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方式渐多,为何我们会感觉无聊?

如题所述

现在娱乐方式虽然渐多,大多数都是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出现的娱乐方式,但我们却是生活在无聊的现实世界中

🎉原因🎉

    🎈真正想做的事情,做不了

我们向往星辰大海,诗和远方,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因工作忙碌,因生活奔走,因家庭奔波,生活的重担压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每天坐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又怎么会不无聊呢!

    🎈能做的事情不喜欢,不能按喜欢的方式做

或许我们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并不是用我们喜欢的方式,就像是让一个快节奏的人去适应慢节奏的生活!

😭奔赴新生活😭

    🎈过度依赖屏幕,缺乏真实的生活

现代化的节奏越来越快,各种APP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大世界中,我们看不见彼此,只能靠网络维持联系,缺乏生活的真实性!

    🎈网络刺激导致大脑变得麻木

为了丰富人们的生活,许多娱乐项目横空出世,但也麻木了人们的大脑,就像是一个身外人一样看着一切,没有过多的参与感!

💦无聊哦💦

🎉解决方法🎉:

    🎈控制对手机的依赖

我们总是过度依赖手机,忽略了身边的美景,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而手机锁的出现会让我们改变这种现状,有效控制了我们玩手机的时间,可以让我们拥有自己的生活

    🎈转移注意力

在自己空闲的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仅可以愉悦自己、放松身心,还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充实自己的生活!

🤔思考现状🤔

    🎈重新思考现状

无聊的主要原因就是对现状的不满足,重新思考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现状,从中寻找改变现状的方法,摆脱无聊!

🔆总结:

阻碍我们走出无聊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被被动娱乐宠坏之后产生的惰性,为了早点走出无聊区,就勇敢走出第一步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09

生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娱乐方式太多了,追剧,看综艺,刷抖音,玩游戏……无论哪一个,都新鲜刺激,好像每天都有大事发生,吸引着我们的关注。我们忙着冲浪吃瓜,想利用网络充实我们的灵魂,当几个社交app逛一圈,同样的新闻和段子看了好几遍,每一秒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可还是忍不住会感叹,真是好无聊啊!

在心理学上,无聊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注意力倾注的对象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时的心理体验。

无聊总是来得那么汹涌,让人逃无可逃。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产生无聊感?

其实,无聊早已上升为哲学命题。叔本华是研究无聊的鼻祖,他是第一个把无聊进行透彻剖析的权威选手,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他这话的意思很明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处于两种状态,要么痛苦,要么无聊,没有第三种选择。

叔本华还进一步解释了二者的关系——你强我弱的对立,也就是说,我们感受痛苦的能力越强,无聊就相应地减少,我们每天的时间,不是被痛苦占据,就是被无聊包围。

无聊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感受,人的无聊程度是由精神思想决定的。思想能力越强大,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智力超群、感知力敏锐的人(比如哲学家),很少处于无聊的状态,因为他们总是处于另一种强烈的情绪中——痛苦,没有人比他们更痛苦!!按这个理论,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作家、诗人、哲学家会选择自杀了……

有钱人和穷人的无聊,性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不知道怎么打发大把的空闲时间。有钱人还可以沉迷社交,环球旅行(现在去太空都可以实现了),疯狂购物,任性消费、大把花钱就能把时间填满,心底的欲望得到释放,延迟无聊感的到来。

经济条件差的话,可选择性要少很多。网络成了最低成本的消费场域,无聊的情绪在虚拟的世界得到缓解,在信息的刺激下多巴胺给我们带来快乐,但一旦停下来,空虚无聊就会袭击我们,“人间不值得”,“生活太无趣”,每一天都只是复制粘贴,日子平淡单调得不值一提。

享受独处,过睿智的生活

作为这个世界最有智慧的一个群体,哲学家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是要追问“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作为“鸡汤作者“中最悲观的人,叔本华还是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告诉我们如何摆脱无聊:听音乐,读书。在他看来,经典的音乐和书籍是治愈无聊的两大解药。

从本质上来说,无聊是一种不快乐的情绪。只有精神得到满足的人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感到幸福。我们要过一种“睿智的生活”:

睿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而私人生活不过是达到睿智生活的一种手段而已。

但是一般人遇到的只是肤浅、空洞而又多烦扰的日子,无法变换为另一种模样的存在状态。然而心智强大的人,却始终坚守着睿智的生活胜于其他行业这一看法,随着学问和见识的日益增长,这种睿智生活好像一个渐渐成形的艺术品,日臻坚实,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固定性,生命的内在调和也更趋于一体。

睿智的生活不但可以防御“厌倦”的侵袭,还可以避免厌倦的各种恶果的产生。它使我们远离不幸、危险、恶友、损失与浪费。

只有无趣的人,才会一直抱怨生活无聊。一个有趣的人,拥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他把独处的时间都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一项固定的爱好并能长期坚持下去,从中享受独处的快乐。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达到心灵的平静。

叔本华告诉我们,“谁要是不热爱独处,他也就不热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胡适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财富越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

那些有趣的灵魂,往往生活目标明确,能从柴米油盐的日常发现生活的情趣,在意生活的仪式感,追求精致人生,眼里既有三餐四季的温暖,又装得下山川湖海的浪漫,一草一木皆有灵性,一蔬一菜都有禅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10

一、缺乏驱动力

      无聊其实是我们的主动选择,是一种试图麻痹精神世界的方法。当一个人缺乏驱动力时,会产生很多无味的情绪和感受。纵使有各种娱乐方式,但如果并没有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驱动力,那么就会陷入无聊的境地。

      比如,打游戏时会想要不断的爬升段位,画画的时候会想画出好的作品,读书的时候会想得到一些感悟,看电影的时候会想进行观后点评,但是感觉到无聊的人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呢?即很难对于所做的事情有任何想法,也没有想要从中去得到什么,更没有驱动自己去执行某一件事的力量,因此周而复始的浪费时间,最终变得越来越乏味、越来越无聊。

二、失去好奇心

      互联网时代,我们会有很多娱乐方式,线上交友、影视、阅读、游戏,甚至是单纯地刷视频、看抖音等等,这些简单的娱乐方式,其实都存在一个循环往复的机制。因此不管是哪样活动,只要会重复,那么就会感觉到无聊。

      如果同质化内容过多,导致所接触的东西千篇一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东西失去了新鲜感和好奇心,那无聊的程度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三、间歇性躺平

      间歇性躺平之后,你会觉得自己所处的这种状态是比较稳定,甚至是一种失去活力的感觉,所以就会感觉到无聊。那么其实这种状态并不需要去抗拒,也不需要刻意地纠正。

      因为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每个人有那么多的时间需要去消耗,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感觉到无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你感到无聊的时候,其实可以尝试很多方式去打破这种困境。

      首先,你可以去尝试一个之前从未尝试过的领域,可以是书,也可以是影视剧,甚至可以是某种从未玩过的游戏。

      其次,你还可以从一些小事中获得快乐,去关注平时不怎么在意的事情,随手拍一下身边的事物,也可以翻翻照片去回忆一下之前的各种经历。

      最后,无聊并不可怕,享受无聊,给自己充分的时间独处,适当安排娱乐时间,合理调节工作和生活,才能够更快乐地努力活下去。

第3个回答  2022-05-15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时代,我们常常会呆坐在电脑屏幕前,看着眼花缭乱的网页和软件无从下手,感觉被困在这一液晶屏前,却不知道该干什么。明明有这么多电影可以看,有这么多剧可以追,这么多游戏可以玩,可是为什么还是会觉得无聊呢?

从生理层面上理解,人之所以会发出“真没意思”“好无聊”这种不愉快的情绪是因为人们无法从所处的环境中获得足够的“满足感”,从而导致多巴胺分泌不足。产生这种情况有几点原因:期望值过高;欲望得不到满足;对无聊的耐受力低等。


(1)期望值过高

当我们对于某件事的期望值过高,有过多的期待感,但任何结果都无法带来以外的惊喜和内心的奖励时,我们就会产生无聊的感觉并且觉得做这些事情都没有意思。打个比方,大家都在打游戏打排位上分,今天我和舍友一起双排,觉得凭借着和队友的默契和配合,能一路上分。结果最后战绩是十胜九负,总的来说,净胜一场,心里怎么想都很别扭,如果那九局没输呢?为什么赢了两把就不玩了呢?心里产生落差感,并且等下一次再打开游戏时,想起这次的经历,便会有极大的可能会发出“这游戏好无聊”的感慨。

(2)欲望得不到满足

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争取都没办法去获得某些东西、做成某件事时,与其让自己陷入失落与沮丧的窘境,不如换做消极程度相对较低的无聊模式,变成面对困境的一种逃避模式和心理防御机制。想要理解这段文字可能有点困难,代入到现实生活中就可以理解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到这种情况,明明过两天就是一些实验报告、汇报的DDL(deadline),还有许多会议没开,下周考试还没复习完.....可是却什么都不想干,玩游戏又不敢玩,学又不想学,觉得有很多事情没做,但是呆坐在那里又很无聊.....

(3)对无聊的耐受力低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被各种信息过度刺激,使得激发了内心的奖励机制越来越困难,从而对无聊的耐受力逐渐降低。长此以往,我们只能够通过吞噬大量的特别的信息与新闻,才能达到自己“不无聊”的程度,如此恶性循环,只会越来越无聊。

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娱乐方式”的问题,我们的娱乐方式虽然越来越多,但终究都是些没有深度的事情。我们无聊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可能都是通过看剧、打游戏等方式来打发时间,但这种会产生“恶性循环”的方式,只会让我们越来越难以满足。我们可以适当调整一下我们的娱乐方式,将宅在宿舍内打游戏,换成与朋友出去打打球、野餐、踏青等,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放松活动,效果会更好。

如何应对无聊时候的情绪呢?我们可以适当降低自己对事情发展的预期,学着去发现去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小美好。可以选择坦然放松适度的状态去经历这种无聊的时刻,避免选择追求过多外界刺激来达到消除无聊的方式,进而避免提高对无聊的耐受力。当静下心来的时候,可以自己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无聊,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或许从中我们能发现另一种与世界相处,与无聊和解的方式。

世界与生活有许多有趣与美好,慢下来去细细发现,你一定能品味到其中的蕴意!

第4个回答  2022-05-11

“我们这个时代最讽刺的一个矛盾,就是大量闲暇并不能转化为乐趣”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一、精神疲劳

虽然说现在的娱乐方式众多,但是大多有异曲同工之处,让人们对这几乎重复的娱乐步骤缺乏兴趣所致。当处于这种环境下,人们会产生精神疲劳,甚至有过短暂的厌烦情绪。

二、网络刺激导致大脑麻木

我们会通过手机了解外物的一切,比如一个有趣的视频,一个段子,一个政治言论,一段鼓舞人心的引用,一个有趣的视频,一个段子,一个政治言论,一段鼓舞人心的引用,并且循环不断。然而,大脑不断地寻求刺激,久而久之,大脑对刺激的需求欲壑难填。这注定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因为人们永远都不会满足。最后导致自己大脑逐渐麻木,以至于对于外物的一切熟视无睹。最后感到无聊。

三、想做的事做不了,不想做的事情必须做

当我们被迫要求做某事时,我们时常会觉得无聊。即使最后的结果是有趣或者是好的,但是在这完成的过程中还是会让人觉得无聊。举一个很鲜明的例子:父母要求不爱学习的孩子学习,即使初衷是好的,即使最后学生的成绩尚且可观,但是学生的内心依然觉得这件事这个过程无聊至极。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出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