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翻译一篇小文言文,并回答我的一个问题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九十九矣。”

问题:
现实生活中有像京朝官和他老师这样的人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人的?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 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喜欢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以及喜欢替别人戴高帽子,实在是国人的劣根性。小民百姓的互相抬举,虽亦无聊,但毕竟处于无权地位,影响所及,不过家院之内,村庄之上,无伤大雅。官员们,包括其最高领导核心皇帝老儿,及其御用文人,戴起高帽来,则影响大矣!远的不说,明清两朝皇帝死后,不知道给他们头上戴了多少高帽!以明成祖朱棣来说,成了“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朱棣与其父朱元璋对着干,从其侄朱允火文手中夺权,实属谋反,杀了很多人,并株连九族,大搞“瓜蔓抄”,仁在何处?孝在哪里?晚清慈禧太后,恶名昭著,她的尊号居然是长长一大串,甚至有马屁精上疏,建议把“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也放到尊号里去,简直肉麻之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03
原文:
俗以喜人面谀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日:"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日:"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日:"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日:"汝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译文:
世俗把喜欢别人当面阿谀的人称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有矛盾不快。”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须如此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0186584.html

第2个回答  2008-11-02
通常称喜欢被人奉承的人为“喜欢戴高帽子”。有一个曾经在京城当官的人被调到外地当官,在临走的时候与老师道别。老师说:“出外当官不容易,最好小心谨慎些。”这个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遇见人就给他戴一顶,他们应该不会为难我。”老师大怒:“我们正直坦率,何必要这样!”这个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还有多少人啊?”老师大点其头:“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啊~~”之后他从老师家里出来,对别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就剩九十九顶了。”

留点分数给楼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