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户一田政策规定

如题所述

“一户一田”政策是指一个户口只能拥有一块农田。为方便农民,把现在农民分的多块农田,合并成在一起成为一大块农田。但并不是要收回农民朋友手中的土地,而是通过整合,实现“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的土地调整制度,并不是收回其土地。目前,“一户一田”政策已在我国陕西、安徽、广东等省份率先开始试点。
承包地的“一户一田”,跟宅基地“一户一宅”完全不一样。宅基地“一户一宅”,会收回农户多余的宅基地,但“一户一田”则不影响农民承包地的总面积,只是把土地位置集中在一起了。
农村实施“一户一田”政策,对于农田的面积是不变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土地小、散、弱的问题。“一户一田”的实施主要是以户为单位,10个人可以算是一户,1个人也可以算是一户。所以每户能分几亩田,也是按照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实际面积和土地确权面积来进行划定,只要是户口本内成员的耕地面积都算是一田内的面积。根据“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的原则进行调整,但面积是不会减少的,只是把分散的土地重新归并形成“一田”。
1、农村的闲置建设用地目前农村很多土地资源都被化为了农村产业发展等建设用地,长期遭到了闲置,而在“一户一田”改革中,这些长期闲置的建设用地将会被农村集体组织收回,利用到农业种植生产中。
2、农民擅自开荒的土地现阶段农村还存在着大量开荒的土地,而农村居民擅自开荒的土地资源,则将会被农村集体组织收回,应用到“一户一田”的整治中。
3、农民自愿有偿退出的土地很多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之后,都选择自愿有偿退出农村土地,而这部分土地也将会被农村集体组织收回,应用到“一户一田”中。
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并且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宅基地可以通过赠与、转让、互换等方式取得。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有关工作。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双方协商成功,最好签订协议。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农村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8
农村的“一户一田”政策是指一个户口只能拥有一块农田。这个政策的目标是方便农民,将现在农民所拥有的多块农田合并成一块,解决农村土地小、散、弱的问题。
实施“一户一田”政策时,以户为单位,根据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实际面积和土地确权面积来进行划定。每户能分到的田地面积是根据户口本内成员的耕地面积计算的。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面积不会减少,只是把分散的土地重新归并形成“一田”,遵循“小块并大块、多块并一块”的原则。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方便农民管理和使用土地。
此外,对于农村闲置的建设用地,在“一户一田”改革中,这些长期闲置的建设用地将会被农村集体组织收回,利用到农业种植生产中。对于农民擅自开荒的土地,以及农民自愿有偿退出的土地,也将被农村集体组织收回,应用到“一户一田”的整治中。
请注意,不同地区的具体政策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有疑问,建议您咨询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