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

我是做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 刚刚毕业 没什么经验 可不可以给我推荐本书 关于 怎么搞培训 怎么搞反馈等等的 我学习学习
希望能够得到 这本书的详细介绍
好的话 我会追加分 谢谢啦
我补充一下哈 我想要怎么样作培训反馈 各个部门适合什么样的反馈 部门内训怎么反馈 公司安排的呢 等等 还有年度培训计划范本实例等等参考一下的那种 比较适用的 我明天去书店看看 但是还是想听听大家的推荐

本人向你推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教材是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唯一的指定用书。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按级别分为: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员)、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助理师)、二级等级别(人力资源管理师)。我现在就在参加培训,即将考试了。

教材包括: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常用法律手册、职业道德等书籍。

基础知识内容: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第二章 劳动法
  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
  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
  第三节 市场营销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二节 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第三节 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
  第三节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书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
一、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年10月27日)(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5年10月27日)(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10月27日)(4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2006年8月27日)(71)
二、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89)
 (一)综合(89)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995年8月4日)(8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年5月30日)(100)
 (二)就业(102)
  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1992年6月9日)(102)
  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年3月16日)(105)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2000年12月8日)(107)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12)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1994年12月3日)(112)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1995年5月10日)(113)
  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 (2002年7月6日)(114)
  集体合同规定(2004年1月20日)(11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2005年4月18日)(12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2005年5月25日)(128)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2006年8月17日)(129)
 (四)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132)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3月14日)(13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工休假问题的通知(1991年6月15日)(133)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133)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99年9月18日)(134)
  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规定(摘录)(1980年2月20日)(135)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1994年12月14日)(135)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年3月25日)(136)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贯彻《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1995年3月26日)(137)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问题解答(1995年4月22日)(138)
  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1997年9月10日)(140)
 (五)工资(143)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90年1月1日)(143)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1994年12月6日)(148)
  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1995年5月12日)(150)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2000年11月8日)(151)
  最低工资规定(2004年1月20日)(154)
  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2004年9月6日)(15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2000年3月17日)(159)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2001年9月10日)(159)
 (六)劳动保护(160)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160)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7月21日)(171)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0年1月18日)(172)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0月1日)(173)
  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1994年12月9日)(175)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1996年4月23日)(178)
 (七)社会保险(181)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181)
  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978年6月2日)(183)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年7月16日)(186)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12月14日)(188)
  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191)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195)
  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198)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12月3日)(207)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4年12月14日)(210)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1994年12月1日)(211)
  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212)
  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3月19日)(215)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2000年10月16日)(217)
  工伤认定办法(2003年9月23日)(220)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3年9 月23日)(222)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03年9月23日)(223)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1月6日)(224)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4年2月23日)(226)
  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2002年4月18日)(235)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4年11月1日)(23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12月29日)(240)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06)(241)
 (八)劳动保障争议处理与监督检查(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7月6日)(257)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1993年9月23日)(267)
  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1997年8月8日)(270)
  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3月19日)(273)
  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办法(1999年11月23日)(276)
  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办法 (2001年5月27日)(279)
  社会保险稽核办法(2003年2月27日)(28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 (2004年12月31日)(285)
 (九)其他(291)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3月24日)(291)
  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2005年1月10日)(29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2006年6月27日)(299)
三、司法解释(3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4月16日)(3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6月25日)(30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6年8月14日)(305)

培训教材和考试指导,按级别不同包含不同的内容。

相关信息,你可以直接到一下网站浏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http://www.class.com.cn/cfm/sy.cfm
人力资源图书网: http://www.hrbook.org.cn/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1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相关规定
一、职业等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高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二、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
(※ 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各职能部门)和外部客户(劳动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客户服务指提供服务、帮助,或与之协同工作。)
三、考试时间安排
每年两次,5月和11月第三个星期日
四、比重表
1 理论知识
2 专业能力

五、试卷设置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均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理论知识考试与专业能力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一)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细则
1、考试模块
(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
A、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和职业道德(10分)
B、题型:选择题
C、题量:125道
D、答题方式:题卡作答
E、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
(2)专业技能考试
A、考试内容:专业技能(100分)
B、题型:简答题(20分)、综合分析题(80分)
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
D、成绩折算方法:专业技能成绩=专业技能成绩*100%。
(3)综合评审
A、考试内容:文件筐
B、题型:10道文件筐
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
D、成绩折算方法:综合评审成绩=综合评审成绩*60%
2、评定成绩
理论成绩、实操成绩、综合评审成绩分别达60分,为评定成绩合格,可获得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
(二)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细则
1、考试模块
(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
A、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和职业道德(10分)
B、题型:选择题
C、题量:125道
D、答题方式:题卡作答
E、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
(2)专业技能考试
A、考试内容:专业技能(100分)
B、题型:改错题(10分)、简答题(30分)、图表分析题(30分)、综合分析题(30分)
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
D、成绩折算方法:专业技能成绩=专业技能成绩*100%。
(3)综合评审(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写作3000-5000字)
A、考试内容: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写作(100分)和答辩(100分)
B、题型:撰写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书面答辩
C、答题方式:开卷纸笔写作、闭卷书面答辩
D、成绩折算方法:综合评审成绩=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写作成绩*40%+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答辩成绩*60%
2、评定成绩
理论成绩、实操成绩、综合评审成绩分别达60分,且论文或业绩实务分析报告写作与答辩成绩分别达60分,为评定成绩合格,可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细则
1、考试模块
(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
A、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和职业道德(10分)
B、题型:选择题
C、题量:125道
D、答题方式:题卡作答
E、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
(2)专业技能考试
A、考试内容:专业技能(100分)
B、题型:简答题(20分)、计算题(20分)、综合题(40分)、方案设计题(20分)
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
D、成绩折算方法:专业技能成绩=专业技能成绩*100%。
2、评定成绩
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分别达60分,为评定成绩合格,可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证书。
(四)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细则
1、考试模块
(1)职业道德、理论考试
A、考试内容:理论知识(100分)和职业道德(10分)
B、题型:选择题
C、题量:125道
D、答题方式:题卡作答
E、成绩折算方法:理论成绩=职业道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90%。
(2)专业技能考试
A、考试内容:专业技能(100分)
B、题型:简答题(20分)、计算题(20分)、综合题(40分)、方案设计题(20分)
C、答题方式:闭卷纸笔作答
D、成绩折算方法:专业技能成绩=专业技能成绩*100%。
2、评定成绩
理论成绩、实操成绩分别达60分,为评定成绩合格,可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职业资格证书。
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供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和军事人口。前两部分人口合计为经济活动人口,亦即现实的社会劳动力;后3部分人口是潜在人力资源,虽具备劳动能力,但尚未成为社会劳动力,这个说法也得到了著名猎头人事钟克峰先生的认可。劳动力来自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来自人口的部分阶层。
人力资源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开发和利用受时间限制)、能动性(不仅为被开发和被利用的对象,且具有自我开发的能力)、两重性、连续性、再生性、社会性和消耗性。
通常来说,人力资源的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其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的必要的先决条件。一般说来,充足的人力资源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但其数量要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消耗了大量新增的产品,且多余的人力也无法就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不利影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主要靠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的质量在经济发展中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如果从现实的应用形态来看,则包括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
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脑力和体力的人,而是指能独立参加社会劳动、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所以,人力资源既包括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劳动年龄外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关于劳动年龄,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劳动年龄的规定不尽相同。一般国家把劳动年龄的下限规定为15岁,上限规定为64岁。我国招收员工规定一般要年满16周岁,员工退休年龄规定男性为60周岁(到60岁退休,不包括60岁),女性为55周岁(不包括55岁),所以我国劳动年龄区间应该为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
从宏观意义上来看,人力资源是以国家或地区为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从微观意义上来看,人力资源则是以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划分和计量的。
Human Resource ,简称HR。
有学者说:企业的所有员工统称为人力资源。
有智者说:18岁以上的人都是人力资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材中定义:是指一定时间、地点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还有人认为:人力资源首先是把人的一种思维、动作能力视为一种活动力,即把人的活动力看作成“活”的物质;而资源是则把人的能力视为,具有对自然的、社会的需求而能产生有价值的、潜在的,可供再生的、开发的、利用的一种属性。
因此,人力资源的含义为:把具有正常思维劳动能力的人统称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具有广义性和狭义性,广义性是指区域内人口的总数量和质量(质量:思维力好但丧失劳动能力,具有劳动能力但思维甚差)狭义性则是指一个人现有的知识、阅历、技能、思维、应变的表现力和潜在力。人力资源是“活”的资源,具有能动性、周期性、耐磨性、无限性和战略性。
简单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组织中的具体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与人事管理大体相似的职能,但由于指导思想的转变,造成了二者从形式、内容到效果上质的区别。
另外,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内人力资源的管理,但近年来由于组织形式的发展,特别是虚拟组织的出现,使组织边界变得模糊,以往被认为是组织外的人力资源也被纳入组织内部进行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扩大。例如,摩托罗拉对其供应商与代理商实施培训,进行管理。
我们对人的管理方式都是建立在某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这一点对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尤其正确,对人的这些假设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哲学。“人事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和“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的区别实际上只是一种哲学上的区别。
人事管理是基于“复杂人”的假设,假设人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需求,依据这些需求对其进行激励。人力资源管理是基于一种全新的“价值人”的假设,他突破了传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人都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求上进、求发展的欲望与追求,即使其生理、安全、社交和尊重的需要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这在高等教育日趋普及、人口素质普遍提高、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今天,特别是在那些高级人才云集的跨国公司是站得住脚的。当然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外界物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那些自我实现欲望强烈的人在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假设使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放在提高员工工作生活质量、满足他们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上。
在人事管理中,企业对人的看法局限于人力是一种成本,在使用时以节约为目标;而人力资源管理将人视为可开发并能带来收益的资源进行开发和控制。成本是为实现目标而不得不作出的付出,而“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样,人力资源管理将工作重点放在以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实现与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开发上面。在人事管理中虽然有培训,这些培训也会给员工带来了发展,但从企业的角度看来,这些培训只是为满足工作需要不得不作出的成本付出。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培训是以提高员工素质与能力、提高工作绩效为目标的主动培训。
因为人事管理中企业所有者将人视为成本,在他们看来,雇员的所得正是他们的所失,在他们眼里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零合游戏,所以劳资关系比较紧张,人事部门经常陷于劳资纠纷的陷阱之中,他们被迫通过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等手段缓和劳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视人为可开发并能带来收益的资源,企业将主动建立互相信任、充分参与、合作的关系,是一种双赢游戏。
在组织上,以前的人事部门仅仅是组织众多部门中的一个,其功能仅仅是整个人员管理的一部分,其他部门如行政、生产等部门都承担了相应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思想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层面,在组织内部建立整合式的功能。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人事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管理层,而企业中的操作层仍然被视为劳动力进行管理,这不仅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难融洽双方关系。在视员工为资源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对这种资源的开发就不仅限于管理层,以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拓展到劳资关系的各个方面。人事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发现员工绩效的现状,并以此作为报酬、奖惩、提升的有力依据,因而员工有抵触心理,惧怕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价目的在于获得员工绩效现状的信息,找到与目前及未来要求的差距,绩效优秀的员工将得到物质奖励、提升等鼓励,而绩效较差的员工将得到培训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所有员工将从中受益,绩效考评成为员工与企业之间主动交流的有力手段。
以往人事部门的工作是被动的、例行的,如考勤、工资发放等,遇到问题平息了事,而人力资源管理从资源开发、职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角度,前瞻性地注意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技术更新、员工心态等,根据组织发展的需要进行挑战性的开拓。总之,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一次思想上的创新,它们的差别并非仅仅是形式的,而是有本质的区别。
[编辑本段]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的发展趋势
对人力资源从业者的执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职能的转变又是大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求的),就要求人力资源从业者不能仅局限于人事手续的管理技能,更关键的是要把目光聚焦到企业战略的整体把握和有效执行上来。从参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制定到战略的分解、监督执行,从企业文化重塑与再造,学习型组织建设、综合绩效管理、企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的建立、人力资源价值分析、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人力资源审计等一系列事关企业发展与命运的重大职责都将成为人力资源工作者新的职责。这些变化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角色并提高自己的从业技能。
[编辑本段]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计划(HR Planning,简记HRP),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领域。猎头顾问钟克峰先生认为,一般来说,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解,主要有三个层次的意思:
1、确保组织和部门在需要的时间和岗位上获得所需要的合格人员,并使组织和个人得到长期的益处;
2、在组织和员工目标达到最大一致的情况下,使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3、分析组织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并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满足这些要求。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此而提供人员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工作者和组织的利益,最有效地利用短缺人才。在这个总的概念下,人力资源规划系统包括几项具体的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是:
人员档案资料:用于估计目前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和潜力)和分析目前这些人力资源的利用情况。
人力资源预测:预测未来的人员要求(所需的工作者数量、预计的可供数量、所需的技术组合、内部与外部劳动力供给量)。
行动计划:通过招募、录用、培训、工作安排、工作调动、提升、发展和酬劳等行动来增加合格的人员,弥补预计的空缺。
控制与评价:通过检查人力资源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关于人力资源计划的系统的反馈信息。
由此看来,人力资源规划就是组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过程。
[编辑本段]人力资源六大模块
人力资源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开发与实施、绩效考核与实施、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
具体细分:
一、人力资源规划:1、组织机构的设置,2、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与分析,3、企业人员供给需求分析,4、企业人力资源制度的制定,5、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1、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组织内部评估3、组织发展与变革; 4、计划组织职业发展;5、比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综述 6、开发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计划 7、工作中的绩效因素 8、员工授权与监管)
二、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1、招聘需求分析,2、工作分析和胜任能力分析,3、招聘程序和策略、4、招聘渠道分析与选择,5、招聘实施,6、特殊政策与应变方案,7、离职面谈,8、降低员工流失的措施
三、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 1、理论学习,2、项目评估,3、调查与平谷,4、培训与发展,5、需求评估与培训,6、培训建议的构成,7、培训、发展与员工教育,8、培训的设计、系统方法,9、开发管理与企业领导;开发自己和他人,10、项目管理:项目开发与管理惯例。
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准备阶段,2、实施阶段,3、考评阶段,4、总结阶段,5、应用开发阶段,6、绩效管理的面谈,7、绩效改进的方法,8、行为导向型考评方法,9、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
五、人力资源薪酬福利管理:(补偿、激励和收益)1、薪酬,2、构建全面的薪酬体系(岗位评价与薪酬等级、薪酬调查、薪酬计划、薪酬结构、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调整、人工成本核算),3、福利和其它薪酬问题(福利保险管理、企业福利项目的设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的设计)4、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
六、人力资源的员工和劳动关系:1、就业法,2、劳动关系和社会,3、行业关系和社会,4、劳资谈判,5、工会化和劳资谈判(安全、保安和健康、安全和健康项目 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管理执业健康和安全)
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 1、人力资源管理与竞争优势,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令以及环境,3、人力资源规划,4、工作分析,5、人员招聘 6、培训和发展员工 7、员工绩效评估 8、提高生产力方案。
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YIntl“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绩效·剑》认为,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
2、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
3、信息沟通体系影响了员工参与管理。
4、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培训工作。
5、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报酬制度尚未完整、健全。
6、距离“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尚远。
[编辑本段]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
一个组织或企业要维持生存和发展,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首先,任何组织和企业都处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其各种因素均处于不断地变化和运动状态。这些环境中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势必要求组织和企业作出相应的变化。而这种适应环境的变化一般都要带来人员数量和结构的调整。其次,组织和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同样是无时不刻不在运动着和变化着,人力因素本身也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离退休、自然减员、招聘人员以及企业内部进行的工作岗位调动、晋升等导致人员结构变化。再次,在改革开放形势、市场经济的机制和向市场经济机制过渡的时期,组织和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会更加剧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除了自然减员和组织调动外,人员的滚动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其情况却完全不同,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合理的配置,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人才的大量流动或许会变得习以为常,还可以与猎头公司合作。为了保证企业的效率,内部也必然要进行人员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最后,我国目前还处于新旧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变动或许是最剧烈的,新企业的大量增加,老企业的改造,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乃至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都对人员的变动数量、技能常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为了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不断更新,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规划,这对正在走向市场的中国企业尤其重要,否则必然是一方面不合要求的人员大量过剩。另一方面则是某些具有特殊技能和知识人才的紧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就会难以提高,以致在激烈的竞争中遭到失败。
在所有的管理职能中,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有战略性和主动性。科学技术瞬息万变,而竞争环境也变化莫测。这不仅便得人力资源预测变得越来越困难,也变得更加紧迫。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对组织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作出科学预测,以保证在需要时就能及时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进而保证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来,人力资源规划在各项管理职能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科学分析,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一个组织战略目标、任务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2、导致技术和其他工作流程的变革;
3、提高竞争优势,如最大限度削减经费、降低成本、创造最佳效益;
4、改变劳动力队伍结构,如数量、质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
5、辅助其他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招聘、培训、职业设计和发展等;
6、按计划检查人力资源规划与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而帮助管理者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
7、适应并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如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社会保障条例等。
[编辑本段]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晋升规划:晋升规划实质上是组织晋升政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企业来说,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务对人的要求,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职能。从员工个人角度上看,有计划的提升会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晋升规划一般用指标来表达,例如晋升到上一级职务的平均年限和晋升比例。
(2)补充规划:补充规划也是人事政策的具体体现,目的是合理填补组织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补充规划与晋升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晋升规划的影响,组织内的职位空缺逐级向下移动,最终积累在较低层次的人员需求上。同时这也说明,低层次人员的吸收录用,必须考虑若干年后的使用问题。
(3)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在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开发规划情况下,员工自己也会培养自己,但是效果未必理想,也未必符合组织中职务的要求。当我们把培训开发规划与晋升规划、补充规划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培训的目的性就明确了,培训的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4)调配规划:组织内的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的。这种内部的流动计划就是调配规划。
(5)工资规划:为了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工资规划也是必要的。未来的工资总额取决于组织内的员工是如何分布的,不同的分布状况的成本是不同的。
[编辑本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兴专业,其发展速度是其他大部专业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逐渐成为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在我国有将近90多所经济类院校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社会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法律与制度建设都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大问题。从微观上看,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对人力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面的,有战略和决策层面;战术层面(如薪酬制度设计、工作分析与设计、绩效标准制定、员工关系协调等)。从全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院校目前能够培养的人才层次和数量及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技术层都极度缺乏专业人才。
[编辑本段]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Human Resource)简称HR.它是指接受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取得从业资格,从事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激励、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
分为四个等级: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上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4.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19
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 光看书是起不到作用的 一定要从实际经验中总结经验 要多听其他培训老师的讲课 从中学到经验总结成自己的方式 在培训过程中应多引用有关的故事 这是要考平时积累和观察的 最后祝你好运!
第3个回答  2008-11-30
去大的书店逛逛吧~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这本书不错!
第4个回答  2020-01-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