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世说新语课后文言文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1. 初一课外文言文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是什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用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答案:1、C2、D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推敲]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答案:4.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

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

7.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答案: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者也力。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答案:12.①边境。②到。

③反而。④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14.对比,立志。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6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15、给加点字解释(8分)①华捉()而掷()去之②歆废()书而观()16、翻译下列句子。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5课< >两则课后习题

帮您找一些,希望有帮助:这篇两则的中心思想?得说出两则的中心思想和表达作者什么?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3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chā )( nǐ )②太丘舍去( shě ) ③尊君在不(fǒu)④无奕(yì ) ⑤友人惭(cán )⑥雪骤( zhòu ) ⑦非人哉 (zāi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致,差不多 )(相比 )○2未若柳絮因风起(乘着,趁着 )○3过中不至(到 ) ○4相委而去( 丢下 )○5讲论文义(讲解 )(讨论 )○6去而乃至( 才 )( 到 )○7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弃,即不再等候)(离开,就走了)○9与友期行(约定)(同行)○10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儿当“子侄辈”讲)○11下车引之(牵,拉) ○12入门不顾(回头看)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2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家门。5 .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南朝宋 (朝代)人 刘义庆 (姓名)组织编写的。○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 寒雪日 ”、地点“ 内集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 讲论文义 ”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3. 初一上册文言文< >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5课< >两则课后习题

帮您找一些,希望有帮助:

这篇两则的中心思想?

得说出两则的中心思想和表达作者什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3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1. 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chā )( nǐ )

②太丘舍去( shě ) ③尊君在不(fǒu)

④无奕(yì ) ⑤友人惭(cán )

⑥雪骤( zhòu ) ⑦非人哉 (zāi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致,差不多 )(相比 )

○2未若柳絮因风起(乘着,趁着 )

○3过中不至(到 ) ○4相委而去( 丢下 )

○5讲论文义(讲解 )(讨论 )

○6去而乃至( 才 )( 到 )

○7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急速,大 )

○8太丘舍去(放弃,即不再等候)(离开,就走了)

○9与友期行(约定)(同行)

○10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儿当“子侄辈”讲)

○11下车引之(牵,拉) ○12入门不顾(回头看)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着大风飘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真不叫人哪!和别人约

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

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

家门。

5 .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 南朝宋 (朝代)人 刘义庆 (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 寒雪日 ”、地点“ 内集 ”、人物“ 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 讲论文义 ”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5. 初中语文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的课后题 第一题和第二题的答案

1.第一问是开放性的,说“家庭气氛”也不限于列出的那些词语,能从整体上感知此刻的家庭气氛更好。

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第二问:“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按:“儿女”在古诗文中亦有专指子女的用法,如杜甫“遥怜小儿女,不解忆长安”(《月夜》)“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赠卫八处士》)诸句中,“儿女”皆指子女。

2.第一问是常识性的,有这类常识,读文言文才不至于弄错人称。“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尊君”“家君”的用法见课文注释。二,1.“俄”,又常与“而”“顷”诸字连用,皆片刻义。

“欣然”,高兴地。然,语助,无义;或作“……的样子”。

2.“拟”,比、比拟。这是古义。

唐以后才有准备、打算义,如“比拟好心来送喜”(唐代民歌),“也拟泛轻舟”(宋李清照词《武陵春》)。3.“未若”,比不上。

4.“乃”,这里是“才”的意思。按:此字用法较多,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切忌多讲,碰上一种说一种最好。

5.“期”,约会、约定。“委”,舍弃。

6. 我初三

一、生字读音。

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 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 二、重点字词解释。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 2.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速) 3。

公欣然日(高兴的样子)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大致;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6.太丘舍去(离开) 7.去后乃至(才) 8.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9.门外戏(玩耍) 10.与人期行(约定) 11.相委而去(舍弃) 12.友人惭(惭愧) 13.下车引之(拉) 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四、古今异义。 一、词类活用“友人惭” 意动用法.惭:感到惭愧二、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 fǒu,表示否定,相当于“吗”.三、古今异义《咏雪》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2、因 古义:趁,乘,凭借.今义:因为3、文义 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陈太丘与友期》1、去 古意:离开.今意:到、往2、委 古意:丢 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期 古意:约定.今意:日期5、引 古意:拉.今意:引用四、一词多义 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也”表判断)2、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何似”,宾语“何”前置)3、省略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在”的意思) 去后乃至(“乃至”前省略主语“友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