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栏式建筑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如题所述

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是远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1],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古越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主要流行于中国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国家也有干栏式建筑。
中文名
干栏式建筑,又名干栏巢居
构件连接方式
榫卯技术(简单)绑扎(复杂)
其它名称
干栏、干兰、高栏、阁栏、葛栏等
代表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结构及材料
木构架
快速
导航
建筑风格各种样式建筑布局
历史发展
从考古发现看,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埋在地下的木桩以及底架上的横梁和木板,表明当时已产生干栏式建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