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中为什么偏向“南”

如题所述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注家皆认定这南山是实指, 并由这句子解读了陶诗意蕴的从容澹泊, 近世的美学家如朱光潜氏更是从这诗文中发见到美学上的一种高渺境界。然而沈从文先生有一篇《“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的文章 (生前末发表) ,提出南山乃指“商山四皓”, 力证“并没有真见什么南山”,可谓独具只眼。

人们熟知的"商山四皓"从汉代起就可以叫做"南山四皓",陶渊明诗文中的"南山"、"南岭"、"南阜"都是在暗用"四皓"的故事."四皓"精神大致可用"避乱隐居,不仕修身,待机出山"来概括.陶渊明具有浓厚的"四皓"情结,他归隐的主要原因是为躲避当时政治风云可能造成的祸患,同时也在等待着出山的机会.陶渊明的"四皓"情结对我国传统文人"外圆内方"集体人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陶渊明罢官归田, 东篱采菊, 悠然想起同样是隐居者的南山那四位前辈, 按诗理看, 洵属直诠正解。笔者联系到陶渊明曾撰有一部《圣贤群辅录》, 四皓列名其间, 足见他对此四人的景仰之情, 诗中的南山为用典就更是可能了。

南山四皓后有出山辅政之举, 故陶渊明目其为圣为贤。“悠然见南山”,悠然闲放的背后,当别有隐情, 身在草野而心存帝阙, 这才是诗人“赍志没地,长怀无已”伴随他一生而无从割舍、难以化解的情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2
南边比较祥和温暖
同时当时“南山”在诗中是很流行的景象,(就像现在的哈根达斯冰淇淋,卡布其诺咖啡差不多)但他的诗却写到了“南山”并且与众不同,这与他淡薄世俗,远离红尘的心理有关,外面越是滥俗的,他越能用得清新脱俗,这就将他的心理表现出来了。
第2个回答  2008-10-02
也许他不想失败,古时候不是有个词叫“败北”吗?
第3个回答  2008-10-02
5
第4个回答  2008-10-02
我怀疑他眼睛斜,东篱下怎么会见南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