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孔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6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睛明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所属部位 8 特异性 9 泪孔穴的定位 10 泪孔穴的取法 11 泪孔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泪孔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泪孔穴主治病症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泪孔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泪孔穴研究进展
      17.1 对眼压的影响 17.2 对判断中风偏瘫的影响 17.3 对视力的影响 17.4 对心律的影响 17.5 治疗近视眼 17.6 治疗电光性眼炎 17.7 治疗急性结膜炎 17.8 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17.9 治疗坐骨神经痛 17.10 治疗急性腰扭伤 17.11 治疗呃逆 17.12 治疗功能性遗尿 17.13 视神经萎缩 17.14 角膜炎 17.15 泪囊炎 17.16 色觉障碍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泪孔

1 拼音

lèi kǒng

2 英文参考

Jīngmíng BL1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泪孔为经穴别名,即睛明穴[1]。出《针灸甲乙经》。

穴位 睛明 汉语拼音 Jingming 罗马拼音 Chingming 美国英译名 Eye Bright 各


号 中国 BL1 日本 1 法
国 莫兰特氏 V1 富耶氏 V1 德国 B1 英国 B1 美国 BI1

睛明为经穴名(Jīngmíng BL1)[2]。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2]。睛明穴是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2]。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2]。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

4 睛明穴的别名

目内眦(《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泪孔(《针灸甲乙经》),泪空(《针灸聚英》),精明(《备急千金要方》)、泪腔[3]

5 出处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眦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

6 穴名解

睛即眼睛,明即明亮,此穴在眼区,有明目之功,故名睛明[2]。

睛,指眼睛,本穴在目内眦,黏膜组织上,近于睛,主治两目红肿、怕光羞明,一切目疾,有明目之效,故曰睛明。《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王冰注:“在明堂左右两目内也,以近于目眦,故曰精(睛)明。”

7 所属部位

面部[4]> 内眦[5]

8 特异性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阳蹻脉、阴蹻脉的交会穴[6]。

9 泪孔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7]。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正坐或仰靠取穴[2]。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8]。

睛明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

睛明穴的位置(血管)

睛明穴的位置(肌肉)

10 泪孔穴的取法

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正坐或仰靠取穴[2]。

正坐仰靠或仰卧位,目内眦向外上方,近目眶内缘处取穴[9]。

11 泪孔穴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皮肤由三叉神经眼支的滑车上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血管有内眦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其深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形成的睑内侧韧带,使睑板固定于眶缘上。营养眼球外结构的动脉来自眼动脉的终末支之一的额动脉。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上泪小管上方→内直肌与筛骨眶板之间[2]。

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眶脂体→内直肌[10]。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滑车上神经和内眦动脉的分支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动眼神经分布,并有滑车上,下神经和动脉经过[10]。

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眦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8]。

12 泪孔穴的功效与作用

睛明穴有明目疏风的作用[2]。

睛明穴有泄热明目,祛风通络。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归属足太阳膀胱经,又是足太阳经与手太阳经、足阳明经、阴跷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阳明脉多气多血,阴跷脉、阳跷脉主眼睑的开合,故凡外感诸邪、内伤诸疾所导致的多种眼病,主要是慢性眼病,均可治疗[6]。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腰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理,取睛明穴又可治疗腰部病证[6]。

13 泪孔穴主治病症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雀目,夜盲,色盲,目视不明,目翳,眦痒等,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视神经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急性腰痛等。

睛明穴主治 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视不明、近视、夜盲、色盲、目翳[10]。

睛明穴在目内眦角,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会,故治一切目病,对郁热之证最宜,对暴赤肿痛、眦痒、翳障亦效[3]。《针灸甲乙经》载:“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内眦赤痛…睛明主之。”

睛明穴主治眼目等疾患,如目赤肿痛、胬肉攀睛、泪出多眵、疳眼雀目、内外翳障、视物不明、青盲、反胃呃逆等[2]。

现代又多用睛明穴治疗结膜炎、泪囊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早期轻度白内障、近视、远视、面神经麻痹、心动过速等[2]。

睛明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8]。

五官科系统疾病:近视眼,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夜盲;

运动系统疾病:腰痛。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捻转,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时注意用棉球按压针孔片刻,避免造成内出血。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眼眶边缘直刺0.3~0.5寸[10]。

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8]。

一般先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针尖沿目眶鼻骨边缘缓慢刺入,深0.5~1.0寸,忌作提插捻转等手法[2]。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固定,右手持针,于眼眶边缘和眼球之间缓慢刺入,直刺0.5~1寸,不宜大幅度提插和捻转,局部有酸胀感并扩散至眼球及周围;出针后要按压针孔片刻[9]。

注意:针刺睛明穴容易引起内出血,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片刻[10]。出针时按压针孔1~2 min,以免内出血[9]。

睛明穴不可深刺,以免损伤眼部组织结构[9]。

14.2 灸法

睛明穴禁灸[2][10]。

不宜灸[10]。

15 泪孔穴的配伍

睛明配合谷、风池,有清热疏风的作用,主治结膜炎,目痒。

睛明配肝俞、光明,有调肝养血的作用,主治夜盲,色盲,近视,散光。

睛明配风池、四白,治疗近视[9]。

睛明配合谷、光明,治青光眼[9]。

睛明配太冲、肝俞,治夜盲[9]。

睛明配风池、太阳、攒竹、阳白,治目赤肿痛[9]。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目不明,恶风,目泪出憎寒,目痛目眩……眦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

《针灸大成》: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盖此经多血少气,故目翳与赤痛从内眦起者,刺睛明、攒竹,以宣泄太阳之热。

《针灸大成》:主小儿疳照,大人气眼冷泪。

《医宗金鉴》:睛明、攒竹二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目翳眦痒,雀目诸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攀睛,翳膜覆瞳子,恶风泪出,目内眦痒痛,小儿雀目疳眼,大人气眼冷泪,视物不明,大眦胬肉侵睛。

17 泪孔穴研究进展

17.1 对眼压的影响

通过对治疗组和对照组高眼压家兔模型用电针“睛明”的方法观察比较发现,治疗组的眼压最高值和最低值均低于对照组的眼压最高值和最低值。两组间眼压比较,除10 min时段外,其他各时段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针刺“睛明”对高眼压兔有明显的降低眼压作用[9]。

17.2 对判断中风偏瘫的影响

通过对中风偏瘫的患者进行治疗,针刺睛明后,观察发现中风偏瘫的治疗效果与针刺睛明出现的反应成正相关。因而用睛明针刺后出现的反应可判断中风偏瘫的预后情况[9]。

17.3 对视力的影响

针后可改善眼区的血液循环,促使局部新陈代谢;能抑制眼部炎症反应,促进充血和水肿的吸收和消失,从而起到消肿止痛和恢复视力的作用[9]。

17.4 对心律的影响

针刺睛明穴可使心律减慢[9]。

17.5 治疗近视眼

直刺睛明1~2寸,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5 d;基本治愈21例,占31.3%;显效25例,占37.3%;好转15例,占22.3%;无效6例,占9.1%。总有效率为91.3%。有效130只眼,占94.8%,无效7只眼[9]。

电梅花针叩刺睛明;针刺睛明,配合维生素B12或当归液,于肝俞、肾俞穴位注射;针刺睛明,配合眼保健操和视力训练等法,对近视均有较好疗效。

17.6 治疗电光性眼炎

以睛明为主,配太阳治疗电光性眼炎55例,常规针刺,睛明直刺0.2~0.5寸,太阳向后斜刺0.3~0.5寸,留针30 min,可做间断 *** ,结果均收到良好效果[9]。

17.7 治疗急性结膜炎

采用针刺睛明治疗急性结膜炎72例,取穴以睛明为主穴,配太阳、合谷,常规针刺,太阳可点刺出血,每日1次。经1~7次治疗后全部治愈[9]。

单刺睛明,治疗153例,有良好疗效。

17.8 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采用针刺睛明、球后、太阳、太溪、光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50例100只眼,所取腧穴常规针刺,睛明、球后平补平泻,不留针;远端太阳、太溪、光明留针30 min,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显效16例,好转6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9]。

17.9 治疗坐骨神经痛

采用针刺睛明、听官治疗坐骨神经痛52例,取同侧两穴,常规针刺,起初每日1次,3d后改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经1~3个疗程治疗。痊愈31例,占59.6%;显效12例,占23.1%;好转8例,占15.4%;无效1例,占1.9%。总有效率为98.1%[9]。

取患侧睛明、听宫,刺后活动患肢,治疗52例有较好疗效。

17.10 治疗急性腰扭伤

1次治愈15例,2次治愈9例,3次治愈4例,1次好转2例[9];

17.11 治疗呃逆

采用深刺睛明治疗顽固性呃逆26例,睛明进针0.8~1.2寸,只宜轻度捻转而不宜提插,留针30 min,行针2次。结果:痊愈24例,显效2例,全部有效[9]。

17.12 治疗功能性遗尿

针刺睛明穴,有较好疗效。

17.13 视神经萎缩

针刺睛明,治疗30例,有较好疗效。

17.14 角膜炎

据报道用激光照射睛明等穴及角膜病灶处,治疗66只眼,有较好疗效。

17.15 泪囊炎

单刺睛明,治疗21例,有良好疗效。

17.16 色觉障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