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窝里横”的孩子,到了外边胆小怕事是咋回事?

如题所述

有的孩子在家里和外面表现是两个样子,对父母或者是长辈稍微有一不顺心的时候就会大发脾气,打人摔东西,但是到了外面却是一幅“小绵羊”的样子,说话畏畏缩缩,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这种极端的情况同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令家长十分困惑,害怕孩子在外面受欺负但是又怕孩子在家里称王称霸养成暴力性格。

其实孩子极端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表里如一,在家里懂礼貌,到了外面也能进行正常的社交,不受气但也不会欺负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孩子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呢?

不管是那种极端情况其实都并非孩子真正的性格,只是他们不会表达情绪导致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家里家长的一再妥协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地步都不会被惩罚或者是说教,一次次的试探让孩子做得越来越过分,孩子心里清楚,只要自己不妥协一直发脾气,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他们就会习惯性的用发泄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也是孩子吸引家长注意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用发脾气或者是哭闹最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不会用正常的表达来说出自己的需求。

对于孩子来说,发脾气是一种最快达到目的的便捷方式,不需要说什么就能适用于很多场合,但是孩子一旦养成这样的情绪表达方式之后,他们就不愿意开动脑筋去与家长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家长同样也不能分辨出孩子到底是真的生气还是假的生气。

这样的孩子其实是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心态当中的,他们之所以到了外面会胆小也是正常情况,因为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与家里熟悉的环境不同,由于平时没有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到了外面陌生的环境中自然就会收起自己在家里那一套,小心翼翼的去面对周围。

他们没有其他方法去应对自己没有见过的情况,以及突发事件等等,孩子自己心里清楚,发脾气或者是随便发泄对陌生人是不管用的,而且如果对别人发脾气,他们不会像家长一样妥协,会反击,这样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在外面就会变得胆小怕事,畏畏缩缩。这样的孩子的内心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发脾气只是他们脆弱的保护行为,如果不能从一开始就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引导孩子去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渐放大他们内心的恐惧。

孩子的不自信和害怕会加重它们的极端表现,家长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自信并且创造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在孩子微缩的时候硬把孩子推出去,这样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无所依靠。

一般来说窝里横的孩子都是家庭比较溺爱的结果,孩子认为世界都是围着自己转的,俗话说不立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什么家长都按照孩子说的做,他们自然就会形成自私的思考方式,一旦遇到了困难挫败感也会比一般的孩子要大,自然脾气也会比其他人要大一些。

对于孩子来说最大的挫折感就来自于社交方面,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机会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但是等到上了幼儿园之后才明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迁就自己,这样他们在外面的环境中就会不懂得如何沟通,所以家长要从小给孩子规范礼节礼貌,可以做的要鼓励,不能做的要惩罚,家长足够坚决才能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多带孩子去外面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接触不同的团体和同龄人,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摸索出正确的表达方式。

同样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样要有坚定的原则,说一不二,如果家长的态度总是摇摆不定或者干脆自己总是发火,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家长要有坚定的原则,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多做正面鼓励评价,做一件事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也要表扬孩子在过程中做出的努力,这样他们才不会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恼和有挫败感。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已经有了在家横出门胆小的行为之后,一定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而不是总埋怨孩子自己却无所作为,先从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入手,不要太过迁就孩子,有原则的教育孩子。

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在平时用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情绪表达:

1. 共情

让孩子学会共情,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开始家长可以多向孩子提问“如果你是××会怎么做呢?”当孩子回答了之后,就可以顺着他们的回答接着问“如果他遇到了你这样做,会不会很伤心呢?”。

这样的提问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习惯,孩子欺软怕硬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共情能力,他们不会考虑受到欺负的家长或者是别人内心的痛苦,如果孩子能够明白自己蛮横的做法是会给别人造成伤害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用更加温和的态度处理事情。

2. 及时鼓励

鼓励不仅能够激励孩子,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拥有安全感,家长在面对孩子对外畏畏缩缩的时候,一定不要强迫孩子与他人产生互动,可以利用孩子这段“脆弱”的时候,先陪在孩子身旁,让孩子建立安全感,然后尝试让孩子先自己玩,等到他们慢慢熟悉环境之后,再试着让孩子融入到别人的游戏中。

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差,只要有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孩子就会比较快速的和别人建立连接一起玩耍。

很多时候都是因为父母不愿意放手,一看到孩子不知所措的样子就恨不得一直保护孩子。

当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一些良好表现的时候,家长就要马上口头鼓励,这样的及时奖励能够给孩子很大的信心,不要一发现孩子有问题就马上冲上去替孩子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这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在家庭太过溺爱,所以才会乱发脾气,到了外面犹豫比较陌生,因此才会胆小怕事。
第2个回答  2020-11-09
这样的孩子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教养,而且没有太多的锻炼,所以在家里面却特别的横,外面胆小,因为孩子们缺少心灵上的这种勇气。
第3个回答  2020-11-09
首先这样的小孩可能是家里当中比较的惯他,比较的宠爱他,所以他才会在家里无法无天,但是等到他到了外面,就会发现并没有别人去宠爱他,去迁就他,所以他才会比较的胆小怕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