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何不食肉糜”这句话的皇帝是谁?背后有哪些典故?

如题所述

相信大家对“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听到这句话,不过,很多人对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并不太了解,那么,小编今天就来和大家讲一讲这个内容。

这句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昏君讲出来的,这个人是晋国皇帝司马衷,他是西晋的第二个皇帝,按道理来说,每个朝代的第一代君主都是明君,第二代也不会差到哪去,秦朝排除在外,秦二世的确有些不堪重用。司马衷一共在位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从这句话上就可以看出来,他并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连最基本的尝试都没有,他能够当上皇帝,完全得益于嫡长子继承制,要不是大臣在一旁辅佐的话,西晋有很大的概率二世就灭亡,也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他才会讲出这么没有尝试的话。

无论在哪个朝代,开国将领都是十分出色的存在,他们一路陪伴着开国皇帝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不朽的基业。不过,晋朝的开国皇帝是个例外,他的脑子中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比如说司马炎,他曾经让全国人民都不准结婚,这样的话,天下所有的女儿都可以任凭他挑选,而且全都是完璧之身,这时候,很多女子为了不被这个皇帝糟蹋,会选择故意把自己扮丑。

可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后宫有多大一万个妃子,这就让司马炎很是头疼,每天不知道去哪个妃子那里睡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选择赶羊车,羊到哪里停下,他就在哪个妃子那里睡觉。

在这种广撒网的情况下,生出来司马衷这个智商有缺陷的儿子,可偏偏人家又是嫡长子,有一次下面的人告诉皇上,民间的人已经吃不上饭了,他却反问了一句,何不食肉糜,就是这一句话,让他被国人戏谑了上千年的时间。

要是从历史上来看的话,他的确不算太聪明,这就是广撒网的坏处,不过,司马炎作为一个国家的开国皇帝,肯定不会把国家交给一个过于愚蠢的人,肯定会经过再三考虑,再加上他通过了司马炎的考验,在收拢人心方面很有一手,除了脑瓜子不太够用之外,其它方面,司马衷还是很合格的,要不然也不能在位这么长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9
“何不食肉糜”是出自晋惠帝之口。根据《晋书·惠帝纪》记载,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了。此消息被传入皇宫后,晋惠帝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他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表示:“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
第2个回答  2021-05-29
是晋惠帝,当时天下闹了饥荒,很多百姓吃不上饭,大潮向皇帝请求想要开仓放粮,但是皇帝却不能理解,觉得没有饭为什么不去吃肉呢,所以就有了这个典故。
第3个回答  2021-05-29
隋炀帝。政期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吃树皮,许多百姓活活饿死,听了大臣的汇报后,他竟然说何不食肉糜。
第4个回答  2021-05-29
晋惠帝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