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为什么现在还没挖掘?

为什么秦始皇陵发现45年了,现在还迟迟不肯开挖?

    首先要纠正一下,秦始皇陵并不是“还没挖掘”,事实上是:自从1974年发现以来,一直在挖掘与研究之中,人们熟知的兵马俑就是发掘的成果。当然,出于保护的目的,或者说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进行发掘,目前对于秦始皇陵的地下陵墓尚未进行大规模挖掘。

    那么,为什么对地下迷宫一样的陵墓还没有全面挖掘呢?官方的解释就是“为了保护文物”。至于民间的说法就多了,比如说有地下毒气,打开就会散发而毒害人;还有说地下文物会“见光死”等等。

    这些说法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是有某些道理的。当年在建造陵墓的时候,的确设置了暗藏的机关,以防盗墓,一旦打开,的确不能排除会伤害人。至于“见光死”,也是不无道理的。1974年刚发现后,发掘出来的兵马俑有的是彩色的,由于经验不足,保护不当,以致让彩色的兵马俑变色了。

    有鉴于此,这才停止了盲目的大范围挖掘。这就是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而采取的暂缓措施。

    当然,全面开发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还需要有很强的技术支持、很大的资金支持。等到时机成熟,也就是等待有足够的技术、资金与把握时再行开挖。

    再说一句,挖掘并未停止,要知道,1988年就组建了秦始皇陵联合考察队,有计划地进行开展发掘、保护和全面勘探工作。

一、关于秦始皇陵的发现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35千米处,坐落在西安市临潼区宴寨乡。

    1974年3月,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的西杨村,村民杨志发等人在一片不长庄稼的柿林上打井,意外地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陵由此被发现。在此之前,这些陶俑、陶马和战车一直静静地躺在5米深的地下,无人知晓。此后便挖掘了三个坑——1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如今,在陕西西安还流传着这样一副有趣对联:“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是:“感谢老杨。”因为自从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当地的旅游业便迅速发展起来。

二、秦始皇陵区基本情况

    秦始皇陵是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其陵区范围东西与南北边长各约7.5千米,占地约56平方千米,包括陵园、陵墓、陵寝建筑、陵邑、陪葬坑、陪葬墓、殉葬墓、修陵人墓及与秦始皇陵相关的防洪堤遗址等。

     秦始皇兵马俑地处陵区的外围,但却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戍卫陵寝的功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就建造在兵马俑坑原址之上,其中一号坑率先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一号坑是一个以步兵为主的长方形军阵,步兵与战车相间排列。据推算,一号坑如果全部开挖,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战车50余乘,而这仅仅是整个秦陵无数瑰宝中的冰山一角。1991年9月,三号坑展厅也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9月,二号坑采取边发掘边展出的形式,直接将考古发掘现场向公众开放。  

   秦始皇陵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距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发现了秦始皇陵随葬的稀世珍宝铜车马。

    目前仅普查了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而挖掘面积只有几千平方米,但出土文物就有四五万件。

三、关于秦始皇陵的建造    

    秦始皇在他13岁登基之后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李斯负责规划和设计,章邯负责工程监督。这座陵墓在秦始皇时期修了37年,秦二世胡亥登基后又修了2年。

    据史料记载,参与秦始皇陵修建的劳力约有70万人。陵园凿穿了3层地下水,工人们把无数的铜器融化成了铜水,用来灌注四周墙壁的缝隙,还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接着便修建宫殿,开凿墓道。工人们还在墓中挖出山川河流的模样,用水银填充,周围有机械动力来引导水银流动,在墓室的天花板上还装有天文图像,地面上还有与之对应的地理图形,墓中所用的长明灯全是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的,可以保证灯火千年不灭。陵园内还有数不尽的机关,要是有人贸然闯进去,一定会被乱箭穿心。残忍的秦二世为了不让其他人得知秦始皇陵的位置,还把所有劳工全部封死在内城和外城之间。

四、关于兵马俑

    秦始皇陵里的陪葬品件件都是价值连城,但最令人们熟悉、也是最有名的还是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兵马俑是就是做成士兵、战车、战马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陵园的东边约1500米的地方,这里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兵马俑多是陶制的,每个人俑都与真人一样大,战车和战马也与现实中的车辆和马匹大小相等。兵马俑都是人工烧制而成,没有固定的模具,全靠匠人们一点一点塑出形状。不少专家学者一心研究兵马俑,希望能得到更多有关秦朝的情况,因为人俑的容貌都是按照真实的秦军士兵的模样来塑造的。

   1987年,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自1974年国家开始挖掘秦始皇陵,在陵园东1500米处发现了随葬兵马俑坑三处,呈“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辆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号坑为“右军”,埋葬着和真人真马同大的陶俑、陶马约6000件;二号坑为“左军”,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军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

    这三个兵马俑坑内的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秦始皇陵的挖掘成果一次又一次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8
我国对文物的发掘持保守和谨慎的态度。 一般来讲保护为主,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才进行抢救性发掘。 这主要是因为现有技术,对发掘工作是有很多障碍的。 如果发掘出来没法有效地保护,还不如不发掘,留待以后时机和技术及资金都成熟后再发掘。 其实十三陵定陵地宫的发掘就是一失败的例子。 毕竟文物就那么几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破坏了就没了,不能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实验性地发掘,毁坏了就永远不复存在了。 所以,尤其像秦始皇陵这样的大工程,暂时还是不进行发掘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
第2个回答  2021-11-18
原因就是条件不具备,技术手段达不到要求!就现在尚未成熟的技术,秦陵地宫的复杂性,这项工程的庞大性还有前车之鉴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得秦陵现在不能打开,一旦有所损伤,那都是不可挽回的伤痛。
第3个回答  2021-11-18
1、秦始皇陵因为占地面积巨大,遍布各种危险机关,挖掘难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存在毁灭性后果,所以不能挖。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

2、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第4个回答  2021-11-18
因为考古发掘和盗墓取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国家主持的挖掘当然是严肃的科学考古项目,以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和陵墓本身的规模以及价值来看,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能动手,然而考虑到经过了两千多年岁月的漫长时间,以及陵墓周围复杂的地理条件,山体分布,和里面大量的水银等种种因素,现在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所以本着为历史负责的态度,现在宁可不去挖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