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字体,俗称“毛体”。
毛泽东手书古诗词,在书法境界上已臻出神入化。从百幅真迹来看,毛泽东的书法和诗意极为融洽,浑然一体,豪迈、苍凉、委婉、激越,风雨雷电、水流花开、天地肝胆、大泽龙蛇,博大的心胸、纯美的诗情,毛泽东凭手中的长锋狼毫笔,在尺幅间、时空中,留下了人间正道、男儿意气、云水襟怀和审美理想。可以说,毛泽东的书法在六十至七十年代,已达到了巅峰。 有人形容其有“二王”之秀逸,孙过庭之俊美,张旭之狂韵,怀素之放肆,苏黄之雄厚……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廿六日《给臧克家的信》和一九六三年所题“向雷锋同志学习”,公认是毛泽东信札和题词的杰作,《长征》、《六盘山》则是毛泽东诗书的杰作。而毛泽东的手书古诗词才情缤纷,内中杰作当由天下人共推之。
一言以蔽之,毛泽东他不仅为天下人留下了千古难觅的诗作,也为天下人留下了千古难觅的狂草艺术。下面我们就共同来欣赏欣赏他的狂草艺术吧!1949年之后到毛泽东去世的近三十年时间内,书法基本上不受重视。当时的人们正以极大的热情建设一个新中国。书法被认为是旧传统的代表。有趣的是毛泽东本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受怀素狂草和北碑书体影响大度开张富于浪漫气质与领袖风。在这三十年间,中国大体上有三位最著名的书法家,毛泽东,郭沫若,舒同。郭沫若以行草为胜,是典型的文人才子书法。舒同是军队高级官员,1981年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首任主席。他的书法出自颜真卿和何绍基雄健豪放 。
兼学并蓄 广采博取
毛泽东学习书法过程中,研究学习的范围很广。红军长征时期他在遵义县北的娄山关,见一刻石碑上刻的“娄山关”三字不仅写得苍劲挺拔,而且石工刻得也如眼前峻峰峭壁,堪称佳作。毛泽东在这块石碑前停留良久,感叹再三,他反复揣摩,不断用手比划运笔,嘴里说着:“可惜这碑不知出自哪朝哪代哪位名家之手啊!”他问陈昌奉等娄山关'刻碑做什么呢?”同志们答不上来。毛泽东解释说道:“关乃要塞重地,是出入的通道,因此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
的确,毛泽东一生都没有和“文房四宝”须臾分开,他的书法造诣堪称一代大家 。
晚年爱用草书写诗词
毛泽东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很大变化,这和笔有关系。新笔写的字笔锋更明显更突出。但主要还是他的功力和字体有变化。要观察毛泽东字体的变化,除从总体上看,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他的签名。1943年以前“毛泽东”的“毛”字一般都是从上面下来,再这么一转,一笔写成。1943年以后,“毛”字写成四笔,先点三点,然后再竖弯勾。到1948年、1949年,又变了,从1948年2月他修改中央一个文件时写的几封信到1949年9月给宋庆龄或任弼时的信,“毛泽东”三个字中,“毛”字变化不大,“泽东”二字变化则很大。
进城以后,毛泽东的工作虽仍然十分繁忙,但客观条件比进城前好多了,可以看到历代书法家的碑帖,当时中办秘书室就专门为毛泽东购买书籍、收集字帖,收有各种碑帖达数百
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休息时书写了数百首古诗词,一首诗往往书写五六次,六七次,甚至十来次。他作诗词也多是书写许多次,且多为草书。
毛泽东的书法最好的时期是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例如他书写的诗词,给华罗庚、章士钊的信件等,都非常之美。看毛泽东手迹称得上是一种享受,看过后还是想看,每看一遍都受启发。毛泽东的书法深受读者们的喜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