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北大医学博士吗?成了“晕血的医生”,后来怎么样了?

如题所述

清华北大作为国内的顶级top大学,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圣地。



  而张进生就是北大的一名学生,家在湖南常德。看可以说是草屋飞出的金凤凰,18岁时,考取了湖南医科大学。后来又一路成为了北大的博士生。

然而,这位考取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却偏偏晕血。为了逃避一线工作所以才选择一直读书。



  在95年,也就是他即将毕业的时候,他收到了来自英国皇家学院的offer。可惜20万块的留学费用实在是太过高昂,在这样的压力下,他甚至抑郁了。不得不休学。

  一年后,他被分配到兰州。作为一名基层医生,那个时候的工资只有一千块每月。

  等好不容易病情缓和了些,他也交到了个女友,但俩人爆发了矛盾。女友认为他空有野心没有实力,于是分手。

  接连的打击让他非常痛苦,以至于再也不愿意步入社会,曾经的北大博士生居然成为了个啃老族,一啃就是18年。让人唏嘘。

  一、晕血的医生

  张进生来自农村,家里除了他,还有两个孩子。抚养三个孩子让家里经济情况特别不好。

  而重男轻女的农村,自然是将出人头地的希望寄托在了唯一的男孩身上。全家为了他的读书,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两个姐姐甚至辍学又早早地嫁人了。

好在张进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大学前就一直成绩不错。后来也是顺利考上了湖南医科大学。



  但是转折也在这里,医学生都是需要到一线工作的,以前大家面对的都是书上的理论知识,没有接触真正的病患。但在医院里面,是各色各样的病人。

  来自农村的张进生不仅不会与他人打交道,甚至有作为医生而言非常致命的症状:晕血。这个情况导致了他根本不能像其他医生一样站上手术台。

  这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赶紧换个专业或者克服自己的这个毛病。

其实晕血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多接触多看到就能慢慢好起来。就简单来说就是:习惯就好。



  可是张进生恐惧着,根本不敢面对。就像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出社会工作而去考研一样,张进生也选择了读书,因为读书的时候,不事生产,只要读书就好了。

其实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怀念小时不需要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际关系也单纯,只需要坐在教室里读书就行了。

  其实这个时候换别的专业还是来得及的,但从小就是靠读书来获得荣誉的张进生,舍不得本科几年来学的知识。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名学生,张进生非常聪明。他顺利考进了北大的硕士,紧接着又攻读博士学位。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名学霸,但事实呢?

  二、学历不是全部。

一心想要靠读书逃避进入社会的张进生,在博士毕业前,申请了出国留学。他也顺利拿到了offer,但贫困的家庭无法支付高昂的留学费用。



  一想到自己必须要出去赚钱养家糊口,张进生不仅晕血,还抑郁了。休学一年后,他还是被分配到一家医院里。

  但张进生觉得自己这么高的学历不应该在这么普通的地方拿着这么低的工资。眼高手低的他,心理承受能力也实在是脆弱不堪,后来直接回家啃老了。

  其实很多网友都骂张进生眼高手低,心智不成熟。确实如此,高学历的人从来都不缺,张进生也没有聪明到不可或缺或者是成为科研大佬,那这一切就像个笑话一样,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认清自己,对未来有个合适的规划才是应该的,也是大家应该从这个负面例子上反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后来也并不出色,为人太过傲慢,找工作非常的低迷,而且一直待业了18年。
第2个回答  2020-12-18
后来的他被未婚妻抛弃靠低保度日,生活的还是比较艰苦的,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当时的他虽然是一名博士,但是医生是救人的职业,如果连晕血都克服不来,那么还有什么资格去救别人。
第3个回答  2020-12-18
成为了低保户,靠姐姐哥哥救济才不至于饿死。一个人只会读书,不会交流,那么学得再好也没用。一个人要学会认清现实,调整心态,不能只会读书。
第4个回答  2020-12-18
选择了辞职,回到了那个养他育他,他曾经千方百计通过学习走出去的小山村。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待业生涯。太低的工资他不愿意接受,好的单位他又没有门路进去,就这样,北大博士毕业的张进生,硬是在家里待业了十八年。期间一直靠并不富裕的姐姐养育,张进生也成了彻底被养废的例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