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家乡新变化

我的家乡是在海宁,今天最好有答案,今天就有的我给分!~
要最新的,越新越好,不要很多年以前的哦!~10月6日20:00以前(我没有下线才行)有答案的我给很多分的哦!~

第1个回答  2008-10-06
尖山村民真切感受新变化 公交通车 道路亮化 杨梅卖光
发表日期:2008年7月11日

7月4日,尖山新区(黄湾镇)副书记魏国锋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老党员吴雪康,一见到魏国锋,吴雪康就连忙说,我是来谢谢省委组织部长斯鑫良,谢谢党和政府的,要不是他们的帮助,我们今年的杨梅本会卖得这么好。

一位普通的老党员怎么会跟省委组织部长有关系呢?事情还要从今年年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斯鑫良的蹲点调研说起。在今年全省开展的“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中,斯鑫良来到尖山新区(黄湾镇)的尖山村住了四天。

在四天调研期间斯鑫良多次和村民门面对面,心交心地探讨村里发展问题。当时吴雪康就大胆反映,公交车不能通到村里,不仅村里村民出入不便,而且游客进来买杨梅也不方便,能否在杨梅采摘周期间开通呢?

令吴雪康没想到的是,今年6月1日,尖山村就通上了公交车,以前要走20多分钟的公交站台,现在就在家门口。吴雪康说,因为公交车的通车今年游客翻了好几倍,他家的杨梅也卖了个精光。

而公交车的通车仅仅是当时调研的一个问题,在斯鑫良调研期间,一共梳理了百姓反映的八个问题,其中包括水果产业发展问题、旅游开发问题、尖山村水果采摘区块道路改造问题、公交车通村、道路亮化等问题。

在问题提出来的同时,海宁市委、市政府连同尖山新区(黄湾镇)立即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切实为百姓提供实际的服务。一些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比如尖山村水果采摘区块道路改造问题。到目前为止,尖山村己确定浇制群闸线南延至大尖山476米的道路,1000米左右的盘山小道也正在进行浇制前的路基整理,并且村里道路亮化也很快解决。

而一些长远问题也已进入规划。比如提到的尖山新区(黄湾镇)的水果产业发展及旅游开发等问题。市科技局、旅游局、农经局等有关专家参与了尖出新区产业发展、旅游开发问题研讨,并在6月底成功举办了尖山杨梅节,吸引了5万余游客,产值达1440万元。

从公交车看海宁的变化

跟出租车相比,公交车可年轻多了。就拿海宁来说,从第一辆公交车诞生到现在,才不过7年多时间。可在这短短几年里,公交车从小到大,从一开始的三条线路到现在的七条……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在海宁还没有公交车以前,人们只能步行或骑自行车。虽然那时有出租车,但是对当时并不富裕的海宁市民来说,价格很贵。如果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的话,很不方便。

直到1995年10月8日,海宁的公交车终于诞生了。当时的公交车只有3条线路,一共只有30辆车。车身比较小,十几个人在里面就已经很挤了,但市民们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海宁也有自己的公交车了。

可是渐渐的,满足不了市民的需要了。原因是这种车太小,坐在里面很不舒服。于是,在2001年年初,大元公司将这种公交车改为了中巴,坐在里面很舒适,同时,公交线路也增加到了七条。

在七条线路中,2路公交车的生意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因此,在2003年3月23日,大元公司又将2路车改为大巴。黄色的车身,更加宽敞的空间,坐在新的2路车上,一路观赏着海宁的街景,心情真的好舒畅。

我看着公交车从无到有,从“小面包”到中巴,又从中巴到大巴,心里感慨万千。我想:不光是海宁的公交变大了,海宁的楼房也变高了,天空变蓝了,小草变绿了,人也变得更美了。我相信,海宁的明天会更美好!

2003年,海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全面完成。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4%;财政总收入18.08亿元,增长23.2%;全社会因定资产投资80.22亿元,增长49.5%;实际利用外资1.01亿美元,增长10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5亿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13265元,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16元,增长8.6%;城镇登记失业率4%。2003在经济社会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和基础设施制约问题开始突出,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建设用地供给紧张;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然困难,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还需加强;对外开放总体水平还不高,招商引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等。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
全市粮食种植面积2.8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2520公顷,总产量18.16万吨,比上年减少1.67万吨。花卉、苗木、优质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26万公顷。畜牧业发展良好,优质肉鸡和湖羊稳步增长,饲养量分别达到17963.75万羽和43.59万头。全市肉类总产量4.19万吨,比上年增长15.7%。水产品总产量2.31万吨,增长14.4%。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9%。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拥有农业龙头企业26家,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42家。农业招商工作稳步开展,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效益农业资金亿元。农业标准化工作扎实推进,新制定农业标准备5只,全市农业标准累计已达19只。土地整理暨标准农田建设有序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新的提高。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7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农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6.4%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总理持续扩大,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9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实现工业总产值49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规模企业运行良好,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43.57亿元,增长41.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9.7%,实现利税总额27.59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7.9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2.1%和49.9%,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进一步显现。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皮革、经编和家纺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31.97亿元、121.75亿元和47.18亿元。全年完成工业生性投入突破50亿元。全年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突破50亿元。比上年增长77.2%。企业的自我积累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业用电量达13.2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1%。开发区工业园区整合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资40.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3.68亿元,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11项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达236.48分,继续保持嘉兴市首位。
商贸、旅游、金融等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9.99亿元,增长29.6%。成功举办中国国际钱江观潮节、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和海峡两岸经编产业发展研讨会等一系列“节会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商贸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投入力度加大,“宰相府第风情街”等旅游项目建成运行。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3.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7亿元,分别增长19.1%和33.9%。通信、网络、中介等服务业继续快速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住房、汽车、教育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形成。全年物价稳中趋升,累计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为101.3%。金融总量持续扩张。年末全市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86.5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21亿元,增长25.7%;各项存款余额达127.75亿元,增长51.8。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22亿元,比上年增长49.5%,其中限额以上民间投资完成35.57亿元,“百亿工程”进展顺利,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0.8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9%。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全市27项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1.35亿元,其中交通建高完成投资1.61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02亿元,电力设施完成投资1.29亿元。硖斜公路、硖尖公路(袁花至尖山段)竣工通车,220千伏长安民谊输变电工程和110千伏钱江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文化馆)交付使用,景云桥旧城改造和洛塘河北侧绿化工程基本完工,教育中心、市委党校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重点镇污水处理联建项目、农桥改造、新海宁宾馆(暂定名)和经济适用房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劳动关系转换加快,累计改制率达到92.1%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国度加大,新批股份公司2家,1家股份公司实现增资扩股。积极推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市场经济秩序得到理一步整顿和规范,“信用海宁”建设加快,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5家,合同利用外资2.70亿美元,增长105.6%。外贸出口增势强劲,全年自营进出口8.05亿美元,增长78.1%。外贸出口队伍迅速扩大,全年新增获权企业70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199家。对外经济合作稳步发展,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新批境外合作项目3个。
科技和教育事业有新的发展:
全年列入国家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园区信息化启动工作进展顺利,信息化示范企业建设全面开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南苑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海宁一中后续工程进展顺利,海宁中学整体改造一期工程和市实验小学扩建工程相继完工。基础教育升学率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0.11%。创新办学体制,全市第一所民办助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海宁市友谊学样投入使用。
就业和社保等工作积极推进:
劳动力的市场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帮助17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全市养老保险人数5.4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6.13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5.64万人。继续坚持“两个确保”,低收入居民、困难企业职工和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抗击“非典”疫情,公共卫生应急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公交和供水一体化工作加快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人中出生率保持较低水平。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时间进入2008年,海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弄潮儿敢向涛头立”的潮乡人,遇到了弄潮的新课题。
从自然方面来说,以低资源价格为优势的“零资源经济”,面临着资源价格整体居高位的成本压力;海宁的平原土地、雨水充沛、沿入海口等自然禀赋,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较好条件,现在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约束;运输条件在改善,但面临着机场、港口、高速铁路零距离城市的竞争。
从经济方面来说,依靠先发优势、体制优势乃至政策优势发展起来的初具竞争力的轻纺产业,第一轮发展在供应紧缺的情况下迅速占领大江南北(国内市场),第二轮发展在产能增加的情况下漂洋过海覆盖五湖四海(国际市场),第三轮发展面临着核心竞争力和定价权话语权的“大考”。
从社会方面来说,在城乡二元走向城乡一体化、转变政府职能、社会管理等方面,面临着利益群体的多样诉求,当局部利益阻碍整体利益、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阻碍发展潮流的时候,需要变革的力量推动社会转型。经济越发展,大都市对人才、资金、文化等资源的吸收效应越明显,主动融入都市群、都市圈而不被边缘化,是顺应潮流的选择。
面对三大课题,海宁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打破思想认识瓶颈、提升转型瓶颈和体制机制瓶颈。
打破思想认识瓶颈,就是要解决科学发展是不是等于放慢发展、和谐社会是不是当“好人”无所事事、负债投资是面子工程重复建设还是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民生等问题。加快发展,有所作为,适当超前,确立调整期是困难期、困难期是机遇期的辨证视角。
打破提升转型瓶颈,就是要克服坐等政策松一松、行情暖一暖的等待想法,苹果树长得太高跳起来也够不到的畏难想法,卷起铺盖关门走人另起炉灶的逃跑想法,确立一手依靠民营企业、一手依靠招商引资、一手抓皮革纺织产业升级、一手抓新能源装备业服务业培育的“两条腿走路”平衡战术。
打破体制机制瓶颈,就是要突破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的一些条条框框、一批约定俗成、一定思维惰性。“规定这么办的”、“一直这么做的”、“上面没有文件”,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已成为障碍、束缚和阻力,敢不敢于清零复位、新建创设,能不能够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是对解放思想的最大考验。
解放思想在海宁,要继续弘扬自加压力的优良传统,克难攻坚的优良传统,勇于创新的优良传统。
自加压力,就是要咬住“比学赶超”的目标紧紧不放,就像一名运动员,巧于抬头看风向、看对手,善于埋头做动作、紧追赶,立足“拼”而不是“保”。克难攻坚,就是要当突击手攻克征迁、招商、审批、筹资等堡垒,在“碰硬”中让事情越做越顺,不在躲避中把问题越积越多。勇于创新,就是要通过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政府服务更加高效便民,确保政令畅通,运转协调,通过投融资体制、企业产权制度、资源环境价格等领域改革,汇聚更多的发展资源,并使之科学有效地配置。
这几年,海宁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不断作出新探索。突破行政区划设立连杭经济区,明确七大重点发展平台,引进科研机构、高校、金融机构,挂牌城投公司和交投公司,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创造性地及时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企业开始一系列创新提升和资源整合,在尖山新区(黄湾镇)集体公开招考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等,就是解放思想在海宁的新运用。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思想解放中解决问题,海宁在呼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