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人民痛苦生活资料

如题所述

解放前,特别是日伪统治时期,在小农经济状态下,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他们靠天吃饭,如不遇天灾人祸,仅能维持生计。农民劳碌终年,除交公粮、出荷粮、地租外,有种子欠饲料,若是留下来年的生产费用,就没有足够的口粮。这样每年都有1/3的农户在来年下种时需借粮贷债,年复一年,总也翻不过身来。孤儿寡母,生活更加艰苦,没有正常收入,只得求亲靠友,解决临时困难。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户都得紧衣缩食,穿代很简陋,一年四季有棉单两季服装的就算上等户了,大部分农户冬夏一套服装,是用青蓝粗布或“出荷布"制成的,把夏季穿过的单衣加点棉花就当棉衣过冬。因长期穿在身上不能替换和洗涤,破损很快。多数工农大众均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若是遇上灾害,人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据新安乡历史资料记载,在靠山屯有句民谣:"靠山屯,光腚屯,穿不起棉裤进革囤。"农民一日三餐都是苞米面,玉米馇子或小米。早晨喝稀,午用干,晚上吃"糊涂",不少人家是糠菜半年粮,多数人家是"冬酸菜,夏野菜,一年四季老咸菜"。农户饲养的家禽下蛋不能自食,须集中起来到市上换回急需的日用生活品,诸如煤油、火柴和食盐等。居住条件更差。少数比较富裕的农户能住上草泥房,但一般都是东西屋、南北炕、中间是厨房,又窄又小,老少三辈住一堂,很不方便。多数人家居住在矮小的地窝棚、小马架里。生活用品贫乏,就连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锅、瓢、盆等有的人家也备不齐。四、五口人家一床被褥的不在少数。甚至有的户没有铺盖。到了夜间只能身上身下两条麻袋。有的户买不起炕席,只好睡在草上。穷苦农民盼子女,又怕生孩子。德善公社建兴大队李××的妻子在伪康德9年(1942年)生了儿子没衣穿,只好将婴儿装在母亲的裤子里养活。 解放前,工人和手工业劳动者以及小职员的生活也是低下的。工资收入很低,去掉吃穿烧用没有花的。一旦遇有灾害,就得同农民一样遭受高利贷剥削,甚至有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本县以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贫困。当时的伪政府在经济上极力盘剥,劳苦大众有纳不完的苛捐杂税、干不完的义务劳动。当时日本侵略者,为其侵华战争的需要,扩国兵,抓劳工,出勤劳俸士,强制全县人民群众为其修建飞机场,炮台,挖战壕。凡是被抓者,均被强迫从事高强度的劳动,不给饱饭吃,不给衣服穿,有病不医治,带着活气就往死人坑里扔。 解放前人民生活艰苦,只能住草棚,旧时照明多用香油(葫麻油),一般农家用铁、铜灯碗,用木头或泥巴做灯柱。40年代一些农户开始用煤油照明。贫穷家庭,用泥碗作灯,在墙壁上凿一个窝窝置放,因而有“土炕断墙头,灯油壁上流”的状况。有的农户买不起点灯油,只好即昏便息。一年之中很少用灯。 农民,以前都受地主们剥削,解决后只需要向国家缴一定的农税就行,到了现在,不仅不用缴税,反而可以拿钱。 对于工人,解放前被工厂主克扣的很厉害,老是要罢工,解决后,大部分都是国企,(现在当然有很多私企,民企)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尽量保障工人的正常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5
第一类、在旧社会,农村只有三种人是不靠劳动所得来养活自己的。有哪三种人呢?

一是地主阶级和他狗腿子们。他们纯粹是靠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来养活自己。(1)顾请长工和短工,为他们辛勤劳动,每年种出来的粮食都归地主所有,劳动者只能是空手回家。(2)出租土地给那些无地或少地的贫下中农,他们辛勤劳动一年下来,秋收后,要将收来的粮食一大半作为租金交给地主,交租时,佃户还要将粮食亲自送到地主指定的库房存放,地主还要派人验收,合格后才能过称入库。(3)放高利贷款。每年的年利息最少是30%,最高时达100%,有的月息20%的叫册息。有的地主还兼营工商业剥削,地主不劳而获。劳动人民的钱财,被他们剥削去,花天酒地挥霍。他们吃鸦片抽大烟,还娶小老婆享乐。

二是国民政府的一些官吏及他们的爪牙。他们手中掌握着印巴子和抢杆子,任意欺诈农民。他们用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诈取老百姓的钱财,来养活他们自己。(1)伪乡长、伪保长、伪乡丁、伪保丁。(2)乡代表、保代表以及一些大绅士们。他们既是伪县政府的爪牙,也是各乡保抓壮丁的打手,是摊派各种苛捐杂税的决定者和执行者。还有册书先生,他们为各乡完公粮造册,下通知单,是农民买卖土地和房产过户的执行者,每年剥削农民的粮食、钱财很多,也是一种不劳而食的人。

三是迷信职业者。他们主要利用封建迷信活动,说什么菩萨、祖先、神仙活佛,什么八字命运之类等等,来骗取群众钱财,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这些人有:(1)卜卦算命看相的,只要你说算个命,他就说能知道你的过去和将来,说什么八字命运早已天注定,只要你给钱他,他还可以给你做改舍,就可以改变你的八字命运,坏运可以改成好运,(2)巫婆、马脚。他们利用装神弄鬼,胡说什么他们是神仙下凡,可以为你一家保平安,可以治百病,(3)看风水的阴阳先生。你做房子或安葬老人,找他来给你看一块风水宝地,你就会升官发财致富,繁荣昌盛。

第二类、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是种田的劳动者,但他们也是当时当地不可缺少的职业。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经济又很落后的情况下,他们那些职业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是取到了一些好的作用的。他们是哪些职业呢?(1)农村办私塾的教书先生。他们为农村小孩子们识字,学习文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2)为农民看病的医生。在当时科学卫生事业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及时地为农民救死扶伤,医治一些小病,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不然的话,农民有点小病不能及时医治,就会酿成大病,就要死好多人。(3)农村集镇上的一些小商店、小作坊、小行当。如小百货店、小杂货店、小布店、小烟酒店、还有屠宰坊、印染坊、做酒的糟坊、豆腐坊等等,还有粮行、猪牛行、柴草行等等,这些小职业者对活跃农村市场,方便农民的物资互换都取到了很好的作用。(4)长期在农村乡下挑着担子叫卖的各种行当。如货郎担、卖油郎、卖小菜、卖豆腐和油条饼子这一些熟食之类等。以上这些自由职业者,他们以自由职业为主,但也有一些人还耕种着少量的土地,一有空闲时间,他们就去搞农业生产,他们是辛勤的体力劳动者,也是脑力劳动者。

一是地主阶级和他狗腿子们。他们纯粹是靠剥削别人的劳动果实,来养活自己。(1)顾请长工和短工,为他们辛勤劳动,每年种出来的粮食都归地主所有,劳动者只能是空手回家。(2)出租土地给那些无地或少地的贫下中农,他们辛勤劳动一年下来,秋收后,要将收来的粮食一大半作为租金交给地主,交租时,佃户还要将粮食亲自送到地主指定的库房存放,地主还要派人验收,合格后才能过称入库。(3)放高利贷款。每年的年利息最少是30%,最高时达100%,有的月息20%的叫册息。有的地主还兼营工商业剥削,地主不劳而获。劳动人民的钱财,被他们剥削去,花天酒地挥霍。他们吃鸦片抽大烟,还娶小老婆享乐。

二是国民政府的一些官吏及他们的爪牙。他们手中掌握着印巴子和抢杆子,任意欺诈农民。他们用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诈取老百姓的钱财,来养活他们自己。(1)伪乡长、伪保长、伪乡丁、伪保丁。(2)乡代表、保代表以及一些大绅士们。他们既是伪县政府的爪牙,也是各乡保抓壮丁的打手,是摊派各种苛捐杂税的决定者和执行者。还有册书先生,他们为各乡完公粮造册,下通知单,是农民买卖土地和房产过户的执行者,每年剥削农民的粮食、钱财很多,也是一种不劳而食的人。

三是迷信职业者。他们主要利用封建迷信活动,说什么菩萨、祖先、神仙活佛,什么八字命运之类等等,来骗取群众钱财,过着不劳而食的生活。这些人有:(1)卜卦算命看相的,只要你说算个命,他就说能知道你的过去和将来,说什么八字命运早已天注定,只要你给钱他,他还可以给你做改舍,就可以改变你的八字命运,坏运可以改成好运,(2)巫婆、马脚。他们利用装神弄鬼,胡说什么他们是神仙下凡,可以为你一家保平安,可以治百病,(3)看风水的阴阳先生。你做房子或安葬老人,找他来给你看一块风水宝地,你就会升官发财致富,繁荣昌盛。

第二类、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是种田的劳动者,但他们也是当时当地不可缺少的职业。在当时科学不发达,经济又很落后的情况下,他们那些职业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是取到了一些好的作用的。他们是哪些职业呢?(1)农村办私塾的教书先生。他们为农村小孩子们识字,学习文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2)为农民看病的医生。在当时科学卫生事业不发达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及时地为农民救死扶伤,医治一些小病,解决农民的燃眉之急。不然的话,农民有点小病不能及时医治,就会酿成大病,就要死好多人。(3)农村集镇上的一些小商店、小作坊、小行当。如小百货店、小杂货店、小布店、小烟酒店、还有屠宰坊、印染坊、做酒的糟坊、豆腐坊等等,还有粮行、猪牛行、柴草行等等,这些小职业者对活跃农村市场,方便农民的物资互换都取到了很好的作用。(4)长期在农村乡下挑着担子叫卖的各种行当。如货郎担、卖油郎、卖小菜、卖豆腐和油条饼子这一些熟食之类等。以上这些自由职业者,他们以自由职业为主,但也有一些人还耕种着少量的土地,一有空闲时间,他们就去搞农业生产,他们是辛勤的体力劳动者,也是脑力脑力劳动者。
第2个回答  2016-12-18
有人好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失败,想以此来诋毁计划经济。要说那段时间人民生活困难,比起今天来确实是事实,可是却不能说那段时间没有成绩,这得和解放前比一比。拿过去和现在比有什么意思,前面的永远赶不上后来的,前面的永远比后来的困难,三岁的个子就一定要比他自己10岁时的个子矮。看有没有进步、进步大不大,要和解放前比。如果和解放前比,我看那时的进步是巨大的,超过解放前几千年进步的总和,因为我对解放前人民的生活情况比较了解。那么解放前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本文之前,请大家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解放前的老百姓会有多穷,然后与本文比较一下,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怎么样,会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这里说的全是我向老年人调查的,虽然我调查的不是中国的全部,只集中在我的家乡,可是我的家乡在中国也算是中上等富裕的,有点代表性。可惜的是具体数据没有,只能说个大概。 就从吃穿住用几个方面分别来说。 1吃的方面: 解放前,占多数的贫雇农是吃不饱的,要饭的多的是。解放前,旱灾、涝灾、虫灾频繁,一碰到这样的灾年,就更糟了。我只指的是平常情况,特别的大灾,饿死人的事情我不说。要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胖子少,解放前的胖子更少。 中农以上一般是能吃饱的,但是多数吃得很差,糠菜、粗粮——山芋、高粱、玉米等——为主食。只有地主才能够以细粮为主,但是还得搭配一些粗粮。(我们这里没有太大的地主,也没有恶霸地主,还是相对比较平均的)。看见了吗,那个时候能吃饱的只占极少数,能吃好的就更稀罕了。 副食方面就更贫乏了。包括地主都没有吃过酱油、醋、砂糖的。好的人家就是自己酿一些酱,过节的时候用山芋、玉米等熬一些土糖,颜色很黑,块很大,很硬很粘,熬得不好,还有点发苦。占多数的穷人连这些都没有。食盐呢,食盐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这里虽然靠海比较近,可是我们这里也几乎没有吃海盐的,都是吃土盐。从地里挖来盐土,过滤出来,自己熬。那盐不仅咸味不大,还发涩发苦。 原因是什么,还是工厂少。那时,一个很大的城市,也无非就一两个酿造厂,产量也很低。 2 穿的方面: 那时全国有几家织布厂?都是以自给自足为主,包括地主都是自给自足,家有织布机。织的都是土布,俗称老粗布,又厚又硬,颜色发暗。想染色的,就买点染料或自己用兰草什么的做染料,染一染,染成蓝的或青的。几千年来都是这个样子的,没有什么进步。 这样说,也只是针对地主、富农等来说的,贫农连织布的也没有,穷人买不起织布机,一辈子没做过新衣服的多的是,冬天没有被盖,没有棉衣,没有鞋袜的就更正常了。有名有姓的一位老人,早就去世了,他从小到大都没穿过鞋,你信吗?那时谁要是能穿上一身老粗布做的新衣,那简直就是地主身份了。电视里好放地主都穿着光鲜的绸缎,事实上几乎没有这些事情,估计只有全国有名的大地主才能穿上。 3 住的方面: 那时低矮的茅草棚是普遍的,地主的房屋也是茅草房。我见过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最大的一个地主的房屋,也是茅草屋,土墙,无非就是高大一些,地基用的石料大一些,方正一些,还有就是在房檐上铺了两排瓦。 几千年的进步有多大? 4 用的方面: 那时,很多人家连吃饭桌子都没有,连凳子坐都没有,大家相信吗?很多人吃饭还都用瓢,葫芦一剖两瓣的那个,而且还有一家只用一只瓢轮流吃的。《论语》里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那个时候吃饭用瓢,临解放时吃饭还是用飘,几千年的进步有多大? 那时,有碗的家庭而且能一人一只碗的家庭是很少的。而且那时的碗还是粗瓷的,就是这样的粗瓷碗也算贵重用品了,打碎了都舍不得扔,还得补上。鲁迅有一篇小说,什么名字我想不起来了,就是里面有“九斤老太”的那篇,最后说九斤老太家里的一只碗打碎了,用铜钉补上,就是事实了。不过居然能用铜钉补,该是很奢侈的了。 肥皂是没有的,洋碱也没有,洗衣服用的都是草木灰水,或者皂角,或者自己用碱土晒的土碱。地主也用不起肥皂。这样洗衣服,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火柴当然没有,用的都是几千年传下来的火刀、火石。那个时候能用起火柴的,都是大一些的资本家。农村人多数都没见过,包括许多城里人也没见过。 点灯当然用的是菜油了,菜油灯发暗。不过那时能点起灯的也是少数,多数人家是点不起灯的,都是天一黑就睡觉,反正又没有看书学习的。那时,如果真有需要凿壁偷光的,肯定也凿了。农忙的时候,需要早起做饭,都是摸黑做。有少数能点起灯的,也都是把灯火控制在黄豆大小。电影里,好放贫农在夜晚组织武装开会研究问题,灯火有两三寸高,满屋雪亮,哪有这回事。 需要计时间的时候,比方说需要早起出远门的时候就点香计时,当然这还得是有钱的人家,没钱的人家就看星,听鸡叫。 治病上,那时没有医院,都是土郎中,而且能请起土郎中的,也是少数,多数人有病都是用土方对付,土方对付不了的,就只能等死了。 这样的贫困生活,您能想象出来吗?关键原因是什么?是厂矿少。 解放后,刹紧裤腰带,建了很多厂矿,使生活用品不管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来说都增加了很多,虽然那段计划经济时期人民的生活与今天比起来还很困难,最困难的时候一人一年才几尺布票、才多少点火柴票等等,都限量供应,但是毕竟广大人民把用了几千年的火刀、火石扔了,也能吃上酱油醋了,也能吃上真正的食盐了,吃饭也不用瓢了,洗衣服也能用上肥皂了,不少人也有手表了,也有自行车了,家家户户也能点起雪亮的煤油灯了,点上电灯的就更不用说了,有病也不要等死了;广大人民也不用穿自己织的土布了,由一辈子都做不起新衣服变成几年就可以做一身新衣服了。
第3个回答  2020-09-20
有人好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失败,想以此来诋毁计划经济。要说那段时间人民生活困难,比起今天来确实是事实,可是却不能说那段时间没有成绩,这得和解放前比一比。拿过去和现在比有什么意思,前面的永远赶不上后来的,前面的永远比后来的困难,三岁的个子就一定要比他自己10岁时的个子矮。看有没有进步、进步大不大,要和解放前比。如果和解放前比,我看那时的进步是巨大的,超过解放前几千年进步的总和,因为我对解放前人民的生活情况比较了解。那么解放前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本文之前,请大家先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解放前的老百姓会有多穷,然后与本文比较一下,看看自己的想象力怎么样,会不会出现“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这里说的全是我向老年人调查的,虽然我调查的不是中国的全部,只集中在我的家乡,可是我的家乡在中国也算是中上等富裕的,有点代表性。可惜的是具体数据没有,只能说个大概。 就从吃穿住用几个方面分别来说。 1吃的方面: 解放前,占多数的贫雇农是吃不饱的,要饭的多的是。解放前,旱灾、涝灾、虫灾频繁,一碰到这样的灾年,就更糟了。我只指的是平常情况,特别的大灾,饿死人的事情我不说。要说计划经济那段时间胖子少,解放前的胖子更少。 中农以上一般是能吃饱的,但是多数吃得很差,糠菜、粗粮——山芋、高粱、玉米等——为主食。只有地主才能够以细粮为主,但是还得搭配一些粗粮。(我们这里没有太大的地主,也没有恶霸地主,还是相对比较平均的)。看见了吗,那个时候能吃饱的只占极少数,能吃好的就更稀罕了。 副食方面就更贫乏了。包括地主都没有吃过酱油、醋、砂糖的。好的人家就是自己酿一些酱,过节的时候用山芋、玉米等熬一些土糖,颜色很黑,块很大,很硬很粘,熬得不好,还有点发苦。占多数的穷人连这些都没有。食盐呢,食盐是不能缺少的。我们这里虽然靠海比较近,可是我们这里也几乎没有吃海盐的,都是吃土盐。从地里挖来盐土,过滤出来,自己熬。那盐不仅咸味不大,还发涩发苦。 原因是什么,还是工厂少。那时,一个很大的城市,也无非就一两个酿造厂,产量也很低。 2 穿的方面: 那时全国有几家织布厂?都是以自给自足为主,包括地主都是自给自足,家有织布机。织的都是土布,俗称老粗布,又厚又硬,颜色发暗。想染色的,就买点染料或自己用兰草什么的做染料,染一染,染成蓝的或青的。几千年来都是这个样子的,没有什么进步。 这样说,也只是针对地主、富农等来说的,贫农连织布的也没有,穷人买不起织布机,一辈子没做过新衣服的多的是,冬天没有被盖,没有棉衣,没有鞋袜的就更正常了。有名有姓的一位老人,早就去世了,他从小到大都没穿过鞋,你信吗?那时谁要是能穿上一身老粗布做的新衣,那简直就是地主身份了。电视里好放地主都穿着光鲜的绸缎,事实上几乎没有这些事情,估计只有全国有名的大地主才能穿上。 3 住的方面: 那时低矮的茅草棚是普遍的,地主的房屋也是茅草房。我见过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最大的一个地主的房屋,也是茅草屋,土墙,无非就是高大一些,地基用的石料大一些,方正一些,还有就是在房檐上铺了两排瓦。 几千年的进步有多大? 4 用的方面: 那时,很多人家连吃饭桌子都没有,连凳子坐都没有,大家相信吗?很多人吃饭还都用瓢,葫芦一剖两瓣的那个,而且还有一家只用一只瓢轮流吃的。《论语》里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那个时候吃饭用瓢,临解放时吃饭还是用飘,几千年的进步有多大? 那时,有碗的家庭而且能一人一只碗的家庭是很少的。而且那时的碗还是粗瓷的,就是这样的粗瓷碗也算贵重用品了,打碎了都舍不得扔,还得补上。鲁迅有一篇小说,什么名字我想不起来了,就是里面有“九斤老太”的那篇,最后说九斤老太家里的一只碗打碎了,用铜钉补上,就是事实了。不过居然能用铜钉补,该是很奢侈的了。 肥皂是没有的,洋碱也没有,洗衣服用的都是草木灰水,或者皂角,或者自己用碱土晒的土碱。地主也用不起肥皂。这样洗衣服,几千年来一直都是这样。 火柴当然没有,用的都是几千年传下来的火刀、火石。那个时候能用起火柴的,都是大一些的资本家。农村人多数都没见过,包括许多城里人也没见过。 点灯当然用的是菜油了,菜油灯发暗。不过那时能点起灯的也是少数,多数人家是点不起灯的,都是天一黑就睡觉,反正又没有看书学习的。那时,如果真有需要凿壁偷光的,肯定也凿了。农忙的时候,需要早起做饭,都是摸黑做。有少数能点起灯的,也都是把灯火控制在黄豆大小。电影里,好放贫农在夜晚组织武装开会研究问题,灯火有两三寸高,满屋雪亮,哪有这回事。 需要计时间的时候,比方说需要早起出远门的时候就点香计时,当然这还得是有钱的人家,没钱的人家就看星,听鸡叫。 治病上,那时没有医院,都是土郎中,而且能请起土郎中的,也是少数,多数人有病都是用土方对付,土方对付不了的,就只能等死了。 这样的贫困生活,您能想象出来吗?关键原因是什么?是厂矿少。 解放后,刹紧裤腰带,建了很多厂矿,使生活用品不管从种类上,还是数量上来说都增加了很多,虽然那段计划经济时期人民的生活与今天比起来还很困难,最困难的时候一人一年才几尺布票、才多少点火柴票等等,都限量供应,但是毕竟广大人民把用了几千年的火刀、火石扔了,也能吃上酱油醋了,也能吃上真正的食盐了,吃饭也不用瓢了,洗衣服也能用上肥皂了,不少人也有手表了,也有自行车了,家家户户也能点起雪亮的煤油灯了,点上电灯的就更不用说了,有病也不要等死了;广大人民也不用穿自己织的土布了,由一辈子都做不起新衣服变成几年就可以做一身新衣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