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一村民家中发现乾隆年间圣旨,该文物需要上缴国家吗?

如题所述

不需要,不过尊重个人意愿。

你要是觉得自己能保存得好,那么世代相传下去也是个挺美好的事情;如果你自己保存不好,上交国家也未尝不可。

关于这个,其实法律是有明文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收藏通过下列方式取得的文物:

(一)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

(二)从文物商店购买;

(三)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

(四)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这位村民家中的圣旨其实用发现这个词来形容就不对,人家那是祖传的,明显就属于上述文物保护法第一条的情况,所以自家收藏完全没有问题

为什么村民家中会有圣旨呢?

这位村民叫韩明喜,而这道乾隆年间的圣旨是皇帝赐给他家祖先韩秉淑的

这样事情就清楚了,这位村民的祖上曾经出了一个比较有名气的人,然后皇帝为了褒奖,给他家祖先颁了一道圣旨。

圣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这是一道清代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二日膺赐韩礼父亲韩秉淑的圣旨。

这句话看着有点儿绕,让人第一眼摸不着头脑。其实我们用比较简单的方式表述一下,大家就都明白了。

这个叫韩礼的人属于功成名就、得到皇帝赏识的人,而皇帝爱屋及乌,所以给他的父亲御赐了一道圣旨,加封了他父亲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

这其实是古代读书人一项极高的荣誉,因为自身能力的突出,可以让自己的父母妻儿得到皇帝的封赏,这是莫大的殊荣啊。

圣旨的具体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驰骋奏效报功,膺锡类之仁。尔韩秉淑乃河南汝州府颊县以教谕衔管训导事韩礼之父,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治克勤于庭训,箕裘丕俗夫家声,兹以覃恩,驰赠尔为修职郎,河南汝州颊县以教谕衔管训导事,锡之敕命,於戏!肇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制曰:奉职无愆,懋著勤劳之绩;致身有自,宜酬鞠育之恩。尔孙氏乃河南汝州颊县以教育衔管训导事韩礼之母,淑范宜家,令仪昌后,早相夫而教子,卑移孝以作忠,兹一覃恩,驰赠尔为八品孺人。于戏!贲象服之端严,诞膺钜典,锡龙章之涣汗,永播徽音。

制曰:左庶司之经理,爰奖通才;劝百尔之孝思,用章慈教。尔杨氏乃河南汝州颊县以教育衔管训导事韩礼之继母,德可型家,恩能教子,顾复无殊于所出,荣光适逮于乃身。兹一覃恩,驰封尔为八品太孺人。于戏!师贤母之风,励资清白沛熙朝之命。慰此劬劳。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二日

这位韩礼究竟是何许人也?

韩礼字方儒,是今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韩楼村人。

韩礼是清代乾隆壬午科第二十五名举人,在河南汝州颊县任教谕衔管训导事时,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为人慈善,做事认真,深受广大上司和同僚的认可。

于是就有人奏请有司褒扬其政绩,甚至是请求褒奖他的父亲教子有方,为国家培养了这样的栋梁之才。

之后就有了这道圣旨,乾隆皇帝膺赐韩礼父亲韩秉淑一道圣旨,加封他为修职郎,然后韩礼的母亲和继母分别为八品孺人和八品太孺人。

这道圣旨目前的保存情况怎么样?

这道圣旨距今已经有244年,整道圣旨长60公分,宽32公分,为黄色绸缎质地。文字的部分保存完整清晰,同时还有韩礼夫妇的影像保留下来。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韩氏后人在特殊时期把上面的双龙戏珠和圣旨玉玺撕掉了,只留下了文字部分。

韩礼的后人应该把圣旨上交国家吗?

根据法律来看,他是不需要的。不过,是否上交也得尊重他自己的想法。

我个人倒是觉得,上交国家也未必不是好事。就拿圣旨保存这件事来说吧,如果上交国家肯定就不会出现圣旨不完整这回事了。

圣旨这个东西放在个人手中其实也没什么实际用处,无非也就是高兴了想起来拿出来看看而已。

非但没有益处不说,还可能引来有心人士的惦记,于自己来说增加不少风险。

所以,个人如果没有能力保存,那么还是上交国家比较靠谱。

结语:

祖宗留下来的荣耀可以让子孙后辈感到光荣,但是除了荣誉之外,其实没有实际性的用处。

对于韩氏的后人来说,这道圣旨如果一直没有被发现还好,自己家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也算是一件美事。

坏就坏在现在这件事闹得纷纷扬扬的,那么他们的日子肯定就难过了。

这样一来,他们想要恢复以往清净的日子,估计除了上交国家别无他法。

彻底杜绝了有心人的觊觎,那么日子自然也就恢复正常了。

那么,你觉得韩氏后人应该上交这道圣旨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30

人家中发现的乾隆年间的圣旨虽然是文物,但是可以肯定是自己家的财产,可以不上交国家。这个圣旨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驰骋奏效报功,膺锡类之仁。尔韩秉淑乃河南汝州府颊县以教谕衔管训导事韩礼之父,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弓治克勤于庭训,箕裘丕俗夫家声,兹以覃恩,驰赠尔为修职郎,河南汝州颊县以教谕衔管训导事,锡之敕命,於戏!肇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制曰:奉职无愆,懋著勤劳之绩;致身有自,宜酬鞠育之恩。尔孙氏乃河南汝州颊县以教育衔管训导事韩礼之母,淑范宜家,令仪昌后,早相夫而教子,卑移孝以作忠,兹一覃恩,驰赠尔为八品孺人。于戏!贲象服之端严,诞膺钜典,锡龙章之涣汗,永播徽音。

制曰:左庶司之经理,爰奖通才;劝百尔之孝思,用章慈教。尔杨氏乃河南汝州颊县以教育衔管训导事韩礼之继母,德可型家,恩能教子,顾复无殊于所出,荣光适逮于乃身。兹一覃恩,驰封尔为八品太孺人。于戏!师贤母之风,励资清白沛熙朝之命。慰此劬劳。

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二日

这个圣旨并不是完好无损地,为了保存下圣旨的内容,该村民将圣旨上的双龙戏珠以及皇上的玉玺印记撕下,这样才没有在那个历史时期被毁坏。

一、在国家的土地上发现的任何无主之物都应该上交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土地公有制的国家,所以在我国的土地上发现的任何东西都是属于国家的。但是一些可以找到主人的东西之外。比如说捡到的钱、捡到的财物、捡到的戒指、项链、耳环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应该找到失主,所以并不是国家的。

但是,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捡到没有主人的东西,那么这件东西的主人就是国家。比如说,土地中所有的矿产,金矿、银矿、铁矿、石油之类的都是属于国家的资源。还有已经失去主人的物品比如说文物,这些都是需要上交国家的。

二、自己家传承下来的文物不用上交国家

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需要上交国家,因为有些文物是有主人的。比如说一些家庭一脉相传下来的文物就是属于个人的,而不是属于国家的。这种自己家庭中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文物是不用上交国家的

还有一类文物是不用上交国家的话,就是从别的人手中购买到的文物,这种人物也是不用上交国家的,因为是通过正常的交易获得的文物,所有权就是购买者。但是这种通过交易所得来的文物一般都建议交给国家来保管。比如说圆明园的12生肖兽首。

三、不管是不是国家的文物,有三类文物不应该买卖

我国的法律规定,未经许可不得经营的一、二、三级珍贵文物以及其他受国家保护的具有重大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文物。

也就是说这个文物只要达到了一、二、三级珍贵文物的范围,或者是国家所保护的非常有意义的文物,都不应该用于买卖。不管这个文物的所有权是属于个人还是国家,买卖都是犯法的。

四、结论

如果家里有文物就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总有一天会变成古董。如果这个文物并不是属于你的,那么就欣然接受一面锦旗和500块钱。这样对你和国家都是有好处的。

第2个回答  2021-04-30

对于祖传文物是不需要上交的,像河南商丘村民家里这种祖传的文物属于私人财产,不需要上交,私人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

我国《文物保护法》里是有明确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1、什么是文物?

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价值,并且不可能再创造的,对我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东西,文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像圣旨这类就属于相当珍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化,经济,人文,社会关系,意识形态都有重要的价值,但是文物的归属也是有着很严格的划分的,我国的《文物保护法》里就有明确规定,在我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但是不少人会认为自己发现了文物就应该归自己,这一点就是一个严重的误解,发现文物要主动上报国家,却对不允许私自挖掘,这些都是犯法的行为。

2、祖传的文物是私人藏品

河南商丘这位村民拥有的圣旨和前面所说的性质,就有性质上的差别,在《文物保护法》第六条就可以找到依据,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就是说祖传文物是受法律保护的。那么有的人就会问,自祖传的文物能不能买卖,可以买卖,但是是有限制的,比如说绝对不能卖给外国人,而且属于国家一级,二级文物是不能随意买卖的,这要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

3、祖传文物的保管

所谓文物必然都是年代久远的藏品,那么就牵扯到一个文物保管的方法问题,为了让文物能够保存的更长久,就要用非常专业的方法,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还要注意各种有害气体和灰尘,这在一般家庭是无法达到的,所以我个人比较鼓励上交,因为不论从文物的保养环境,还是从安全角度来说都是更理想的一种方法。当然对于祖传的文物还是以自己的想法为主,毕竟这是私人物品,只要遵守关于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就可以。

一件文物就是一段历史,保护文物就是为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和传承发挥作用,文物持有者可以向有关部门提供资料或出借文物供临时展览,也可以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自行举办展览或建立博物馆,如果自己不善于保管文物,还可以找文物部门给予指导。

关于文物的所有权,每个国家的规定是不一样的,像意大利就规定,发现文物并且上交的话,国家会奖励不超过被发现文物价值的四分之一。而英国则规定,如果发现文物,英国的博物馆按市场价格向发现者和土地所有者购买。这和我们国家的法规是不相同的。

第3个回答  2021-04-29

若是在田间挖出个瓷器或者青铜器之类的文物,那多半是需要上交的,因为没有指名道姓归谁所有,自然属于国家。盗墓的人为何会被罚?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他无法证明所得文物是自己的,即非法所得。而圣旨虽属文物,但却非一般文物,皇帝在奖罚他人时,会写上名字,祖辈传下来后有据可查,这样的文物是可以收藏的,根据《文物保护法》,他是有权不上交的

祖辈相传,有据可循可收藏

话说商丘村民在家中发现乾隆年间的圣旨,其实并不严谨,应该说他是祖辈相传而来。如果说,他发现的不是自己祖上的圣旨,而是别人家的,那是需要交个国家,由国家和圣旨表彰人的后代进行协商,看是否想要上交国家。

这位村民姓韩,被乾隆表彰的祖上叫韩礼,他受到了乾隆皇帝赏识,便下了一道圣旨,加封了他的父亲为修职郎,母亲为八品孺人。是在嘉奖他的父母教导有方。加封的官职虽有名无实,但也是韩家人莫大的荣誉。

在清朝,乾隆皇帝不知道下过多少圣旨,加官进爵的圣旨数不胜数,现在看来,这一道嘉奖令更显得微不足道。但它能够留存到现代,却实属不易,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这道圣旨到了如今已经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了,但对于韩家人来讲,却是很有必要收藏的,因为觉得脸上有光。虽说祖上有荣耀,但也不能代表后代就都出色。还需要现代人自己努力,不是靠着一张圣旨就能过好日子。

荣誉需要自己争取,莫不可活在过去

荣誉是自己争取来的。还拿清朝来讲,康熙的父亲是顺治帝,如果康熙倚仗父亲是皇帝这个莫大的荣誉,自己却不思进取,那就没有后来的康乾盛世。

乾隆皇帝如果依仗他爷爷是康熙这个荣誉,就无所事事,王朝肯定是要衰落的。皇帝都如此,平民百姓又有何理由拿着鸡毛当令箭呢。还是需要自己的努力,才能争取属于自己的荣誉。

而今,有一个村叫下腰站村,这里的人们自称是爱新觉罗的后代,以皇族自居,生活在一个小村子里,里面还摆放着很古老,看起来很破旧的器具,在现代过着古代的封建生活,仿佛已经与世隔绝了。

他们整日抱着皇族后代的荣誉在生活,可事实上,又有什么用呢。

商丘的韩家人,可以把这道圣旨收藏起来,用来教育子女向祖上学习,弘扬优良的家庭教育观,但绝不可像下腰站村的爱新觉罗后代那样,以为自己高人一等,凭借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的虚名,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落后,思想变得迂腐。

无论自己收藏或交由国家,都应妥善保管

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无法重新创造,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经济、科学技术和人文环境,具有很高的考究价值。文物不是不可以收藏,有些人手里就有很多文物。从文物拍卖公司那里买到的,或在文物商店购买的,合法转让的,都可以收藏,无需上交。

而对于商丘韩家人的这道圣旨,毕竟是一种文物,虽然祖辈传下来的,但如果自己觉得不能完好地保存它,最好还是交给国家收藏,能够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也会对历史的研究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国家不会强制性上交,全由自己决定。

第4个回答  2021-04-28
不需要上缴国家 皇帝的圣旨子孙后代要保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