤(正蓝旗),ps:吴三桂是汉人,不可能是旗主,吴三桂是夺了嘉坤的正蓝旗四十二章经.
鹿鼎记毕竟是小说,情节会与历史不符.
ps:我是原著派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11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初建时设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1614年因“归服益广”将四旗改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统率满、蒙、汉族军队。规定每300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一人,五牛录为一甲喇(队),设甲喇额真(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都统、旗主)一人,副职一人,称为左右梅勒额真(副都统)。
皇太极继位后为扩大兵源在满八旗的基础上有创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满清入关后八旗军又分成了禁旅八旗和驻防八旗。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 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 是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至清末,是八旗满洲中人口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 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 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是辖84个整佐领又 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 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 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朝廷的高级官员中 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 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 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 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请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 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 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旗而有正蓝旗,因在 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成了定制。正白 旗是皇帝亲统旗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 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制单位,100—300人 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清末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于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于分统,清末时的规模是84个整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 邻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 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 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3个整佐领又11 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 万人。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 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质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 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 半分佐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镶蓝旗人,历史上臭名远扬的“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和正直善良的慈安皇太后(也称东宫)都是。
编辑本段八旗的建立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镶,俗写亦作厢)。旗帜除四正色旗外,黄、白、蓝均镶以红,红镶以白。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人都编在旗内。正黄、镶黄、正白三旗,由皇帝自将,称为上三旗,余下五旗称为下五旗。
编辑本段八旗分类
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
编辑本段八旗方位
清代的八旗军,包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在行军、驻营时所居的位置是固定的。据说是依“五行相克”说制订的。在《八旗通志》中有如下的记载:“两黄旗位正北,取土胜水。两白旗位正东,取金胜木。两红旗位正西,取火胜金。两蓝旗位正南,取水胜火,水色本黑,而旗以指麾六师,或夜行黑色难辩,故以蓝代之。”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东方属木,颜色为青,木能克土;南方属火,颜色为赤,火能生土克金;西方属金,颜色为白,金能生水克木;北方属水,颜色为黑,水能生木克火;中央属土,颜色为黄,土能生金克水。从五行所属的颜色和五行相克的角度讲,八旗所处的方位恰恰与五行相克的方位是一致的:两黄旗属土,土能克水,所以在北方;两红旗属火,火能克金,所以两红旗位于西方;两白旗属金,金能克木,所以两白旗位于东方;两蓝旗属水,水能克火,所以两蓝旗位于南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