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如题所述

(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
人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细胞构筑和工作强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但脑的功能特点和以脑功能为基础的认知策略与能力,却是在一定生存环境(教育)中,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人的认知特征又制约着情绪和行为,为此,人要获得健康的心理,只能本着三种因素并重的原则行事。
(二)人与环境的协调原则
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能否取得动态协调平衡的过程。特别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协调。由于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打破这种平衡的条件和境遇,因而,学会应对和协调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人对环境的适应、协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顺应,而更主要的是积极意义上的能动的改造,使之更有利于心理健康。
(三)身心统一的原则
由于心理健康和生理的紧密相关,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因此,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和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这将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
(四)个体和群体结合的原则
生活于群体之中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亦依赖于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需要创建良好的群体心理卫生氛围,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同样,个体心理健康亦对如何产生着影响。
(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心理健康的发展既依赖于相应的知识,更取决于把理论付之实践的行动。这里理论是指导,而实践是归宿,离开了理论,行动就缺乏方向和方法;可没有行动,再好的理论也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反过来,生活实践又将鉴别认知与行为的正确与否,能不能“吃一堑,长一智”,认识和总结经验教训,又是知与行能否达到平衡的关键。另外,在知与行的过程中必然伴有情绪和情感,它既是知与行的动力,但若调节不好,又是阻力,甚至是破坏力量。为此,将上述知、情、行调适平衡,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