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韩国的自然环境介绍

我这学期在上一门叫国际贸易地理的课,老师要我们做一个课题,关于韩国的地理环境与国家贸易之间的关系,我要做的一部分就是其自然环境,请高手帮帮我

初访韩国是在飘雪的深冬季节。那里的山川、原野等自然环境都与中国的北方十分相近,各类文化与中国的形态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在传统建筑方面,除了结构系统之外,从其中许多构造和细部也可以看到“形近而神通”的现象——毕竟中韩两地曾经共享过同一类文化的果实。

简史
古代韩国最初是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分散存在的,后逐渐合并成为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其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前37~公元668年)最先建国。百济于前18~公元660年发展成为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并在346~375年间成为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国家。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前57~公元935年)征服了邻近的伽倻王国,并与中国唐朝结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后来唐朝意欲吞并高句丽和百济,新罗以武力相抗争,于676年将唐朝势力逐出。698年,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建立渤海王国。由于多元文化的交织,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又兼收中国的先进文化,并在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占有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926年契丹灭渤海王国,大批包括高句丽人在内的人迁移到南方,加入新建立的高丽王国。公元668年新罗统一全境,在8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期。新罗一度为佛教国家,后佛教衰落。935年新罗向高丽王朝投降。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朝鲜王朝,支持儒家学说,抵消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朝鲜采取中庸式政治制度,实行科举,社会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年)创制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篡位后公布《经国大典》,该法典成为王朝治国的基石。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并准备对中国明朝发动战争。随着军阀丰臣秀吉死去,日军撤退。此次历时6年的战争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17至19世纪,韩国推行闭关自守。1910年日本战胜中俄两国,强行吞并韩国后开始实施殖民统治。

文化
韩国邻接中国,由于有着陆路与海路的便利,自然会受到自唐代以来的汉文化影响,比如文字、绘画、建筑等方面。其传统建筑的形式正是在汇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诸多元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尽管韩国的建筑艺术历来同邻国中国和日本的艺术有相同的美学观念、题材、技巧和形式,比如,在对于建筑群体的轴线关系的强调、围合式院落的空间处理以及建筑物基本的梁架构造体系等方面。但是,韩国的建筑传统包括其他相关文化领域都一直坚守着自己特有的、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格和意向。同时应当看到,韩国所发展并形成了的艺术,包括建筑艺术,都似乎比较少地表现出像中国传统艺术那样的宏伟和超绝,而且,也缺乏像日本艺术那样的成熟的装饰意识与精准。从技巧的完美与效果的精确的角度来分析,中、日的传统建筑被认为要高于韩国的。

建筑观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尊重的和趋向自然的心理支撑,在韩国各类传统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往往就形成了一种清晰、宁静、平和的氛围,以及谦和而内敛的环境意向。此外,韩国的文化系统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除了佛教的启发与复杂影响之外,中国民间的阴阳五行、风水堪舆、道教儒教等多方面的哲学影响也很明显,这甚至会延伸到他们对于空间的经营和环境氛围的营造当中,这与韩国国家发展的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

韩国人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世界观,使得韩国人民能够相信自然、应对环境、从容生活,一如既往。在他们的自然主义哲学当中,并不强调崇高而与自然对立,也不会把所有的细节把玩得天衣无缝,而是把自然环境始终当成最重要的因素和手段运用于建筑的规划、选址、立基和建造方面。他们对于这些哲学的解释和运用有着自己的选择和调和方式,在空间处理方面恰恰就是一种心绪的细腻和内敛的美。
韩国建筑的选址也遵循“见山见水”的风水原则,将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赋予特殊的意义:要背山面南、前有水流,极力避免建筑破坏自然地形轮廓,以免扰动人们非常重视的自然的和谐,避免个人智力不能正常发展。

由此就可以看出,韩国古代建筑师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决不做出违背瑰丽的自然环境的举动,也不以高度、壮丽等形象同自然景观比高低、争上下。这,也许就是匠师们或者韩国民族的不同寻常之处了。他们在试图实现“使建筑物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理想的同时,多多少少也会将更多的欲念深埋心底,创作被长久地压抑着,艺术的灵性虽也顺服,却又在等待释放。进而,在努力地顺应自然、化入环境的同时排除了喧嚣而呈现澄明,例如韩国的古代寺院。

韩国建筑中所强调的不与自然相互冲突的观念,还表现在将佛教的寺院选建在景色优美、朴实无华的山野当中,那些卓越的佛教艺术传统的创造者首先把其根基栽植到自然里面。多半建于山麓或者深谷的古寺、禅院,其布局和建筑设计一般采取回避或者归隐的理念,意在将内心积郁向着大自然释放,寻求俗世间难于企及的空灵。寺庙中的净室、佛堂和经堂等建筑物分布疏散,院落宽阔,尺度也较平和,便于接纳周围的山石林泉,四周皆由高矮不齐的树木围合起来,对外既障亦透,空间富于层次,尽最大的可能使得寺院不会引人注目,空间在此是无为的。虽形趋无为,然意达广宇,古寺低平的尺度、阔落的间距,无不显示韩国人对世界的接纳与关照,也阐示宗教空间的隽永及其内涵的神秘性。

宫殿
韩国宫殿庙宇的型制式采用如同中国的大式建筑体系,用斗拱,梁架举折相对平缓,出檐深远而浑厚,上覆厚重的瓦面。此类建筑的风格多近于中国唐风,但是也有一些建筑物的手法和构造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寺院和宫殿建筑之上普遍采用彩绘图案。

以最近新修缮完毕的景福宫为例。位于韩国首都汉城的景福宫,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殿和王家园囿,由李朝始祖李成桂始建于1394年。因中国古代的《诗经》曾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辞句,景福宫便巧籍此句而得名。
景福宫宫外建有砖砌围墙,全长3626米、高约3米余。宫南建有光化门,门内为兴礼门,兴礼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运河,建锦川桥横跨于河上。宫的东边建有建春门,西有迎秋门,北门为神武门。建筑群一如

景福宫的正殿——勤政殿,是整个宫苑的中心建筑,李朝的各代国王都曾在此处理国事。勤政殿建筑面南,前部为宽阔的大庭院,四周环以单层的廊庑式建筑,庭中有甬道,以青砖漫地。建筑物坐落于双层花岗石砌雕栏云台之上,上层四角各出兽形吐水。云台各层皆环以雕栏,石栏以仰覆莲花承托扶栏,比例厚重、雕饰粗犷,仅在云台转角地方和石级两侧雕栏的连接处设石雕望柱,柱头雕有神兽。在云台的南北侧的中央各有一处石雕丹壁,两侧夹以石级,东西侧各设两处无丹壁石级。建筑物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上为重檐歇山顶,在两重屋檐之间开设细密的隔扇窗。勤政殿的门窗和隔扇等部位皆饰以青绿色,而梁柱则使用朱漆刷饰。

在宫苑西侧莲池的东岸,向西探出一片石砌平台,周围以石雕栏杆围合,形如石舫,有石桥与东岸相连接。其上建有一座楼阁式的殿阁——庆会楼,那里曾是国王大宴宾客、游艺观景所在。石舫和建筑物的南、北、西三面环水,远岸皆为园囿、树林或者花圃,视野开阔。庆会楼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底部架空,二层通敞。下部架空层以整块四方条石作柱础,石柱础带有一定的收分,上部设通透的木制大平台,无门窗,上覆单檐歇山式灰瓦顶。木梁柱刷饰朱漆,檐下檩枋椽及斗拱等构件上遍饰彩绘。建筑物的型制朴拙、尺度宏大。

此外,在景福宫内还建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宁殿、交泰殿等大型殿宇和配属建筑物,皆以汉文书写的牌匾悬于当心间的梁枋上。在景福宫各处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和彩绘十分丰富,装饰线条流畅自如,纹样自然而多变,多为红绿相间,也有黄蓝错杂,并配以金箔点缀其间,色彩效果温暖而热烈、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协调。在宫苑的东北面还建有一座十层高的敬天夺石塔,高居于石雕台基之上,石塔平面为四边形,建筑物的收分相当明显,造型古雅,是韩国的国宝之一。

由于气候寒冷,景福宫各主要的生活起居用房都建筑于石台基上,并于底部设置地下烟道供暖系统,于室内形成火炕并将地面加热,这种方式是由韩国各个历史时期一直使用至今的火塘发展而来的。其建筑物的旁侧则建有用于添加炭火的孔道,以及通烟的烟囱状“温突”,保证冬季里不在室内生火便可以直接取暖。“温突”靠外墙而建,且外观极富于装饰性:体量高于房檐呈塔状,周身由砖块砌筑,并在上面砌成汉文的图样,多为“万寿无疆”或者双喜联字等吉语。
景福宫宫苑在1553年被大火烧毁了北部的一部分,日据时期宫殿建筑群的大部分又受到严重破坏,到1865年重建时只有10座宫宇尚保持完整。目前只恢复了其中的若干座,现在所看到的是2004年经大修和翻新过的样子,而景福宫完整时的盛景只能
够由人们借助自己的想像去凭吊了。

民居
囿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韩国传统民居不允许有过大的规模,在细部方面也不能够张扬、繁琐,尽量不著彩绘装饰。其传统住宅的理想模式为:住宅正面墙外设一泓水池,池内植莲花、建木亭,并在宅院后部建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堂,与大自然相互协调的环境呈现素雅而淡静的氛围。同趋向自然的选址营造体系的自然哲学观一样,民居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多不强调多变曲回,尺度较小。而普通的民居建筑则类似干栏,上盖稻草屋顶,内为地炕用以取暖。士绅阶层的宅邸则宽敞宏大,采用瓦屋顶。

住宅所用的木构架和木门窗等都基本不作绘饰而保持天然的纹理,构件尺度较小,形式简约而少装饰,屋面一般用茅草覆顶,屋顶形式有小歇山式以及悬山式。在山区和乡村地区还常会见到样式较为原始的民宅:平面为简单的长方形,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房间和一个厨房,也有的民居平面采用由长方形演变而来的L形,即在主房的一侧加建一个偏房,当中的主房与偏房的内部空间是连通的。也有的民居是在两侧各加一偏房,使住宅的平面呈半围合状的U字形。还有的住宅以正房及偏房沿四边分列,从而平面围合成为方形内院,建筑物中间的内庭院作为起居和日常活动的空间。院内按照树种树形的不同穿插种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式景观。

在韩国,浑厚自信的宫殿建筑绚烂地耸立于,平实恬静的寺庙隐退于山峦泉流,疏阔的乡间民居谦和地融于原野。从他们的传统建筑分析而知,韩国人空间意向中的追求简洁、趋向自然、体现隽永的精神,以及对大自然大山水的崇敬和亲近的艺术取向和表达力量,皆不会逊于中、日。
--------------------------------------
欢迎加入:环境保护部落erath.tribe.heiyou.com
不要搞“色情”,但是可以研究“情色”;不能老强调“性感”,但是文章要好读就需要“感性”;“爱情”太狭隘了,“情爱”才博大,所以,我们不能太“文人”,但是一定要“人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3
初访韩国是在飘雪的深冬季节。那里的山川、原野等自然环境都与中国的北方十分相近,各类文化与中国的形态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在传统建筑方面,除了结构系统之外,从其中许多构造和细部也可以看到“形近而神通”的现象——毕竟中韩两地曾经共享过同一类文化的果实。

简史
古代韩国最初是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分散存在的,后逐渐合并成为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其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前37~公元668年)最先建国。百济于前18~公元660年发展成为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并在346~375年间成为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国家。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前57~公元935年)征服了邻近的伽倻王国,并与中国唐朝结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后来唐朝意欲吞并高句丽和百济,新罗以武力相抗争,于676年将唐朝势力逐出。698年,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建立渤海王国。由于多元文化的交织,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又兼收中国的先进文化,并在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占有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926年契丹灭渤海王国,大批包括高句丽人在内的人迁移到南方,加入新建立的高丽王国。公元668年新罗统一全境,在8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期。新罗一度为佛教国家,后佛教衰落。935年新罗向高丽王朝投降。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朝鲜王朝,支持儒家学说,抵消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朝鲜采取中庸式政治制度,实行科举,社会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年)创制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篡位后公布《经国大典》,该法典成为王朝治国的基石。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并准备对中国明朝发动战争。随着军阀丰臣秀吉死去,日军撤退。此次历时6年的战争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17至19世纪,韩国推行闭关自守。1910年日本战胜中俄两国,强行吞并韩国后开始实施殖民统治。

文化
韩国邻接中国,由于有着陆路与海路的便利,自然会受到自唐代以来的汉文化影响,比如文字、绘画、建筑等方面。其传统建筑的形式正是在汇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诸多元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尽管韩国的建筑艺术历来同邻国中国和日本的艺术有相同的美学观念、题材、技巧和形式,比如,在对于建筑群体的轴线关系的强调、围合式院落的空间处理以及建筑物基本的梁架构造体系等方面。但是,韩国的建筑传统包括其他相关文化领域都一直坚守着自己特有的、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格和意向。同时应当看到,韩国所发展并形成了的艺术,包括建筑艺术,都似乎比较少地表现出像中国传统艺术那样的宏伟和超绝,而且,也缺乏像日本艺术那样的成熟的装饰意识与精准。从技巧的完美与效果的精确的角度来分析,中、日的传统建筑被认为要高于韩国的。

建筑观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尊重的和趋向自然的心理支撑,在韩国各类传统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往往就形成了一种清晰、宁静、平和的氛围,以及谦和而内敛的环境意向。此外,韩国的文化系统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除了佛教的启发与复杂影响之外,中国民间的阴阳五行、风水堪舆、道教儒教等多方面的哲学影响也很明显,这甚至会延伸到他们对于空间的经营和环境氛围的营造当中,这与韩国国家发展的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

韩国人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世界观,使得韩国人民能够相信自然、应对环境、从容生活,一如既往。在他们的自然主义哲学当中,并不强调崇高而与自然对立,也不会把所有的细节把玩得天衣无缝,而是把自然环境始终当成最重要的因素和手段运用于建筑的规划、选址、立基和建造方面。他们对于这些哲学的解释和运用有着自己的选择和调和方式,在空间处理方面恰恰就是一种心绪的细腻和内敛的美。
韩国建筑的选址也遵循“见山见水”的风水原则,将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赋予特殊的意义:要背山面南、前有水流,极力避免建筑破坏自然地形轮廓,以免扰动人们非常重视的自然的和谐,避免个人智力不能正常发展。

由此就可以看出,韩国古代建筑师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决不做出违背瑰丽的自然环境的举动,也不以高度、壮丽等形象同自然景观比高低、争上下。这,也许就是匠师们或者韩国民族的不同寻常之处了。他们在试图实现“使建筑物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理想的同时,多多少少也会将更多的欲念深埋心底,创作被长久地压抑着,艺术的灵性虽也顺服,却又在等待释放。进而,在努力地顺应自然、化入环境的同时排除了喧嚣而呈现澄明,例如韩国的古代寺院。

韩国建筑中所强调的不与自然相互冲突的观念,还表现在将佛教的寺院选建在景色优美、朴实无华的山野当中,那些卓越的佛教艺术传统的创造者首先把其根基栽植到自然里面。多半建于山麓或者深谷的古寺、禅院,其布局和建筑设计一般采取回避或者归隐的理念,意在将内心积郁向着大自然释放,寻求俗世间难于企及的空灵。寺庙中的净室、佛堂和经堂等建筑物分布疏散,院落宽阔,尺度也较平和,便于接纳周围的山石林泉,四周皆由高矮不齐的树木围合起来,对外既障亦透,空间富于层次,尽最大的可能使得寺院不会引人注目,空间在此是无为的。虽形趋无为,然意达广宇,古寺低平的尺度、阔落的间距,无不显示韩国人对世界的接纳与关照,也阐示宗教空间的隽永及其内涵的神秘性。

宫殿
韩国宫殿庙宇的型制式采用如同中国的大式建筑体系,用斗拱,梁架举折相对平缓,出檐深远而浑厚,上覆厚重的瓦面。此类建筑的风格多近于中国唐风,但是也有一些建筑物的手法和构造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寺院和宫殿建筑之上普遍采用彩绘图案。

以最近新修缮完毕的景福宫为例。位于韩国首都汉城的景福宫,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殿和王家园囿,由李朝始祖李成桂始建于1394年。因中国古代的《诗经》曾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辞句,景福宫便巧籍此句而得名。
景福宫宫外建有砖砌围墙,全长3626米、高约3米余。宫南建有光化门,门内为兴礼门,兴礼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运河,建锦川桥横跨于河上。宫的东边建有建春门,西有迎秋门,北门为神武门。建筑群一如

景福宫的正殿——勤政殿,是整个宫苑的中心建筑,李朝的各代国王都曾在此处理国事。勤政殿建筑面南,前部为宽阔的大庭院,四周环以单层的廊庑式建筑,庭中有甬道,以青砖漫地。建筑物坐落于双层花岗石砌雕栏云台之上,上层四角各出兽形吐水。云台各层皆环以雕栏,石栏以仰覆莲花承托扶栏,比例厚重、雕饰粗犷,仅在云台转角地方和石级两侧雕栏的连接处设石雕望柱,柱头雕有神兽。在云台的南北侧的中央各有一处石雕丹壁,两侧夹以石级,东西侧各设两处无丹壁石级。建筑物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上为重檐歇山顶,在两重屋檐之间开设细密的隔扇窗。勤政殿的门窗和隔扇等部位皆饰以青绿色,而梁柱则使用朱漆刷饰。

在宫苑西侧莲池的东岸,向西探出一片石砌平台,周围以石雕栏杆围合,形如石舫,有石桥与东岸相连接。其上建有一座楼阁式的殿阁——庆会楼,那里曾是国王大宴宾客、游艺观景所在。石舫和建筑物的南、北、西三面环水,远岸皆为园囿、树林或者花圃,视野开阔。庆会楼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底部架空,二层通敞。下部架空层以整块四方条石作柱础,石柱础带有一定的收分,上部设通透的木制大平台,无门窗,上覆单檐歇山式灰瓦顶。木梁柱刷饰朱漆,檐下檩枋椽及斗拱等构件上遍饰彩绘。建筑物的型制朴拙、尺度宏大。

此外,在景福宫内还建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宁殿、交泰殿等大型殿宇和配属建筑物,皆以汉文书写的牌匾悬于当心间的梁枋上。在景福宫各处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和彩绘十分丰富,装饰线条流畅自如,纹样自然而多变,多为红绿相间,也有黄蓝错杂,并配以金箔点缀其间,色彩效果温暖而热烈、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协调。在宫苑的东北面还建有一座十层高的敬天夺石塔,高居于石雕台基之上,石塔平面为四边形,建筑物的收分相当明显,造型古雅,是韩国的国宝之一。

由于气候寒冷,景福宫各主要的生活起居用房都建筑于石台基上,并于底部设置地下烟道供暖系统,于室内形成火炕并将地面加热,这种方式是由韩国各个历史时期一直使用至今的火塘发展而来的。其建筑物的旁侧则建有用于添加炭火的孔道,以及通烟的烟囱状“温突”,保证冬季里不在室内生火便可以直接取暖。“温突”靠外墙而建,且外观极富于装饰性:体量高于房檐呈塔状,周身由砖块砌筑,并在上面砌成汉文的图样,多为“万寿无疆”或者双喜联字等吉语。
景福宫宫苑在1553年被大火烧毁了北部的一部分,日据时期宫殿建筑群的大部分又受到严重破坏,到1865年重建时只有10座宫宇尚保持完整。目前只恢复了其中的若干座,现在所看到的是2004年经大修和翻新过的样子,而景福宫完整时的盛景只能
够由人们借助自己的想像去凭吊了。

民居
囿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韩国传统民居不允许有过大的规模,在细部方面也不能够张扬、繁琐,尽量不著彩绘装饰。其传统住宅的理想模式为:住宅正面墙外设一泓水池,池内植莲花、建木亭,并在宅院后部建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堂,与大自然相互协调的环境呈现素雅而淡静的氛围。同趋向自然的选址营造体系的自然哲学观一样,民居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多不强调多变曲回,尺度较小。而普通的民居建筑则类似干栏,上盖稻草屋顶,内为地炕用以取暖。士绅阶层的宅邸则宽敞宏大,采用瓦屋顶。

住宅所用的木构架和木门窗等都基本不作绘饰而保持天然的纹理,构件尺度较小,形式简约而少装饰,屋面一般用茅草覆顶,屋顶形式有小歇山式以及悬山式。在山区和乡村地区还常会见到样式较为原始的民宅:平面为简单的长方形,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房间和一个厨房,也有的民居平面采用由长方形演变而来的L形,即在主房的一侧加建一个偏房,当中的主房与偏房的内部空间是连通的。也有的民居是在两侧各加一偏房,使住宅的平面呈半围合状的U字形。还有的住宅以正房及偏房沿四边分列,从而平面围合成为方形内院,建筑物中间的内庭院作为起居和日常活动的空间。院内按照树种树形的不同穿插种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式景观。

在韩国,浑厚自信的宫殿建筑绚烂地耸立于,平实恬静的寺庙隐退于山峦泉流,疏阔的乡间民居谦和地融于原野。从他们的传统建筑分析而知,韩国人空间意向中的追求简洁、趋向自然、体现隽永的精神,以及对大自然大山水的崇敬和亲近的艺术取向和表达力量,皆不会逊于中、日。
第2个回答  2008-10-16
简史
古代韩国最初是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分散存在的,后逐渐合并成为部落联盟,并最终形成了王国。

其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高句丽(前37~公元668年)最先建国。百济于前18~公元660年发展成为类似高句丽的部落联盟王国,并在346~375年间成为由贵族统治的中央集权国家。6世纪中叶,新罗王国(前57~公元935年)征服了邻近的伽倻王国,并与中国唐朝结盟征服了高句丽和百济。后来唐朝意欲吞并高句丽和百济,新罗以武力相抗争,于676年将唐朝势力逐出。698年,满洲中南部地区的前高句丽人建立渤海王国。由于多元文化的交织,渤海王国有着源于高句丽又兼收中国的先进文化,并在9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占有北至阿穆尔河,西至满洲中南部开元的广大地区,同突厥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926年契丹灭渤海王国,大批包括高句丽人在内的人迁移到南方,加入新建立的高丽王国。公元668年新罗统一全境,在8世纪中叶进入鼎盛期。新罗一度为佛教国家,后佛教衰落。935年新罗向高丽王朝投降。

1392年李成桂将军建立朝鲜王朝,支持儒家学说,抵消在高丽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朝鲜采取中庸式政治制度,实行科举,社会重视研究学问,但鄙视工商。在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统治时期(1418~1450年)创制了韩语字母“训民正音”。世祖国王(1455~1468年在位)篡位后公布《经国大典》,该法典成为王朝治国的基石。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王国,并准备对中国明朝发动战争。随着军阀丰臣秀吉死去,日军撤退。此次历时6年的战争给朝鲜和中国明朝留下了灾难性后果。17至19世纪,韩国推行闭关自守。1910年日本战胜中俄两国,强行吞并韩国后开始实施殖民统治。

文化
韩国邻接中国,由于有着陆路与海路的便利,自然会受到自唐代以来的汉文化影响,比如文字、绘画、建筑等方面。其传统建筑的形式正是在汇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诸多元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尽管韩国的建筑艺术历来同邻国中国和日本的艺术有相同的美学观念、题材、技巧和形式,比如,在对于建筑群体的轴线关系的强调、围合式院落的空间处理以及建筑物基本的梁架构造体系等方面。但是,韩国的建筑传统包括其他相关文化领域都一直坚守着自己特有的、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格和意向。同时应当看到,韩国所发展并形成了的艺术,包括建筑艺术,都似乎比较少地表现出像中国传统艺术那样的宏伟和超绝,而且,也缺乏像日本艺术那样的成熟的装饰意识与精准。从技巧的完美与效果的精确的角度来分析,中、日的传统建筑被认为要高于韩国的。

建筑观
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尊重的和趋向自然的心理支撑,在韩国各类传统建筑的营造过程中,往往就形成了一种清晰、宁静、平和的氛围,以及谦和而内敛的环境意向。此外,韩国的文化系统和建筑艺术等方面,除了佛教的启发与复杂影响之外,中国民间的阴阳五行、风水堪舆、道教儒教等多方面的哲学影响也很明显,这甚至会延伸到他们对于空间的经营和环境氛围的营造当中,这与韩国国家发展的历史有着直接的关系。

韩国人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世界观,使得韩国人民能够相信自然、应对环境、从容生活,一如既往。在他们的自然主义哲学当中,并不强调崇高而与自然对立,也不会把所有的细节把玩得天衣无缝,而是把自然环境始终当成最重要的因素和手段运用于建筑的规划、选址、立基和建造方面。他们对于这些哲学的解释和运用有着自己的选择和调和方式,在空间处理方面恰恰就是一种心绪的细腻和内敛的美。
韩国建筑的选址也遵循“见山见水”的风水原则,将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赋予特殊的意义:要背山面南、前有水流,极力避免建筑破坏自然地形轮廓,以免扰动人们非常重视的自然的和谐,避免个人智力不能正常发展。

由此就可以看出,韩国古代建筑师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决不做出违背瑰丽的自然环境的举动,也不以高度、壮丽等形象同自然景观比高低、争上下。这,也许就是匠师们或者韩国民族的不同寻常之处了。他们在试图实现“使建筑物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理想的同时,多多少少也会将更多的欲念深埋心底,创作被长久地压抑着,艺术的灵性虽也顺服,却又在等待释放。进而,在努力地顺应自然、化入环境的同时排除了喧嚣而呈现澄明,例如韩国的古代寺院。

韩国建筑中所强调的不与自然相互冲突的观念,还表现在将佛教的寺院选建在景色优美、朴实无华的山野当中,那些卓越的佛教艺术传统的创造者首先把其根基栽植到自然里面。多半建于山麓或者深谷的古寺、禅院,其布局和建筑设计一般采取回避或者归隐的理念,意在将内心积郁向着大自然释放,寻求俗世间难于企及的空灵。寺庙中的净室、佛堂和经堂等建筑物分布疏散,院落宽阔,尺度也较平和,便于接纳周围的山石林泉,四周皆由高矮不齐的树木围合起来,对外既障亦透,空间富于层次,尽最大的可能使得寺院不会引人注目,空间在此是无为的。虽形趋无为,然意达广宇,古寺低平的尺度、阔落的间距,无不显示韩国人对世界的接纳与关照,也阐示宗教空间的隽永及其内涵的神秘性。

宫殿
韩国宫殿庙宇的型制式采用如同中国的大式建筑体系,用斗拱,梁架举折相对平缓,出檐深远而浑厚,上覆厚重的瓦面。此类建筑的风格多近于中国唐风,但是也有一些建筑物的手法和构造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寺院和宫殿建筑之上普遍采用彩绘图案。

以最近新修缮完毕的景福宫为例。位于韩国首都汉城的景福宫,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殿和王家园囿,由李朝始祖李成桂始建于1394年。因中国古代的《诗经》曾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辞句,景福宫便巧籍此句而得名。
景福宫宫外建有砖砌围墙,全长3626米、高约3米余。宫南建有光化门,门内为兴礼门,兴礼门外有一条东西向的运河,建锦川桥横跨于河上。宫的东边建有建春门,西有迎秋门,北门为神武门。建筑群一如

景福宫的正殿——勤政殿,是整个宫苑的中心建筑,李朝的各代国王都曾在此处理国事。勤政殿建筑面南,前部为宽阔的大庭院,四周环以单层的廊庑式建筑,庭中有甬道,以青砖漫地。建筑物坐落于双层花岗石砌雕栏云台之上,上层四角各出兽形吐水。云台各层皆环以雕栏,石栏以仰覆莲花承托扶栏,比例厚重、雕饰粗犷,仅在云台转角地方和石级两侧雕栏的连接处设石雕望柱,柱头雕有神兽。在云台的南北侧的中央各有一处石雕丹壁,两侧夹以石级,东西侧各设两处无丹壁石级。建筑物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上为重檐歇山顶,在两重屋檐之间开设细密的隔扇窗。勤政殿的门窗和隔扇等部位皆饰以青绿色,而梁柱则使用朱漆刷饰。

在宫苑西侧莲池的东岸,向西探出一片石砌平台,周围以石雕栏杆围合,形如石舫,有石桥与东岸相连接。其上建有一座楼阁式的殿阁——庆会楼,那里曾是国王大宴宾客、游艺观景所在。石舫和建筑物的南、北、西三面环水,远岸皆为园囿、树林或者花圃,视野开阔。庆会楼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底部架空,二层通敞。下部架空层以整块四方条石作柱础,石柱础带有一定的收分,上部设通透的木制大平台,无门窗,上覆单檐歇山式灰瓦顶。木梁柱刷饰朱漆,檐下檩枋椽及斗拱等构件上遍饰彩绘。建筑物的型制朴拙、尺度宏大。

此外,在景福宫内还建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宁殿、交泰殿等大型殿宇和配属建筑物,皆以汉文书写的牌匾悬于当心间的梁枋上。在景福宫各处建筑物的内部,装饰和彩绘十分丰富,装饰线条流畅自如,纹样自然而多变,多为红绿相间,也有黄蓝错杂,并配以金箔点缀其间,色彩效果温暖而热烈、对比强烈而又不失协调。在宫苑的东北面还建有一座十层高的敬天夺石塔,高居于石雕台基之上,石塔平面为四边形,建筑物的收分相当明显,造型古雅,是韩国的国宝之一。

由于气候寒冷,景福宫各主要的生活起居用房都建筑于石台基上,并于底部设置地下烟道供暖系统,于室内形成火炕并将地面加热,这种方式是由韩国各个历史时期一直使用至今的火塘发展而来的。其建筑物的旁侧则建有用于添加炭火的孔道,以及通烟的烟囱状“温突”,保证冬季里不在室内生火便可以直接取暖。“温突”靠外墙而建,且外观极富于装饰性:体量高于房檐呈塔状,周身由砖块砌筑,并在上面砌成汉文的图样,多为“万寿无疆”或者双喜联字等吉语。
景福宫宫苑在1553年被大火烧毁了北部的一部分,日据时期宫殿建筑群的大部分又受到严重破坏,到1865年重建时只有10座宫宇尚保持完整。目前只恢复了其中的若干座,现在所看到的是2004年经大修和翻新过的样子,而景福宫完整时的盛景只能
够由人们借助自己的想像去凭吊了。

民居
囿于严格的等级制度,韩国传统民居不允许有过大的规模,在细部方面也不能够张扬、繁琐,尽量不著彩绘装饰。其传统住宅的理想模式为:住宅正面墙外设一泓水池,池内植莲花、建木亭,并在宅院后部建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堂,与大自然相互协调的环境呈现素雅而淡静的氛围。同趋向自然的选址营造体系的自然哲学观一样,民居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多不强调多变曲回,尺度较小。而普通的民居建筑则类似干栏,上盖稻草屋顶,内为地炕用以取暖。士绅阶层的宅邸则宽敞宏大,采用瓦屋顶。

住宅所用的木构架和木门窗等都基本不作绘饰而保持天然的纹理,构件尺度较小,形式简约而少装饰,屋面一般用茅草覆顶,屋顶形式有小歇山式以及悬山式。在山区和乡村地区还常会见到样式较为原始的民宅:平面为简单的长方形,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房间和一个厨房,也有的民居平面采用由长方形演变而来的L形,即在主房的一侧加建一个偏房,当中的主房与偏房的内部空间是连通的。也有的民居是在两侧各加一偏房,使住宅的平面呈半围合状的U字形。还有的住宅以正房及偏房沿四边分列,从而平面围合成为方形内院,建筑物中间的内庭院作为起居和日常活动的空间。院内按照树种树形的不同穿插种植,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式景观。

在韩国,浑厚自信的宫殿建筑绚烂地耸立于,平实恬静的寺庙隐退于山峦泉流,疏阔的乡间民居谦和地融于原野。从他们的传统建筑分析而知,韩国人空间意向中的追求简洁、趋向自然、体现隽永的精神,以及对大自然大山水的崇敬和亲近的艺术取向和表达力量,皆不会逊于中、日。
第3个回答  2008-10-14
韩国多丘陵和平原,约70%是山区,地势比半岛北部低。丘陵大多位于南部和西部。西部和南部大陆坡平缓,东部大陆坡很陡,沿西海岸河流沿岸有辽阔的平原。韩国属温带的东亚季风气候。六月到九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约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减少。冬季平均气温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热,气温为25摄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时易受台风侵袭。
第4个回答  2008-10-13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地处东经124.11度到131.52度和北纬33.6度到43度,南北全长1000公里。韩国的标准子午线为135度。

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大陆相连的部分最宽,东西直线距离约360公里;半岛南北间最长的直线距离达840公里,有“三千里锦绣江山”之称。半岛面积21.4万多平方公里,全境多山。山地是亚洲大陆上的山系从北向南的延伸,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山地和高原约占全境面积的3/4,其中海拔500~1000米的地区约占半岛面积的一半,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半岛面积的1/4以上。

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即北部的朝鲜民主主席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韩国。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南、东、西三面环海,面积约96000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韩国东濒日本海,西面与中国山东省隔海相望。

济州岛的火山岛及熔岩洞窟刚刚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