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地球公转产生的还是自转产生的?

如题所述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冷气团向南位移时,与南边较暖气团交界面发生对抗、交绥,生成云雨引起剧烈降温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秋分以后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南移,太阳向北半球射出的光线不断倾斜。这不仅会使地面获得的热量愈来愈少,而且使地面自身辐射冷却加剧,逐步向热量入不敷出的状态推进。而且纬度越高的地区,热量入不敷出的情况就越明显。这样,在高纬度地区冷空气堆积得越厚,爆发南下的频次就越多,冷气团向南位移便成为必然。

每次下雨实际上就是冷空气向南扩张的“圈地运动”,暖空气节节败退向南收缩。暖空气和冷空气交战之后,往往败下阵来,向南方缓缓退去。而后,当地被冷气团控制,天气放晴,气温下降。数日之后当西伯利亚或蒙古地区又有新的冷空气南下,与日趋衰败的暖湿空气再次在当地上空交汇时,又会形成新的降雨天气。

气温下降固然有云层对阳光遮蔽,以及从高空降下的“冷雨”的作用,但夜间云层对地面辐射散热的阻挡、逆辐射的作用往往被人们忽略。当地被来自北方的冷气团控制后,天气转晴的夜间,冷平流加上地面无云层覆盖的强烈辐射冷却,恰恰是人们感受近地层空气“一场寒”的主因,因为它往往使过程降温达到最低值。农作物在此时也极易遭受霜冻危害。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如下: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
(1)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东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
(1)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
(2)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最小
(3)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夏半年(春分至秋分)
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2.冬半年(秋分至次年春分)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三、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夏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2)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3)春、秋: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2.气候四季
北半球: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四、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
2.划分:
(1)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2)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3)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7
结论:公转
四季更替原因 四季更替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地球公转和自转所在的轨道平面是有夹角的,所以地球在转动的时候是斜着转动的,所以会出现四季更替的现象,而且公转速度的差异,也导致地球上四季不等长。在地球的不同地方,转动到不同的位置,受到的太阳辐射和热量都不相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气候体现,也就是常说的春夏秋冬。
第2个回答  2023-04-01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指天气转凉,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所引起的气温变化而来,而不是地球自转所引起的。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4天。在公转过程中,地球所在的位置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气温和天气有所不同。
而地球自转则是指地球绕自身轴旋转的运动,一个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地球自转引起了日夜交替以及自转所带来的地球形状等变化。
因此,"一场秋雨一场寒"主要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而不是地球自转所引起的日夜交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8-07
“一场秋雨一场寒”是指秋季降雨后天气转凉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而不是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一个自转周期为一天。

秋季降雨后天气转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带来的气温变化。当秋季来临时,由于地球自转的关系,太阳照射的角度变小,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减弱,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

因此,一场秋雨后天气转凉是由于地球自转带来的气温变化,而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第4个回答  2024-01-22
我认为是公转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