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香港70年代到2000年的社会

我想了解香港从20世纪70年代经济开始起飞到回归后的社会情况。如70、80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社会上的主流非主流思想,90年代人们的社会心态(特别是回归前)等。
反映香港那段时间的社会和时代意义的书籍也可以介绍介绍。
多谢各位。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1970年代初期,由于新界土地契约的问题,使香港政府不得不考虑香港前途的问题。英国政府曾经多次要求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延续新界的租约,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拒绝。不过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问题”已成为中英两国正式议题,但谁先提出转移香港政权,外界一直众说纷纭;但不论谁先提出,香港前途问题为中英两国,揭开了近20年争拗的序幕。

香港在1970年代末至1997年20年来的经济起飞,归功于中国的开放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11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条战略决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个决策既改变了新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封闭的情况,也给香港经济发展的良机,让香港发挥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中介人角色,从而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

中英谈判
主条目: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1981年香港股灾, 和 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在1980年代初,英国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前者归中华人民共和国,但英国仍保留治权。不少香港传统上流社会的政治及商界精英,开始时亦支持有关建议。传统的英资公司,如汇丰银行、怡和洋行,亦曾参与游说工作。期间,1981年由当时的商界年青领袖李鹏飞率领当时香港的工商界精英组成“年青才俊团”前往北京交流,并得到当时的领导人邓小平接见。当他们向邓小平提出有关建议时,被邓小平严辞指责,这种强烈反对及绝不让步的态度,令游说工作失败。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乘福克兰群岛战争大胜阿根廷之威,到北京提出继续“以主权换治权”作为方针,企图延续对香港的管治,但结果与之前“年青才俊团”一样,但中国稍微让步让香港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这亦成了中英两国谈判时的唯一方针,亦因中方对收回香港立场强硬,其间香港的楼价、股市及港元汇价大幅度波动,更于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由1982年约6港元兑1美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宣布联系汇率制度[7],港元再与美元挂勾,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而作为英资首席财团—怡和,于1984年3月28日宣布迁册百慕大,这举动被政经界人士视为英国资金撤走的先兆及对中国收回香港的举动投不信任票。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英联合声明》。根据这份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而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上述协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会依照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产主义制度不会在香港实行,并保证香港除外交及国防外,各方面都拥有高度自治。

回归后的香港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主条目: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过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结束,香港正式结束英国的殖民管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为首任行政长官。然而,就在3个月后,东南亚及日、韩、台货币受外来冲击。香港亦不能幸免于难,地产产值大幅下跌、失业率由2%升至6%、经济增长率亦由正变负、恒生指数由1997年8月所创的16820点历史新高,下跌至翌年8月的6700点、银行同业拆息由被狙击前的数厘升至数十厘,当中隔夜利率更于1997年10月23日高见300厘。1998年8月中,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会同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邝其志宣布动用外汇基金入市,试图扭转一年多恒生指数跌势,最后动用了1180亿港元成功击退以量子基金为首的炒家。随著1999年因当年因香港政府于1998年入市购入的“官股”而衍生出来的盈富基金加上美国的科网热吹至,香港股票市场再一次进入疯狂状态。恒生指数亦约12000点,上升至18300点历史新高,失业率由6%下降至4.5%,经济增长率上升10%,但随著美国的科网热减退,香港的科网泡沫亦随即破灭,及后于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香港交易所继87股灾停市四天后,宣布停巿一天。香港无可避免持续衰退,加上以往香港扮演中国转口港的优势受到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挑战,而且面对经济转型和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令制造业北移,失业、通缩问题随之而来。政府连串政策失误和不擅建立良好的公关形象,令政府处于弱势,社会不满气氛与日俱增,这股衰退潮一直持续至2003年尾仍未竭止。

2003年春,由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爆发,香港各方面大受打击;直至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香港从“发生本地传染地区”的名单中剔除。是次疫症中,香港有1755人感染,共299人死亡,经济损失无法估计,失业率升上至8.7%的历史新高。政府处理抗疫过程备受批评,市民由从前只着眼经济发展、转而开始关心本土政治。同年年中,政府就《香港基本法》第23条关于国家安全问题强行立法时,成为市民对政府施政不满的导火线,引发同年7月1日的50万人大游行及视为亲政府一方的自由党于此时突然宣布反对,政府才只好暂时搁置立法。游行过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对港政策,再次变成着重经济方面,如落实香港与中国大陆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推行“个人游”,容许中国大陆部分省市居民自由来港作短暂旅游,并落实兴建港珠澳大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物流中心的地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