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写的项链的结构划分

如题所述

100以内所有奇数:

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51,53,55,57,59,61,63,65,67,69,71,73,75,77,79,81,83,85,87,89,91,93,95,97,99。

100以内所有偶数有:

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52,54,56,58,60,62,64,66,68,70,72,74,76,78,80,82,84,86,88,90,92,94,96,98,100。

扩展资料

一、奇数:

奇数(英文:odd),又称单数, 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奇数的个位为1,3,5,7,9。偶数可用2k表示,奇数可用2k+1表示,这里k就是整数。

在整数中,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奇数叫做单数,它跟偶数是相对的。 奇数可以分为正奇数和负奇数。奇数的数学表达形式为: 

正奇数: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

负奇数:-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

二、偶数:

定义一:在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定义二:二的倍数叫做偶数。

十进制里,可以看个位数判定该数是奇数(单数)还是偶数(双数):个位为1,3,5,7,9的数是奇数(单数);个位为0,2,4,6,8的数是偶数(双数)。

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双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在中国文化里,偶有一双一对、团圆的意思。古时认为偶数(双数)好,奇数(单数)不好;所以运气不好叫做“不偶”。

三、偶数和奇数的性质:

①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是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②奇数与奇数的和或差是偶数;偶数与奇数的和或差是奇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都是偶数;单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双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

③两个奇(偶)数的和或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和或差一定是奇数;

④除2外所有的正偶数均为合数;

⑤相邻偶数最大公约数为2,最小公倍数为它们乘积的一半;

⑥奇数与奇数的积是奇数;偶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奇数与偶数的积是偶数;

⑦偶数的个位一定是0、2、4、6或8;奇数的个位一定是1、3、5、7或9;

⑧任何一个奇数都不等于任何一个偶数;若干个整数的连乘积,如果其中有一个偶数,乘积必然是偶数;

⑨偶数的平方被4整除,奇数的平方被8除余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莫泊桑写的项链的结构划分:
  小说以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可将内容的分成四部分。
  1.(从开头到“接着就带着这宝物跑了”)借项链
  1.(从开头到“接着就带着这宝物跑了”)借项链。
  2.(从“舞会的日子到了”到“他照她说的写了信”)失项链。
  3.(从“过了一星期”到“也可以成全你”)赔项链。
  4.(从“一个星期天”到结束)发现项链是假的。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第2个回答  2013-09-24
第一部分:知道要参加party,而借项链;第二部分:参加聚会,到发现丢失项链;第三部分:赔项链,辛苦工作赔偿债款;第四部分:结尾,朋友再次见面,知道项链是假的.
第3个回答  2013-09-24
结构分析:
《项链》是一篇构思精巧,题旨鲜明的精品。从小说内容看,用“项链”这个题目好,因为它是整篇作品的线索,而“首饰”的概念包括范围太大,指代不明。
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舞会,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舞会上,主人公大出风头,却乐极生悲,“丢项链”;为了赔偿别人的项链,路瓦栽夫人含辛茹苦,“赔项链”;凑足了项链的价钱,却欠下了一笔需整整十年拼命劳作、省吃俭用才能偿还的债务,于是她不顾一切“还债务”;最后,当她松了一口气,却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她借的项链原来是假的。小说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情节,让向往豪华、追求舒适的玛蒂尔德从梦幻的云端结结实实地被摔了下来,并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小说通过这样一个十分巧合而又真实自然的故事,尖锐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同时,对受尽生活愚弄的主人公又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学习这篇小说,要深刻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重视小说的现实意义。

《项链》构思十分精巧。项链原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通过路瓦栽的女友道破,不仅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而且读者也会感到意外。其实仔细想想,看来似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却也在情理之中,十分可信。因为在描写中作者已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说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当路瓦栽夫人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薄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深思。

小说以女主人公路瓦栽夫人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这一线索展开情节,可将分行隔开的七板块按照内容的紧密联系分成四部分。
1.(从开头到“接着就带着这宝物跑了”)借项链。
2.(从“舞会的日子到了”到“他照她说的写了信”)失项链。
3.(从“过了一星期”到“也可以成全你”)赔项链。
4.(从“一个星期天”到结束)发现项链是假的。

人物分析:
小说《项链》的人物形象,极具典型性。路瓦栽夫人是个小职员的妻子,生活并不富裕,但身处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又有同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交往的机会,因此倍受资产阶级风气的熏陶,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荣华富贵怀有无限羡慕之情。由于对婚姻的不满意,便感到痛苦,看望一个有钱的女友回来,甚至会“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好几天。她是一个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庸俗的小资产阶级妇女。为了在夜总会上出风头,以满足她的虚荣,她想方设法准备衣着,并向她的女友借来项链。不料乐极生悲在归途中竟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为了赔偿项链,她不得不下决心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承受经济上的压力,“显示出一种英雄气概”,去过穷人才懂得的艰苦生活。她千辛万苦地度过了十年的艰辛岁月,片刻的虚荣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酸。这正是对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的一个强烈讽刺。但她仍对那片刻的虚荣念念不忘。谁知用十年辛酸还清债务以后,才发现原来项链是假的,这对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小说《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态。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直接和间接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揭示主题。作者极善于捕捉一些富有特色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用“她一向就想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她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的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预示了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必然性。
人物心理描写
开篇对玛蒂尔德的 “梦想”以及“梦想”与现实矛盾给她带来痛苦的描写是直接心理描写;对人物特定环境中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是间接心理描写,如“狂热地搂抱女友”,舞会上的“陶醉”等都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二者均突出了玛蒂尔德向往豪华、爱慕虚荣的性格。而她一系列的遭遇均源于这种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