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如题所述

情商,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具体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同理心、抵抗挫折、感恩、创造力、问题解决、领导力等在内的十二项能力。宝妈们,快来看看,下面这些情商能力,你家的孩子擅长哪几项?
1情绪管理
丹尼尔·戈尔曼在他的《情绪智商》中指出,情绪管理是一种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出现的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进行正确的看待和处理,常以积极、幽默的心态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紧张、焦躁等心理。
2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多种多样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于孩子来说,合理协调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对他们的未来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3解决问题
即当问题出现时,人们会按照既定的目标,运用平时学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通过思维的不停运转,将问题解决的过程。
4同理心
同理心还可以称为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是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5抵抗挫折
挫折抵抗力在一个孩子的一生中至关重要,抵抗挫折首先表现为在面对失败等不如意的事情时能经得起打击和压力,并努力摆脱和排解困境。总的来说就是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
6感恩
感恩的孩子,会珍惜自己得到的一切,同时感激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7独立性
独立性强调的是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依赖性,具有独立性的孩子善于自我决策,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这样的个性品质是孩子自强自立的外在表现。
8自信心
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9专注力
专注力,又称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专注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
10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孩子自小就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
11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也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它是由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强的孩子思想敏捷,有善于观察和发现新鲜事物的能力。
12领导力
领导能力简称领导力,是号令组织成员行动与全力以赴的技能,是能够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完成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影响力而非操纵力、控制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你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力,你就可能是领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12
方法一:带孩子多接触新环境 有的孩子到了陌生环境中会不知所错,无法很快融入。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经常带他们去新环境中,让孩子去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从而增加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父母要让孩子多结交新环境中的朋友,让孩子通过与朋友的友好相处,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接触更多的人,等孩子可以顺利地和他人交往时,再带孩子走出家门。当孩子进入新环境感到不适应的时候,父母最好用握住孩子的手、摸孩子的头等方式鼓励孩子,使他们在充满安全感的状态下适应环境。 小时候,媛媛是个很不喜欢出门的孩子,即使是去亲戚家,她也会觉得很别扭,到了亲戚家,她不会和别人打招呼,而是乖乖地躲在妈妈身后,妈妈觉得这样下去对孩子很不好,决定多带孩子出去玩,让她变得大方起来。 于是,妈妈经常带她去公园、儿童乐园等人多的地方玩,并且教给孩子恰当的社交礼仪。慢慢地,媛媛开朗了很多,到了新环境里也不觉得拘束了。 后来,媛媛进入幼儿园、小学,都能很快地适应,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 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引导孩子尽量习惯陌生人和陌生地方,经常带他们去串门,或者去公园和游乐园等,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多提供孩子和朋友玩的机会。 当孩子要接触新环境时,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新环境的有趣,孩子一旦具备好奇心和勇气,就会很快地适应新环境。 当孩子在新环境中结识新朋友时,父母要适当地鼓励和表扬,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觉加入到新环境中去,更好地和他人交往,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 方法二:学习上多辅导,以便适应老师 孩子从家庭歩入学校,由于受到各种严格规定的制约,以及学习的全新内容和作息时间的不同,孩子一时很难适应新环境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孩子可能会从内心认同某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一旦换了老师,孩子也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当出现这种状况时,父母要对孩子的学习多加指导,让孩子去适应老师。 同同今年开学换了位语文老师,之前的老师她一直很喜欢,因此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新换的这位语文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以前老师的风格大不一样,为此,同同很不适应。 由于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同同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在最近的考试中,语文成绩竟然破天荒地不及格。妈妈知道后,很着急,她觉得应该让孩子学会适应不同的老师。 妈妈跟孩子讲清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和老师没有多大关系,而且不一样的老师也有不一样的优点,老想着以前老师的好,对适应现在的学习环境没有帮助。孩子在妈妈的帮助和引导下,调整了自己,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的困难,以自己的经验和对孩子课本知识的把握,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要教会孩子欣赏不同的老师,尊重老师,在心里不要排斥不同老师的教法,这样就会更快地适应学校环境、适应老师。当孩子因为学习出现困难,对某门学科产生困惑,进而将意见强加到老师身上的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孩子纠正学习态度中出现的偏差,为孩子讲清道理,纠正孩子的不良心态,不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方法三:培养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心理素质的优劣往往决定孩子生活、学习、事业的成败,而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心理适应能力。它对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孩子具备了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积极的反映。 很多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很快打成一片,但是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就拒绝和他交往,还有的孩子,面对新的环境时会产生胆怯、不知如何是好的情绪,这都是孩子心理适应能力不强的体现。心理适应能力是孩子的心理品质问题,反映孩子面对新环境时的思想、情绪、行为的控制能力。要想更好地融入新集体,就必须具备很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父母可以为多培养和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养成遵守规范、乐于合作的意识和习惯。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心理问题,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和做法,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孩子放弃个性,而是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父母还要身体力行地传授对人宽容的豁达心态,这样也会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人相处。 方法四:适当地和孩子分离 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哭闹,这说明孩子对于没有父母的环境心存不安,他们不想在新环境中独自生活。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一旦父母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茫然,这种心理对孩子的发展很不利。所以,父母要树立和孩子适当分离的意识,适当地从孩子的视线中“消失”一会儿。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附近进行观察,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要干扰他们的活动;有时甚至可以短暂离开,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妈妈离开一下,一会儿就回来,这样可以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安全的,从心理上接受和父母的分离。 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和父母分离,如果对父母过度依赖,孩子就难以适应新环境。父母不要时时刻刻守在孩子身边,而要给孩子留出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在没有父母的世界里学会独立。 方法五:让孩子学会自我调控不良情绪 孩子的情绪会决定孩子的性格及做事的态度,还会决定孩子的人际交往关系是否和谐、人格是否完善。父母要给予情绪不好的孩子适度的关怀和理解,教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方舟今天体育课上和其他同学一起玩了个游戏,可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发现刚刚很不配合,非常气愤,想对刚刚发脾气,可是他控制住自己的不良情绪,耐心地对刚刚说:“班里那么多同学都在等你,你要照顾大家的情绪啊。” 在方舟的说服下,刚刚改变了自己的意见,和大家开心地一起玩了。方舟庆幸自己没有对刚刚发脾气,如果那样,刚刚会更不配合。 父母要教育孩子客观地看待世界,孩子心胸开阔,情绪就容易稳定。比如,如果孩子成绩不理想,就要引导孩子学会正视现实,继续努力;如果孩子有烦恼,就要让孩子学会倾诉,经常和父母及身边的朋友交流,通过倾诉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情绪不好,无法调适自己时,也可以让孩子暂时转移注意力,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也可以调节不良情绪。 父母还应该让孩子学会节制自己的情绪,等心情平静下来再处理事情。有理智的孩子一定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他们能够意识到发脾气带来的后果,于是会自觉控制自己。 孩子学会了调适自己的情绪,就会很好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9

让孩子有超强适应能力,从小培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