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需要,要求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1、关于需求和需要的区别
需求和需要是两个相关但有所区别的概念。需求通常指的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望和欲望,它强调的是对目标的追求和满足。需要则更多地强调对某种事物的依赖和必要性。在现实生活中,需求和需要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但它们关注的重点不同。例如,人们的需求可能来源于生理上的饥饿感,而需要则是对食物本身的依赖。
2、关于需要问题的提出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需要问题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及行为科学等。随着对人的问题、主体性问题和价值问题的深入研究,需要被提升为一个哲学范畴,并成为探讨人的问题的逻辑和历史的起点。有的学者则认为,从现实角度看,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科学地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就必须研究现实中国人的需要问题。
3、关于需要概念的界定
国内学术界对需要范畴的界定较为典型的主要有如下七种意见:
第一种观点认为,需要就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第二种观点认为,需要是有机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认为,需要是人生存的一种状态,它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依赖关系。
第四种观点认为,需要是指主体对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客观要求及其主观反映。
第五种观点认为,需要作为一般范畴,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具有的一种特性,这是有机体为了维持正常运转(生存、发展)必须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而产生的一种摄取状态。
第六种观点认为,需要是生物体、人为维持内部及其与环境的平衡状态而产生的一种动态依赖关系和倾向。
第七种观点认为,需要是人与生俱来、通过活动不断产生,以矛盾状态表现出来并以交换关系为满足方式的人的生存状态。
以上七种意见中,前三种分别是从心理学、行为学及社会关系的角度概括的,虽然角度各异,但至少从以下两点是共同的:一是它们都将人作为需要的主体;二是肯定了需要是主体对一定对象的要求或依赖。后四种观点则是在前面具体学科归纳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概括的。它们之间的异同主要表现在:首先,它们的分歧集中在对需要主体与需要性质的规定上。有人认为需要主体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有机体,而有人则认为应将人以外的其他生物体排除在外。对需要的性质,有“反映说”、“关系说”、“倾向说”及“状态说”等,根本分歧在于对需要性质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持不同意见。从物质资料生产的角度看,科学技术确实难于成为独立的生产力要素。其次,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看到了需要与人的生存发展条件密不可分,从而肯定了需要有客观必然性的一面。此外,它们虽然在需要主体上有分歧,但都承认人的需要与其他生物需要存在着本质不同。
补充:Organizations are created to achieve a goal, mission or objective but they will only do so if they satisfy the needs,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ir stakeholders. Their customers, as one of the stakeholders, will be satisfied only if they provid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meet their needs,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Their other stakeholders (shareholders, employees, suppliers and society) will only be satisfied if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provided to customers are produced and supplied in a manner that satisfies their needs, requirements and expectations.
人们创建组织是为了实现目标、完成使命或达到目的,但只有在组织满足了其相关方的需求、要求和期望后才能做到。只有在组织满足了作为组织相关方之一的顾客的需求、要求和期望时,他们才会满意。只有在组织以满足组织的其他相关方(股东、员工、供方和社会)的需求、要求和期望的方式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他们才会满意。
我们都有需求、需要、要求和期望。需求是维持一定生活水准所必需的,或者说需求是产品和服务达成组织梦寐以求的目的所必需的。根据马斯洛理论,人是有欲望的,总有满足的需求。一旦实现了,那个特定的需求就不再是他的推动力了,他就会转向了一个需求,同样是寻求满足感。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需求(食物、水、服装和安全)。马斯洛的研究表明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安全需求就产生了。安全需求之后是社会需求,而后是自尊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或实现自我最大潜能的需求。生理需求通常关联到钱——不是钱本身,而是钱可以买到的那个东西。
这些需求通过个人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和租赁来满足。组织需求却大不相同。组织的生理需求是那些维持组织生存所必需的。通常利润排首位,因为没有组织可以长期支撑亏损,但功能是至高无上的——产品或服务必须实现预期的功能,无论是多便宜得到的。组织安全(需求)是指员工的安全和财产的安全,其后是社会需求,即对环境、社区以及与其他组织构建的关系网。组织的自尊需求表现在购买豪华轿车、获得荣誉、高档写字间和基础设施,以及拥有让他们在市场和政府具有影响力的那些东西【比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会长——jelly】。组织表现自我实现需求的方式是对成长的关注,成为最大而不是最强,寻求挑战,承担风险。但是,需求的不是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拥有这些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利益,这是最重要的。这种利益观念是成就质量最最重要和最最关键的。不幸的是,ISO 9001认证被划归到了生理需求,仅仅是因为处在某一供应链中的组织,认证是组织生存所必需的。
要求是我们要求他人做什么,并且要求涵盖了我们的需求,但我们经常不能完全意识到我们需求什么,直到我们做出了要求。例如,我们拥有了手机后才发现,开车时实际上需要手机的免提功能。因此,在买卖过程中,我们的要求并不能完全表达我们所有的需求。在关注于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利益时,需求可以转化为需要,比如对食物的需求可以转化为对特定品牌巧克力的需要。有时候,需要不是必需的,而是需求的层次越高,需要就越是必需的,以维持我们的社会地位,自尊或实现个人目标。因此我们的要求可以包括这样的需要——我们希望得到的,而非生存的基本需要。
组织在扩大其业务时创造了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非产生于“想要”的需求(“想要”是维持我们社会地位所必需的),而是通过媒体广告为我们创造出来的想象(而产生的需求)。我们在冬天不需求春天的蔬菜,但由于行业创造出来的组织提供了蔬菜,于是产生的需求就转化成为期望。现在冬天有春天的蔬菜已有好长时间了,以至于我们期望在商店能买到蔬菜,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就到别家商店去买。但是这不是生存、安全、自尊或实现潜能所必需的,而事实上消费这些蔬菜对我们身体是有害的,因为我们无法吸收帮助我们在冬天生存真正所必需的化合物。我们可能需要蔬菜,甚至需求蔬菜,但却是在伤害我们,有太多的组织正准备提供伤害我们的产品。
期望意味着需求或要求。不明确提出期望是因为我们认为那是理所应当的——在我们特定的社会里把期望理解为已接受了标准规范。期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东西,是基于时尚、风格、潮流或以往经验得到的东西。因此,人们期望销售人员是彬彬有礼的,电子产品是安全可靠的,警察是诚实的,咖啡是热的等等。在某些国家,人们期望政治家是诚实的,而我们则期望政治家是腐败份子,不诚实,或者至少,在真实性方面是节俭的【没有真话的意思——jelly】。期望也产生于经验,某人期望商人是腐化堕落的,自私自利的,那么在阅读涉及欺诈方面的旷日持久的诉讼案件时,就习以为常了。同样,在经常得到一个火车运营商劣质服务后,我们的期望就是下次我们再用这家运营商时,我们还会失望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