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区别都有哪些?

越详细越好~

生物膜法是指用天然材料(如卵石)、合成材料(如纤维)为载体,在其表面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生物膜表面积大,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反应过程是:①基质向生物膜表面扩散,②在生物膜内部扩散,③微生物分泌的酵素与催化剂发生化学反应,④代谢生成物排出生物膜。

生物膜法主要工艺方法有生物廊道、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等。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对于受有机物及氨氮轻度污染水体有明显的效果。它的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此外,运行管理时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问题,且耐冲击负荷。日本、韩国等都有对江河大水体修复的工程实例。
生物膜水解酸化—生物膜接触氧化工艺在稳定性、抗冲击性、生物菌种耐温性等方面均能满足实际需要,并且处理装置易维护,技术可靠。

普通活性污泥法又称传统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传统方式。系统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管线和设备三部分组成。液流为有回流的推流式。初次沉淀后的废水津水域由二次沉淀池来的回流污泥混合后再抱起吃起段进入池内,大约曝气6小时,进水与回流污泥通过扩散曝气或机械曝气作用进行混合,混合液推流前进,曝气强度不变。流动过程中进行有机物的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从曝气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淀池沉淀后,沉淀出的活性污泥以进水量的25-50%返回曝气池(即污泥回流比为25-50%)。这种方法常用于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对冲击负荷很敏感,生化需氧量的去除率达85-9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1
根据微生物在构筑物中处于悬浮状态或固着状态,污(废)水生物处理方法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多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和好氧生物膜法。
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的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称绒粒。
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菌胶团。其上生长着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和某些微型后生动物(轮虫及线虫等)。
好氧生物膜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粘附在生物滤池滤料上或粘附在生物转盘盘片上的一层粘性、薄膜状的微生物混合群体。
生物膜生物是以菌胶团为主要组分,辅以浮游球衣菌、藻类等。它们起净化和稳定污(废)水水质的功能。
好氧生物膜在滤池内的分布不同于活性污泥,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不动,污(废)水自上而下淋洒在生物膜上。以一滴水为例,水滴从上到下与生物膜接触,几分钟内污(废)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杂质逐级被生物膜吸附。滤池内不同高度(不同层次)的生物膜所得到的营养(有机物的组分和浓度)不同,致使不同高度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不同,微生物相是分层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