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应培养哪些文明行为

如题所述

1、坚持榜样示范的原则
幼儿模仿性强,正处于向别人学习的阶段,家长、老师良好的言行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家长的言行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林爱丽老师在她的文章中写到:“每天一进幼儿园的大门,我会很自然的形成一种习惯,发现地上有垃圾时,我会把它捡起并送到垃圾桶,一天我发现一个托班的宝宝,妈妈抱着她上幼儿园进了班级大门口时,她突然蹲下身来,原来她发现了一张废纸,我看她捡起废纸,跑到垃圾桶前扔掉垃圾时,我和她相互对视,发自内心的笑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故事、儿歌、歌曲、影视等作品的艺术形象有很强烈的榜样力量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这些榜样对幼儿具有最直接、最具体、形象的影响。通过一首“花儿好看我不摘”的学习,效果会好过枯燥地说“不要摘花木”。学习一支“礼貌歌”,许多小朋友便会在入园、离园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
2、要求一致性原则
我们经常发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会意见不一致,父母经常会一个扮演“红脸”、一个扮演“白脸”,有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爷爷奶奶则放纵,好习惯难以养成。例如:在一次家访,与家长聊天中得知:小结与爸爸吃饭时,地面整洁干净,和妈妈吃饭时,却是饭菜满地。同是一个人,为何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其原因也很简单,两位对幼儿要求不同,一个严格要求,另一个则放弃原则。可想而知严格要求能培养出良好习惯的。家庭成员对孩子要求一致,教师之间要求要一致,家庭与班级教师要求也应一致,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许多家长反映,幼儿最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老师配合家长进行个别教育,这样往往效果良好。如有些幼儿在家中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帮忙做,对长辈不讲礼貌,但在幼儿园值日生做得认真负责,对教师很有礼貌。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很好地吃饭、穿衣,而在家却做不到。家长能及时把幼儿在家的不良表现反映给老师,老师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从而转变幼儿种种不良习惯。另一方面,配班老师对幼儿的要求也应一致。只有家庭、幼儿园、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坚持教育一贯性的原则
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坚持,不能想起来就提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教师和家长都要有坚强的意志,定下规矩后就要求孩子遵守,经过日复一日的坚持,孩子定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方面对家长来说是最难做到的。由于自己的工作繁忙,或孩子身体不适哭闹,就会轻易放弃原则,使孩子刚形成的良好习惯被破坏或难以坚持。而有的教师则没有恒心,觉得一件小事翻来覆去地讲,整天老调常弹,幼儿总做不到。但是要知道幼儿的自制能力较差,他们的认识和行为常常不一致。即使他们了解熟记了种种规范和要求,有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仍旧会冒头,将教师辛勤的工作成果付之东流,这样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坚持教育的一贯性,随时抓住苗头,加强训练,不然,好的习惯被破坏后再培养就困难了。
4、坚持实践性原则
实践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要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会饮食、睡眠、入厕,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技巧,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获得“该如何做和不该怎样做”的体验和认识,并在反复实践中得到强化,逐渐养成习惯。家长和教师应该为幼儿多提供练习机会,切勿“等你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剥夺孩子练习的机会。孩子只有在反复训练中才能习惯成自然。例如:许多幼儿刚上幼儿园时,父母都会告诉老师“我们家宝宝不会吃饭、不会脱衣服、不会大小便,不会……,但当幼儿真正脱离了父母,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他们个个都有进步,不仅能自己入厕,还学会了吃饭等等。我们便坚持对他进行强化的训练,几个月后,当他爸爸妈妈发现孩子能如此处理时都感到惊讶,赞叹不已。其实最根本的是能坚持让孩子自己亲身实践,不包办代替。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六大途径
1、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环境是指直接影响幼儿心理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孩子创设丰富、和谐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激发幼儿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首先,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物质环境。如:我们在班中阳台上开设了图书角,这是相对比较安静的地方,在图书角的旁边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修补角,目的是在培养幼儿安静阅读的同时又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幼儿爱护图书的好习惯。针对现在各类饮料瓶等到处可见的情况,我们发动孩子们收集,并将各类瓶子分类、清洗、装饰,然后一起布置美化活动室的环境,这样既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相互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发现美、展示美的同时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其次,我们为幼儿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我们坚持每天和幼儿进行交流,努力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接受他们的思维和行为。如有一天,发现丹丹把小青菜拔出来了。老师没有马上去批评她,而是问她为什么?通过了解,知道她是为了探索青菜下面是什么,于是我们的老师肯定了她的探究行为,请来了会种菜的阿公,讲述种菜的过程,还拿来了图片引导孩子观察菜的生长情况,然后将小青菜放到瓶中进行水养,让孩子观察根的生长情况。孩子的行为即使有缺点,有错误,也应该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给予探究的信息和机会,这样也有助于习惯的培养。
我们确立现代教育儿童观,构建平等合作和谐的师幼关系,以信任、尊重、理解孩子为前提,以激励、保护、弘扬为手段,注重和幼儿交往的艺术,同时充分挖掘、合理组织物质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幼儿习惯的教育因素,包括幼儿园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区角活动材料等,力求让幼儿在民主、和谐、自主、自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利用“一日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是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地利用和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做到知行合一。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刚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因此依赖性特别强,我们在平时的活动中注意采用随机、渗透、情景等教育形式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首先我们了解孩子在家的一些喜好,然后在活动中创设一些情景,老师们从入园、吃饭、入厕、午睡等入手,教授幼儿最粗浅的自理技巧,利用儿歌、歌曲的形式教幼儿扣纽扣、穿脱衣的方法,在活动区中,投放一些小衣服,设置为“娃娃穿衣”的情景,供幼儿练习穿衣、扣扣的技能,在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时,用拥抱、爱抚、亲吻等小班幼儿喜爱的方法进行强化,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
中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技能,但在合作、分享、动手等方面比较欠缺,我们开展了“今天我值日”,让孩子们都有机会合作,发碗筷、整理玩具、帮保育员叠被子、擦桌子等,为大家服务,使每位幼儿在锻炼的同时,也体验为大家服务的乐趣和自豪。
一日生活是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良好时机。我们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开展各种游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最受孩子的欢迎,因为游戏是幼儿自愿的活动,并伴有愉悦的情绪,幼儿处于兴奋和完全投入状态,此时极易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现在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家长们宠爱有加,任何玩具和物品都是他一人独享,因此在幼儿园里,常常会因为玩具不够或者喜欢玩同一种玩具时,因不会使用恰当的语言协商,使同伴间争抢玩具的事情经常发生。面对矛盾冲突,我们采用情景训练法,如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争抢皮球的事儿出现时,我们就设置“小皮球哭了”的情景,让幼儿讨论:小皮球为什么哭了,怎么办?让幼儿在讨论中知道如何相互合作地玩。当幼儿发生冲突时,我们还通过故事、儿歌、模拟情景、情景表演等形式,让他们学着考虑别人的需要。开展“到玩具王国旅行”、“送玩具回家”、“坏玩具的哭诉”等活动,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反省自身,从而改掉一些坏习惯。
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或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因此游戏是渗透习惯培养的最佳活动。
4、抓住节庆活动的契机,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
节日承载着一定的文化传统,节日带给幼儿的喜庆氛围,往往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时机,孩子们喜欢过节的气氛,容易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接受传统文化和爱的教育。我们结合节日纪念活动,培养幼儿尊重长辈、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生活中孩子的生日是不会忘记的,但父母和老人的生日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的老师在重阳节特别邀请幼儿的奶奶来园,通过听奶奶讲儿时生活的艰难故事,讲工作中的辛苦劳动,讲如何细心照顾儿孙等等。通过对比,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老人付出的爱,奶奶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天真的孩子,于是他们纷纷表示,要为奶奶表演节目,让奶奶高兴,几位能干的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了“水果娃娃”、用各色纸花串成的花链送给老人,他们你捶背,我敲腿,你唱歌,我跳舞,送重阳糕等等,尽情表达自己的爱,孩子们从奶奶的笑容中感受到“关心和尊重”带来的自豪与快乐,也体会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5、狠抓典型,注重个体差异,纠正不良习惯
许多不良习惯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养成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引导、纠正,将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大量反复地强化后,渐渐转化为自觉行为。我们在对不同孩子进行了细微地观察后,根据其特点,实施不同的训练措施。
由于家庭教育中的偏差,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挑食十分严重,不吃绿色素菜,不吃肉类食品,吃饭不肯自己吃,等着喂,遇到不要吃的菜就玩勺子,用手抓饭菜玩,甚至呕吐,于是我们就先用故事、儿歌等形式,让他了解各种菜肴的营养,知道不能挑食的道理,然后鼓励他自己吃饭,从少吃浅尝开始,等他有了一点进步,就用红星、玩喜爱的玩具进行强化,慢慢地,他有了不小的进步,已能自己独立进餐了,素菜和肉类也都能吃一点了。另外,为了改善幼儿的挑食现象,我们一方面与家长联系,让幼儿参与买、挑、洗、切、制作、摆放等过程,让幼儿在参与劳动的同时,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方面与食堂人员商量变换花色品种,从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方面下功夫,以引起幼儿中枢神经的兴奋,对幼儿挑食行为进行纠正,受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还组织冷餐会,通过每个家庭制作菜肴,由幼儿介绍菜名、制作方法、营养价值、评选“好吃的菜”等等,引导幼儿品尝各色菜肴,有效地纠正了幼儿的偏食挑食现象。
6、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与家庭是两个不同的环境,一些幼儿在园和在家庭中的表现不一致,有些甚至反差很大,因此,家园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家长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有的家长喜欢用自己的思想来左右孩子的选择;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溺爱过度,导致孩子过分依恋、任性、无度。一天早上,一位幼儿躺在地上哭泣,一旁的奶奶怎么样说他都不肯起来,我们了解到原来他妈妈骨折在家休息,而他非要妈妈送,妈妈好说歹说也没用,奶奶只能硬拉他来园。于是我们找他谈心,帮他分析妈妈不能起床的原因,让孩子们说说应该怎么做,并开展了“我为妈妈做……”的活动,激发爱妈妈的情感,鼓励孩子们为妈妈做小事,减轻妈妈的痛苦。几天后,他奶奶高兴地告诉我们,孩子懂事了,知道关心妈妈,为妈妈端水吃药,不影响妈妈休息,还将自己学到的本领表演给妈妈看。为了强化这一行为,我们特意在全班幼儿面前奖励给他一颗大五角星。
家园的密切配合,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在懂礼貌、爱父母、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动手、交往等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4
一、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1、习惯培养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什么是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它对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大意义,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之一。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过分娇惯和无原则的顺从,暴露出来的生活行为习惯问题尤为严重,幼儿无论从饮食、睡眠还是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不良现象。
  陈鹤琴先生在《我们的主张》一文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也指出:“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 。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2、一日生活环节中蕴含着许多教育价值
  二期课改实施至今,教师已初步树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理念。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生活环节(来、离园、盥洗、饮水、餐点、午睡)占在园生活50-60%以上,这些生活环节比较琐碎,教师易忽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关注细节——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有效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容忽视。
  例如:在一日生活中,盥洗活动始终贯穿其中,使用的频率最多,一天高达7-8次,入园、入厕、喝水、吃饭等都要洗手。教师是否关注培养幼儿认真洗净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过程中,有时候幼儿会浪费水,教师是否能注意培养幼儿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等,其蕴含着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契机。
  又如:午餐后幼儿漱口较马虎,只是机械完成任务,有的幼儿总是忘记漱口,需要老师提醒。 “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生活习惯是幼儿必备的生活经验,对幼儿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二、一日生活环节中,渗透习惯培养的有效措施
  在一日生活环节中,周而复始,而这些活动的琐碎细小,枯燥无味以及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们对这些生活环节的组织时,要学会观察,抓住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幼儿习惯的培养。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措施。
  1、梳理出生活环节的观察要点
  通过梳理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教师观察重点,做到“心中有目标”,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见下表)

环节
教师重点观察
渗透习惯的培养

来园
1、幼儿是否能对熟悉的人(保健、班级老师、同伴等)打招呼。
2.关注幼儿所带的物品是否安全,并能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书包、服饰、鞋子、玩具等)。
3.观察幼儿健康和情绪状况,及时核对晨检牌,清点幼儿来园人数,做好点名登记,逐步做到按时来园。
4、幼儿是否参与观察、照料动植物和值日生活动。
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养成愉快生活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养成做力所能及事好习惯

盥洗
1.幼儿是否能正确的洗净手,使用毛巾,擦干手。养成饭前便后、运动后、手脏了洗手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
2.幼儿是否及时关闭水龙头,不玩水,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3.在人多时,幼儿是否能够排队等待,不拥挤。
4.幼儿是否会使用便纸,大便后能否主动抽水,并洗手。
5.如厕后是否主动整理好衣裤。
6.是否乐意听从值日生的提醒。
7. 关注幼儿大小便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及时与
保健老师和家长沟通。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有节约用水的习惯
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

饮水
1. 观察幼儿饮水量,保证幼儿每日喝足够量的水,逐步养成有序、主动喝水的习惯。
2、幼儿是否及时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3、关注照顾体弱和特殊幼儿及时补充水份。
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餐点
幼儿是否在一定时间内愉快地独立进餐。
幼儿是否养成有序文明进餐的习惯。(先放椅子,后洗手入座,安静就餐等)
幼儿在进餐后,是否正确漱口和使用毛巾。
4、值日生是否乐意为同伴服务(督促、检查等)。
养成文明进餐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乐意助人为乐的习惯

午睡
1.幼儿是否有序的穿脱衣裤,整齐叠放在固定处。
2.幼儿是否有良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