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范群个人经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5

1944年10月,罗范群担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林锵云一起带领主力部队挺进粤中,以皂幕山和志香山为据点,开辟了新高鹤抗日游击区和台山隆洞滨海游击区。同年12月,他成为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委员,与梁鸿钧司令员一同在粤中地区持续战斗,直至抗战胜利。1945年10月,他成为中共广东中区临时特委书记。1946年7月,他率领部分粤中抗日解放军骨干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至山东解放区,随后在中共中央华东分局党校深造,任职校务委员兼2队支部书记及河北建屏县土改工作组组长。1948年11月,他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随后担任政治部教育部副部长。


1949年9月,罗范群以华南人民解放军代表身份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之后,他带领南方工作干部大队返回广东,担任南下大队党支部书记,继续为广东的解放和建设作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范群的职务不断晋升,曾任汕头市军管会主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潮汕地委副书记、汕头市市长等职,以及粤东区委员会第一副书记、粤东行署专员等。1956年11月,他成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58年和1960年,他分别担任省委统战部长和省政协副主席兼党组书记,以及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和广东省副省长兼财经委员会主任。1965年2月,他成为广东省委常委。在“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英德省直“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他担任惠阳地委副书记兼惠阳市革委会副主任,并于同年11月调任广州市委常委,12月开始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兼市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成为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罗范群对广州市的侨务工作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他积极推动华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曾多次接待邓焜、许志俭等人,共同讨论和推进捐建养鸡场项目,甚至亲自领导组建了“文革”后首个机械化养鸡场。1979年9月,他主持召开了市建委等单位领导的会议,决定建设“文革”后的第一条新村——流花华侨新村。1981年1月,他兼任广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他成为中共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1994年8月14日,罗范群在广州病逝,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经历和对广东发展的深远影响。[1]




扩展资料

罗范群,广东梅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州市委、粤中特委书记,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政委,华北军政大学政治教育部副部长。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汕头市市长,中共粤东区委副书记,粤东行团主任,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第二、四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二届人画人大代表。 他主要体现了共产党员所拥有的胸怀全局, 心系群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