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内在学习的动力有哪些方法

如题所述

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一连串认识外在世界的探索过程,0~1岁是感觉通路建立期,为感官发展的重要时期;1~4岁是动作技巧,包括粗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社会情绪等明显发展的阶段;4岁后会开始对各种挑战产生较大的学习动机,也想要积极的认识新事物。不过,想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力,绝不能在4岁后才开始进行,而是必须从小开始建立良好习惯,诱发其好奇心和学习动机,为未来的学习奠下基础。

影响学习力的因素包括孩子的生理状况、先天气质、爸妈态度与周遭环境,建议爸妈应该先了解孩子的生理状况,观察孩子个性与行为,再给予适当的教养方式。

1. 虽然每个孩子的生理状况不太相同,但大多数孩子的生理状况很健康,学习上也没有太大问题。

2. 父母需要多加留意其发展与学习状况每个孩子的先天气质、个性均不相同,有些孩子天生热情,学习各种事物都会展现出热忱的态度,有些孩子则较内向,对于新事物会采取逃避的方式,父母应多观察孩子的个性状况,包括认知与语言发展、社会发展情绪、粗动作、精细动作等,了解孩子在何种情况下学习,才会感到自在,再给予适当的学习计划。

3. 父母的态度可说是影响孩子学习力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很多父母都做得不够好,通常幼小的孩子是从模仿中学习,不论父母做什么动作,孩子都会仿效。爸妈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力之前,应该先调整自身行为,像是若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自己要先做到,才能够让孩子模仿与学习。

想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力,爸妈除了要有良好的情绪之外,还应该了解孩子的程度,帮他建立适当目标,并且培养好奇心、稳定情绪、挫折忍受力,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力。不过,要注意的是在培养时,必须稳定自身情绪及保持愉悦的心情,才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动机。

1、建立目标

建立目标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例如:玩玩具、吃饭、喝水等。以玩拼图来说,爸妈可以先给予孩子难易度较低的图案,再随着孩子的程度慢慢提升难度,以阶段式训练来达成目标,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清楚明了自己正在完成的事情,制造成功经验,提升自信心,亦能够培养出责任感,增加事件的完成度

2、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意指个人对于其他事物是否会想要主动靠近的心理状态,想要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爸妈可以先做示范,例如:带孩子赏花时,让孩子认识各种花卉,自己先靠近花朵闻一闻花香或拍照,亦可与孩子玩游戏,像是捡地上的花瓣,比赛看谁先用花瓣排出爱心等,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除此,爸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制造小惊喜,例如:将新买的玩具放在箱子里,让孩子猜一猜里面的物品,再打开一起玩,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会感到新奇、想要尝试,也会想要提出各种问题或触碰,但当问了太多问题或触碰不该碰的物品时,父母应先向孩子说明不能触碰的原因及后果,而非责骂,这样才不会抑制好奇心的发展。

3、培养创造力

大多数孩子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看世界的观点也与成人大不相同,有时候表达出的话语会和实际状况有落差。透过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欣赏孩子独特的见解,便可培养创造力,此处介绍一本书给大家,非常实用

4、培养安全感

当孩子有了安全感,自然就能将注意力放在眼前所要接触的事物上,反之,孩子在学习事物时,较容易出现焦虑的心情,且可能是心不在焉、烦恼的状态。营造和乐的家庭气氛也相当重要,若爸妈相处时都是和颜悦色,对待孩子也相当有耐心与热情,孩子就会感到安心,不会将心力放在担心其他事物上。可以多带孩子接触不同的环境,像是到亲友家做客、公园玩耍等,增加孩子熟悉的地方,提高环境适应度。

5、培养稳定情绪

当孩子有稳定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就比较不容易因为焦虑、退缩等,影响到学习的状况

6、培养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孩子和其他小朋友聚在一起时,可以享受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与结果,除了提升自信心,更能诱发下次一起学习的动机。

7、培养挫折忍受力

培养挫折忍受力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积极克服的态度,而不会选择逃避。爸妈在培养孩子的挫折忍受力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再增加一点困难,使孩子接受一些挑战,慢慢的进步,便会提升学习的欲望。

8、给予适当奖励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适度的奖励是肯定表现的方式之一,也是提升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但不一定都是物质性奖励,可以透过建设性的言语称赞,找出孩子以前没有的优点,让孩子得到成就感。

9、固定生活周期

固定的生活周期对孩子来说相当重要,父母应协助孩子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包括吃饭、睡眠、洗澡、游戏时间等,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该做哪些事情。当建立起生活周期后,孩子在进行各种事物都能先做好准备,进行时的心情也会更加稳定而不容易分心

10、固定亲子活动

固定的亲子活动可有效提升亲子间的感情,增加孩子情绪的稳定性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亦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父母的做事态度。建议父母在每周安排固定的亲子活动。

父母们在改善孩子的学习力时,记得必须面带笑容,保持好情绪,因为大多数孩子只会找喜欢的人学习,也希望教导者亲和力佳。倘若孩子发现教导者板着脸孔,加上又处于学习力不佳的状态,更容易出现厌倦的情形,因此,父母应该付出更多耐心和鼓励,避免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避免孩子的心情受到影响,导致更不想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07
如何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呢?我觉得家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些尝试。
要点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恰当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要点2:承认差异 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家长要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人有差异性,要承认差异,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潜力,更有优势。不要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逼着孩子读书,在压力下读书是做不好的。
要点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如果孩子为人很好,动手能力很强,常爱提问题,那也是好孩子。家长要寻找、激发孩子的优势项目,在这方面多鼓励孩子。
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要点4: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有规律的。13岁以前,孩子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模仿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学语言最合适。比如小学背古诗就比大学再背要容易。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起来了,再学数学等学科会更容易。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倒过来了,小学学奥数,高中背外语(课程),这就错过机会了,事倍功半。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要点5: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有一点可以做,就是让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点6:要为孩子解决具体问题
对家长来说,只有鼓励也不够。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如果你只是在旁边说“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也意义不大,要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刚进小学时做数学口算题目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分解动作”的做法,40道题目,孩子一下做不完,家长可以把题目分成8组,每组5道题,做完一组再做一组。
可以用“限题计时”提高效率,譬如每做对5题的时间记录比较,或者“限时计数”的办法,给他10分钟看他做对几道题。这方法同样适用于抄写词汇等作业。
这样把一个比较困难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教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心和兴趣的有效方法。
要点7:用孩子喜欢的方法激发好奇心
保护和激发好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激发学习动力也非常重要。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像变魔术一样,因此就想长大了要做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那一刻真的很兴奋,我又想做无线电发明家。
其实这些动手的小实验也是家长可以带孩子做的,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探究习惯非常有用。
此外还有一些用游戏学数学的方法,比如小一点的孩子搭积木,从中可以了解三角形、长方形、园、半圆等图形概念和红、绿、黄等颜色概念,还能养成观察、记忆、想象、合作等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扑克牌算24点,等等。
要点8:家长做榜样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三条途径:自我学习,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自我学习和同伴合作刚才已经谈到了,“专家引领”的这个“专家”对小朋友来说,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家长。
最好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不是跑去看电视、打麻将、跳舞,也不是站在门口看孩子是否在写作业,而是坐在孩子身边一起看书学习。
现在流行一句话: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
我发现学生当中凡是发展的比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家长和孩子是讨论式的,启发式的,不是灌输式的,压制式的。家长有什么事情会和孩子讨论,家长陪伴孩子成长,是良师益友。这种家庭氛围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9-30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列出学习可能给你带来的好处,不学习有哪些危害。然后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实施和完成计划,养成学习习惯。

2、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满足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得当,学习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兴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通过训练,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提高。同时极大的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平时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学习任务现在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了,效率提高了很多倍,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很多。具体练习见《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你的阅读速度提高5、6倍,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阅读、学习效率和兴趣。

3、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培养自学兴趣 。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学习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学生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
第3个回答  2017-07-26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孩子未来取得怎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能否激发孩子内心的学习动力。

方法/步骤:

1. 尊重孩子的兴趣:

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往往为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2. 注意把孩子原有的兴趣与知识学习联系起来,以培养和激发新的兴趣:

让孩子在兴趣中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

3.
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

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读书。

4. 倾听并和孩子谈论学习生活:

家长应耐心倾听,并和他们讨论学习生活。

5.
使书桌变成孩子感兴趣的地方:

无论什么原因,都必须消除可能影响孩子完成作业的干扰原因,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6. 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任意延长学习时间的做法会使孩子厌恶学习,还会养成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7.
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孩子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

8. 试着让孩子创造问题,增强子女的求知欲:

让孩子创造问题.孩子会考虑什么地方是要点,父母也可以在指导孩子学习时以此为中心。

9. 让孩子做老师。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

孩子站在教方的立场,会提高其学习的欲望。

10. 开展竞赛:

孩子也可以暗中找一个比自己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

11. 把学习计划公之于众:

向家人或朋友公开宣布:“我要如何如何用功了。”这样,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12. 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学习兴趣:

自己设定在达到某个目标后,以奖赏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可以专心致志地学习。

13. 和孩子讨论他的将来,可激发他读书的意愿:

让孩子了解,为了自己的将来,目前辛苦读书是必要的,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14. 了解子女的学习能力:

切记千万不能依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

15. 培养子女善用余暇时间的习惯: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做一些有益的事,不知不觉地形成对学习的兴趣。

16. 家长必须加强自己的求知欲:

求知欲强的家长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7. 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与孩子学习兴趣的关系:

家长要学会拿孩子的现在和以前比,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比,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18. 要让孩子有危机感,要有压力:

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激烈竞争的大环境,是应当积极参与其中的——要让孩子真心向往竞争。
第4个回答  2020-02-14
看孩子有什么理想吧,用孩子自己的理想去激励他,比如喜欢电脑,就告诉他以后编程要用到英语,鼓励他学好英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