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在外面偷东西该如何教育回家收心?

如题所述

01

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Vivian小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当时好像是幼儿园放暑假去大姑家里玩,在姐姐的梳妆台上看到了一串漂亮的珍珠手链,于是就拿着手链玩了一会儿,后来越看越喜欢,干脆就揣自己兜里了。

干了坏事以后还是挺心虚的,生怕被大人发现。但是终究纸包不住火,我也不记得是如何发现项链是被我拿的,反正结果是“东窗事发”了。

其实当时自己已经觉得挺羞愧了,也害怕大姑把事情告诉妈妈,甚至准备好迎接一顿“竹笋炒肉”。

不过大姑没有这么做。

她把我单独带到卧室,给我讲了“小时偷针,大来偷金”的故事。

大概就是说古时候有个孩子总爱偷东西,他的母亲并没有严加管教,导致孩子长大以后偷金偷银,被官府抓起来坐了牢,最后他要求见母亲一面,说要跟母亲说句话,结果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了,责怪母亲小时候没有好好教育他。

故事的力量还是强大的,年纪小小的我脑补了故事里的情节,不禁打了个寒颤,原来偷东西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后来我把项链还给了姐姐,之后也再没有未经允许拿过别人的东西。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并不知道偷东西意味着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因此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是很重要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羞辱孩子,或者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这样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作用。

02

鼓励孩子做出弥补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就像那位外国爸爸一样,事情发生以后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把巧克力放回去并道歉,这就是负责任的行为。

去年看过一个新闻,说是8岁的小孩在门卫室拿走了别人价值2980的快递,结果孩子家长不但不引导孩子承担起责任,反而推脱说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拒绝全额赔偿。

即便孩子不懂事,犯了错误也应该教会她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至少要做出弥补,而不是逃避责任。

相比两三千的金钱损失,孩子责任感、价值观念的培养要重要得多。

以前外婆家种的红薯总是被邻居的孩子们偷偷挖了烤着吃,邻居知道以后要过来赔偿,外婆不愿意接,觉得孩子吃了也没关系。但是邻居还是让他的孩子们每天来帮外婆做农活,算是劳动补偿。

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过失做出弥补,也是在赋予孩子尊严和价值感。

03

了解孩子偷窃的原因

Vivian的中学是在一所寄宿制的私立学校上的,当时我们所在的寝室是混合寝室,也就是不同班级的学生都有。

有一位室友在学期中突然退学了,后来听说是因为偷窃,而且是惯犯。

她平时的消费水准并不低,家庭条件也不错,偷窃别人的东西并不是因为自己买不起,有些人猜是因为她父母常年忙生意对她不够关心,也有人说是因为在班上的人际关系不好,被大家孤立。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也无从得知,但是确实有部分人偷窃是由于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导致的。

所以了解孩子偷窃的原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那种偷窃成为习惯的,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合适的办法来帮助他们。
1、 理解孩子

孩子对于没有见过的,或者是喜欢的东西,肯定会有十足的兴趣。

当成人见到心仪的物品时都想买回家,更何况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正确方式得到,是买还是借。他没有这个意识,他只知道我喜欢就要拿回来,不管别人是否同意。

所以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属于正常的心理范围。

2、 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告诫孩子

孩子行为对错,父母的价值观会给孩子提供标准,所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诉孩子,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应该拿别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帮助孩子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如果是幼儿园的物品

可以问孩子“如果你回不了家的,你是否伤心?害怕?想爸爸妈妈呢?玩具也是一样,幼儿园就是他的家,如何它回不了家了是不是很伤心,很害怕呢?”

如果是其他小朋友的物品

可以问孩子“如果你心爱的玩具不见了,你伤心吗?那其他小朋友发现自己的玩具不见了是不是也伤心呢?妈妈可以理解你想玩的心情,但是我们需要先和小朋友打招呼,看他是否同意,这样他就不用着急,不用担心了,对不对?“

4、和老师私下沟通

私下里和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行为,并让老师观察一下,孩子是否把物品归还原处。对于孩子归还的行为,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肯定。

5、平时生活中,注意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

有的父母经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随便送人。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物权认识不清。建议家长在送人前,都要先问一下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就知道赠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别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

6、告诉孩子要使用正确的方式

要让孩子学会借,告诉不可以不问自取,这是非常礼貌的事情。励他和其他小朋友说出自己也很喜欢,想借的想法。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2
1、 心理干预 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对学生进行疏导、沟通,树立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道德感.盗窃成瘾有时是一种心理疾病(举例),这种缺陷使得学生难以摆脱盗窃的念头和行为,寻求专家的帮助是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式.

2、 父母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在教育和管制方面应该做到以情理为先强制暴力为辅,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产生在学校学习的乐趣,并督促和培养学生产生对其他更具价值的活动的兴趣,比如画画、体育运动、音乐等.

一、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法律素质。例如: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讲解一些简单的法律知识,通过讲故事、举例子,帮助他们学法、守法,培养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才。

二、看法制教育片,不停地给他们敲警钟。小学生的年龄、思想、情感各方面仍不够成熟,尤其在思想上,他们有时会因为思想上的一时松懈而做错事,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不停地给他们加以鞭策,不时地给他们敲敲警钟,收到教育效果。只要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开展法律知识教育,持之以恒,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