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个性和人格

如题所述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毕业生不仅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该具备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社会实际工作是比较复杂的,这就不仅需要他们自尊自重、热情洋溢、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意志坚定;而且需要他们善于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从而以积极态度适应环境,发挥能力,创造成就。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似乎陷入了一种较尴尬的状态,使得职业学校学生反映出与普高学生许多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我们认为:职业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德智体美各项教育外,还应注重心理的教育,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并且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各种社会关系,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本文就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人格浅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 个性和人格 培养 【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它直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实用性专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毕业生不仅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应该具备健康完善的心理素质。社会实际工作是比较复杂的,这就不仅需要他们自尊自重、热情洋溢、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意志坚定;而且需要他们善于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从而以积极态度适应环境,发挥能力,创造成就。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原因,职业学校学生似乎陷入了一种较尴尬的状态,使得职业学校类学生反映出与普高学生许多不同的心理特点。那么,该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呢? 本人根据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的十余年实践经验,结合相关教育管理理论,在此,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加强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奋斗目标。 职业学校学生,刚刚进入成人期,情绪内容比较广泛,容易振奋和波动;同时,受社会价值体系的影响,以及对就业困难产生种种困惑,一旦对理想前途与现实的关系处理不好,就容易产生信任危机。这时,特别需要加强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指导,学校可以利用德育课这一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也可通过穿插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五保户老人、走访往年毕业生,以及多种形式的社会性活动,使学生了解情况,作出判断,把握主流,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正确认识世界,认识问题。防止片面和偏执,克服认识上的绝对化等不健康心理的产生。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竞争意识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不怕困难,处逆境而不惊,鼓足勇气,奋发图强,敢为人先。 二、注重课堂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心理品质。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心理品质的主阵地。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很多学生本人并不喜欢所学专业,志愿是由父母填报的,在这种思想状态下,进了学校门就产生挫折情绪;还有学生虽然人在学校,却过虑于毕业分配难而造成思想很大的波动,这就要求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和愉悦的意境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也就是要求学校在文化课教学中,应结合课程特点,有机地渗透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与创业精神教育。当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形成时,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激发,自信心、上进心也都被激活,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会获得充分发展。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中职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候他们既要经历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要经历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自我意识明显增长,不甘寂寞,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但又心理闭锁;在感情上表现为活泼、热情,但容易急噪、激动,感情用事,不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感情。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常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所以职业学校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让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促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满意的心境,形成良好的个性,塑造完整的人格,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真正做到高高兴兴来校学习,健健康康走向社会,完完全全实现人生价值。 鉴此,学校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还可通过开设心理卫生课,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全面心理教育。对将要毕业的学生还要加强就业前心理指导工作,使学生在了解自己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做好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四、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体现职教特色。 1、浓厚的文化氛围。要以人文思想引领校园环境建设,使学生周围的陈设布置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如在路旁、各楼层走道放置果壳箱,配置卫生宣传标牌和礼貌用语;校园内进行大面积的绿化,使学校变为花园式的大学堂;教室、宿舍、假山、游泳池、名花异草、绿色草坪、曲径通幽的小道,成为学生修养身性的环境。教学楼的走廊上挂有科学家的画像、格言警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在绿化、雕塑、楼名、文化设施等方面进行学校人文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形成的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浓厚而独特的魅力,从心里产生“我以学校为荣”的感慨和自豪。 2、加强实践方面的知识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加大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磨炼意志,从而使他们能了解现实,促进其努力奋斗的决心。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参观现代企业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认识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增长才干,完善自我,全面发展。还可以在实习过程中,教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关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及其养成训练。 3、结合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如安排校园艺术节,参加公益活动、举办运动会,还可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价值,重新找回自信。同时也让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充实,而不再有孤独、盲目的心理,陶冶了情操、达到心灵上的和谐 4、鼓励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要弘扬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学校可以通过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更要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因地制宜开辟活动场所,建设活动设施,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锤炼意志品质。 五、加强学校、家庭联系,重视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职业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不歧视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学校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建立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实施好本大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同时家长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育,多与学校加强联系,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职业教育就是全面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就业能力。未来的人才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仅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必须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已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可行性措施,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过程和活动。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实质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和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