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的信息管理学院的专业有哪几种?它们各自的课程有什么?

如题所述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http://www.cim.cdut.edu.cn/cim/index.php
1、教学系部:工商管理系 、人力资源管理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信息资源管理系、电子商务系、数学教学部
2、本科专业: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3、硕士点:管理科学与工程 、企业管理 项目管理 、计算数学、应用数学 、企业工程
一个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授予权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简介

专业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过三十多年几代人厚积薄发的建设,在数学与地学两大学科的渗透、融合基础上,在全国首创数学地质学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以地质问题为核心,以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平台,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依托数学地质省级重点学科、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数学应用与计算机仿真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数学地质实验室,培养具有能够运用数学理论、模型、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

专业规划
以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优势学科为背景;以数学地质省级重点学科、数学地质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数学地质实验室、数学应用与计算机仿真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数学基础实验室为平台;以问题为出发点驱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和人民,知晓国情省情,具有国际眼光,能很好的沟通、交流和表达,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良好的文化素养,有怀疑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地球科学、工程领域、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受到科学训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和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主干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数学模型、数值计算方法、运筹学、抽象代数、实变函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最优化方法及其应用,课程结构如图1、2所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一、专业基本情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依据教育部教高函(2005)7号文件设立,2005年9月正式招生,截至2007年6月有在校学生共115人。本专业分三个方向,即土地资源行政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估、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学制四年,修满规定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8人,其中博士3人。2005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省部级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余篇。

三、专业特色
一方面,本专业将依托于我校传统的地学优势,结合目前最新的3S技术,使传统技术与现代最新技术相结合,从而达到从本质上认识土地,进而管理土地资源的目的。
另一方面,本专业在资源管理、数学建模、计算机科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开展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量化研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使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科学管理。

四、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学习管理学、经济学、资源学、法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测量、遥感、制图、计算机操作和土地信息技术等基本技能的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土地资源管理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国土、城建、规划、房地产、科研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地籍地政管理、土地整理复垦、土地利用规划、房地产开发经营与估价等工作。
主要课程
地球科学概论、经济学原理、管理学、财政学、土地资源学、统计学、土地经济学、土地管理学、测量学、土地资源遥感、土地利用规划学、地籍管理、专业英语、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国土管理法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专业基本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依据四川省教育厅川教函2003(444)号文件设立,2004年9月正式招生,截至2007年6月有在校学生共227人。本专业分两个方向,即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学制四年,修满规定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本校的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助教1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2人,在读硕士1人,具有双学士学位1人,其中1名教师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以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及企业横向课题近20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源刊论文10余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篇。
三、专业特色
1、针对地方高校的特点,坚持“精致教育”理念,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潜能、兴趣,帮助其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由此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其他为未来就业与持续发展进行准备的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精细化、个性化的培养。
2、针对本学院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强调管理理念和数学方法、信息技术的结合,在专业课程中将定量分析方法和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加以运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定量分析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未来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具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分析与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的复合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工商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心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劳动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专业英语、人事测评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劳动法规与政策。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
一、专业简介
本专业下设企业物流管理方向和物流信息技术方向,学制四年。修满规定学分并合格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物流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流程管理、物流运作与规划及物流系统设计等基本训练,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工商、第三方物流等各类企业从事物流业务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采购与库存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及物流绩效分析等工作,也可以到政府机构从事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经济学、管理学、数学分析方法、物流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学。重视现代物流管理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整合性,强调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结合。物流企业管理方向引入企业物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绩效评价等国家物流师(助理)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内容;物流信息技术方向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物流仿真原理与应用、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通过物流实验软件实习,使学生在模拟平台进行物流网站管理,在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对物流管理类软件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既具有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物流专业的基本实践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进行物流业务管理和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物流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在工商、第三方物流等各类企业从事物流业务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采购与库存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及物流绩效分析等工作的,或能在政府机构从事物流管理、物流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具备现代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的专业应用人才。
四、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技术、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与运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实践,积累物流管理从业经验。毕业生应具备有较强的企业物流管理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①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②熟练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企业物流管理的实际问题;
③掌握物流信息收集、处理方法与分析技术;
④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⑤了解与物流各环节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国际惯例和规则。
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较熟练的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能力。
5、应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对外交流的基础。
6、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五、学制
四年 (学习年限:3~6年)
六、毕业最低学分
19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八、主要课程
经济学原理、经济法、管理学、会计学、物流学、统计学、运筹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技术、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规划与运作、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管理等。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
一、信息资源管理系基本情况
信息资源管理系成立于2004年10月,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和管理综合实验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成都理工大学和信息管理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办于2001年,已培养5届(含两届专升本)共936名学生。本系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11人,普通本科生293人。现有专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1人。现有兼职教师17人,其中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6人,讲师3人,助理馆员4人,助教1人。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在管理学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本专业文理兼容,偏重理科,学制为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在计算机和管理专业知识取向方面侧重在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本专业下设信息系统开发方向、经济信息管理方向和企业信息管理方向。信息系统开发方向注重项目开发实践训练,经济信息管理方向偏向会计电算化工作,企业信息管理方向学生达到国家企业信息管理师(助理)的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学和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具有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能在政府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信息管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1)有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数学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设计、管理工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的能力。
(3)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文字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4)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国家或省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
(5)应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对外交流的基础,通过国家四级水平考试。
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经济法、经济学原理、信息管理基础、基础会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运筹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组织行为学及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信息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