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缺失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家庭因素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举止、言行、品德及处事方式将对孩子产生深 刻的影响,父母举止粗暴,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行为不端,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忽视, 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行为约束,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行为准则。

  二、学校因素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正值人思想成长成熟阶段,对学生确立远大理想抱负、形成高尚的 道德情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些许不足,简单论述如下。
  (一)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学校主要制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只是规定什么事情不许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 处罚,只是确定了道德下线和底线,而没有细则去引导学生怎么去更好的做。
  (二)学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监督式教育,大学辅导员作为最终的执行者,按照国家配比比例,一 个辅导员要负责200 名学生,有的学校甚至更多。这样的主观条件,客观上就满足不了对每 个学生全面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而大学没有道德评级,只有学习评等,这样没有道德目标, 自然缺乏道德前进动力。
  (三)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过高、内容脱节、方法单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宏观描绘高级的思想动态,内容与现实社会基本道德内容脱节,教育方式单一,教 育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目标过高,无法在现实社会的社会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 用。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重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穿着大学教育的前两年,看似重要,不过除了理论课程讲述 之外,没有拓展性的实践性教学,学生更多的是被灌输。我们知道,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 的浮萍。
  (五)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口号这么多年一直在强调,怎么算是有素质的大学生?怎么去培养有 素质的大学生?高谈阔论终究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而最终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是要在实践 中不断总结完善,相辅相成。

  三、社会因素
  我们都知道,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随波逐流。我们都说真理 要靠实践去检验,而社会就是实践的大舞台,社会因素是一切问题必须考虑的问题,无关好 与坏,对与错,只是实践结果罢了,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
  (一)首要目标要是追求经济利益,还是追求更高的理想 目前,有些人片面地把道德和金钱放在对立面。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把金钱放在首要 位置,就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打折。但所有的事情我们不能看的片面,辩证地去看我们就会 更明白。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是否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洁身自好,是一个很大的考 验。
  (二)社会大环境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实社会有过这样的言论,寒门再无出贵子,出身的高低贵贱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发 展。官二代、富二代富足,潇洒的生活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羡慕不已。其实,这个不是 我们能左右的,更多人是羡慕不起,努力奋斗也未必追赶得上。至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 变,变得比现在更好,何必让自己心胸里充满不平和辛酸。 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嗤之以鼻,我们是该洁身自好,还是随波 逐流。当然现实问题现实分析,保持最根本的道德底线,适应社会环境是有一定必要的。不 良风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摒弃,是时间问题,更是道德升华问题。
  (三)网络的完全自由化 现今社会网络高度发达,网络是把双刃剑,更多的是我们在网上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 为精神、生活、工作所需提供便利。但网络也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这样使网 络接触者在分辨这些信息的时候自然或多或少摄入些不良信息。如何分辨和剔除不良影响, 正确使用网络的自由化福利,是需要正确引导和规范的问题。

  四、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主观的意向和自我要求远比客观影响要更为 重要。现在大学生客观存在一些道德问题,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积极主动的接受 好的知识,就不能在道德方面有所提升,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