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2、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所谓市场就是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其主体是市场参与者;客体是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
市场运行的条件有1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即资源配置由市场需求导向,市场主体根据各自利益分散做出决策;2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3自利与互利兼容。社会化大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的商品经济出现成为可能。
商品经济的特征:1产权的确定性即各中资源的所有权;2市场活动的自主性;3经济活动的竞争性;4经济活动的规范性。从17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称为古典市场经济时期,这一阶段主要人物有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即市场经济的原形。他认为经济活动要绝对自由化,政府不应当干预,政府只要规范经济活动就行了。理由是:1政府无法了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各种条件下的生产和消费;2政府官员的假公济私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3政府干预伴随垄断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而这一时期古典市场经济的特点是:1社会化大分工程度提高,交换遍及各个角落;2市场交换借助货币实现交换关系多边化;3信用关系扩大,金银逐步被替代;4生产要素没有完全社会化,市场不成熟不稳定;5国家职能没有被提出;6现代公司处在发展阶段,经济法规不完善。1929年到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爆漏出古典市场经济的严重缺陷:1市场经济不能解决事业和经济周期问题,凯恩斯认为决定国民收入的是总需求和总供给,当供给需求一致时会出现三种情况;1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会潜在生产力得到发挥,此时不存在失业;2资源没有充分利用,部分闲置,出现失业,此时国民收入。
3、运行机制和规则:
一、供求规律
(一)供给。供给指一段时间里在一定价格水平下能有多少某种商品或劳务可供出售。供给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是,价格越高生产者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就越多,价格越低,生产者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就越少。
(二)需求。需求即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涉及变量包括:一是该商品的销售价格,二是人们在某种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三)供求机制。供求机制包括供求决定价格机制和价格调节供求机制。
二、价格机制
(一)含义。价格机制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的机能。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
(二)成本。指在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指劳动者的工资、资本的利息、土地出租等。
(三)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由商品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还受市场供求影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四)功能。主要功能是:调整信号、竞争手段、导向信息、平衡参数。
三、竞争规律
(一)竞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是产生市场竞争的内因,商品市场交换是产生市场竞争的外因。竞争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作用。(1)市场竞争使价值决定得以确定。(2)市场竞争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实现。(3)市场竞争使供求规律得以发挥作用。
(三)垄断。竞争产生垄断,垄断又加剧竞争。保护竞争,避免垄断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主要特征之一。
四、市场规则与秩序
(一)建立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的有序性是保证市场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监督和审查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资格,确保市场主体的合法性,是对市场主体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内容。
(二)加强市场法制建设,使市场运行法治化。(1)加强立法,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2)加强司法和执法,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
二、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三、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四、科学评价市场经济活动效果,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依法规范市场经济活动,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5、体制框架:一.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尤其是要素市场发育较好;二.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三.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四.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