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书法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书法家。以下是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排名不分先后):
1.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品有《兰亭序》、《九成宫醴泉铭》等。

2.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和隶书,代表作品有《颜勤禹碑》、《祭侄文稿碑》等。

3. 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自然铭》、《千字文》等。

4.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法家,擅长隶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道德经》、《大正藏》等。

5. 陈师道: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欧阳询碑》、《白马篇》等。

6. 虞世南: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五经正义》、《易传》等。

7. 文征明:明朝著名书法家,擅长草书和隶书,代表作品有《寒山拾得帖》、《临川四梦图轴》等。

8. 阮籍: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以草书闻名,代表作品有《阮瞻宇碑》、《小楷翰林碑》等。

9. 李阳冰:唐代著名书法家,擅长隶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李将军碑》、《三峡记》等。

10. 褚遂良:唐末五代著名书法家,擅长楷书和隶书,代表作品有《张旭碑》、《永乐大典》等。

这十位书法家都有着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7
、王羲之
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2、颜真卿
颜真卿三岁的时候,父亲就病死了,他由母亲殷夫人教育。后来殷夫人带他南下,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书画家,颜真卿聪敏伶俐,很得他的喜爱,于是就教他读书写字。
殷夫人一边欣慰孩子勤学苦练,另一边又为银钱发愁。家中困难,难以供颜真卿买纸墨笔砚练字。可又不愿耽搁了孩子的教育,头发的愁白了。
颜真卿得知自己母亲的苦楚,自己想了一个办法,告诉殷夫人说不用为他买纸笔发愁了。殷夫人说,练字哪里不花钱呢?颜真卿举着一只碗和一把刷子,说:“碗是砚台,刷子是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至于纸嘛,这一整块墙壁都是。”
此后颜真卿就在墙上练字,等将墙壁写满了,就用清水冲洗掉。凭借着这股坚持和勤奋,颜真卿的字一天比一天写的好。
3、米芾
米芾学书
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里跟先生学写字,学了三年,却没有多大长进。
一天,一位秀才进京赶考路过米芾家乡。米芾听说他写一手好字,便前去求教。那秀才见一孩子前来求教,便要来米芾写的字,看了又看后,若有所思地说:“要跟我学书,得买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贵点。”
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天下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成心难为人吗?但他学字心切,还是回去借了五两银子,买了秀才一张纸。“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秀才说。
米芾回到家里,双手捧着五两银子买来的纸,舍不得用。他把纸放在一边,回到桌旁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桌子上划来划去。一连三天,他都是这样,反复琢磨,却连一笔也没舍得在纸上写。
“因为纸贵,我不舍得写。这三天,我就反复琢磨字帖,把字都琢磨差不多了。”“这就对了,学书不单是动笔,而是动心,不但要观其形,还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自此以后,米芾牢记秀才的教导,用心练字,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4、赵孟頫
一家皆善书
赵孟頫的二子赵雍、赵奕并以书画知名,而其夫人管道升聪敏过人,能书善词,绘画精于墨竹、梅、兰,笔意精绝。元仁宗曾取管道升的书法,与赵孟頫及其次子赵雍的书法用玉轴精装,钤上御印藏于秘书监,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一家的夫妇父子都善书,这也是奇事啊!”
5、
神笔王铎
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幅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
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皇帝惊喜万状,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