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里的佛像有什么?

如题所述

释迦牟尼、弥勒佛、菩萨、罗汉、四大天王等。

1、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祖在任何寺庙中都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中,或称正殿。佛像高大,或坐或立或卧,神态庄严肃穆。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

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2、弥勒佛:弥勒佛是释迦牟尼未来佛。因为四大天王和弥勒同居在须弥山,在寺庙中弥勒佛多在天王殿正位。弥勒佛形象塑像极富戏剧化,多为端坐的胖大和尚,袒胸露腹,大肚子滚圆凸出,喜眉乐目,笑口常开,倍受人喜欢。

3、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萨埵,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埵,众生、有情之意。与声闻、缘觉合称三乘。

又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觉二乘而言,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视之,亦可称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埵(梵maha^ -sattva ,摩诃,意即大)、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等,以与二乘区别。此外,由于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因此也称之为“法王子”,这个语词的音译为“究摩罗浮多”,意译又称为“童真。

4、罗汉:据说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一种成就叫一个果位。其中阿罗汉果,成就最高,达到了修行的最高境界,得此果位之人,就称阿罗汉,简称罗汉。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品位之上是菩萨,最高是佛。罗汉的任务是常住人间,护法和弘扬佛教。

5、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镇守东胜神州;南方增长天王,镇守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镇守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镇守北俱卢洲;佛教王国里的神将,保护四方世界。天王像立在寺庙天王殿中的四方,塑像威武雄壮。

参考资料:菩萨_百度百科                  罗汉(佛教名词)—百度百科

  释迦牟尼_—百度百科          四大天王(佛教中四位护法天神)_百度百科

    弥勒佛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9
如果单论佛像,一般会有如下配置(关键看摆放数量):
1、一尊佛(释迦牟尼佛,有些寺院会一拖二,即佛祖左右配俩侍者:迦叶和阿难)
2、三尊佛(99%的是横三世佛,即西方极乐净土的阿弥陀佛+中土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1%的是竖三世佛,即过去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3、五尊佛(中间为佛毗卢遮那佛,两边分别是南方欢宝生佛,
东方阿閦佛,
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4、七尊佛(即过去七佛,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