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的志向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论诸子》中,诸葛亮认为,老子擅长于修身养性,但却不能对付危难局面; 商鞅擅长于以法理治国,但却不能推行道德教化; 苏秦、张仪擅长于外交辞令,但却不能结盟守约; 白起擅长于攻城夺地,但却不能团结多数人; 吴子胥擅长于以谋破敌,但却不能保全自身; 尾生擅长于守信用,但却不能随机应变; 王嘉擅长于知遇明君,但却不能事奉暗主; 许劭擅长于公正地品评别人的长短,但却不能培养人才。

这里面,诸葛亮不仅有对各家学派的人物进行分析,还可以取长摒短,然后形成为自己所用的知识。

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诸葛亮就会抱膝长啸。一次,诸葛亮问那几个朋友说:“你们三个人去做官可以做到刺史和太守。”三位朋友听后,反问诸葛亮能做到什么官职,诸葛亮只是笑而不答。

上面所说的“长啸”是“吹口哨”的意思。在现代是不太正经的行为,而对着女孩吹口哨更是一种流氓都表现。在古代则是古人用来抒发胸中之气。

比如,岳飞的《满江红》里有一句“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里的长啸就是抒发了岳飞悲愤之情和发怒之气。而诸葛亮在这里的“长啸”则是抒发胸中的志气。

后来孟建想念家乡,想回到北方,诸葛亮则对他说:“中原地区的士大夫很多,你想施展自己的才华何必回北方呢?”

裴松之对于这个记载认为,诸葛亮要是替孟建设想还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是说他自己,那就是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心意。因为以诸葛亮的鉴识能力,怎么可能对自己的天份和前程不清楚呢?我看他高吟《梁父吟》其实是在等待时机,其情已溢于言表,诸葛亮志向远大是从一开始就定下的。如果让他活跃中原,驰骋他的才华,难道会被中原众多的士大夫淹没?如果诸葛亮投靠曹魏,施展他的才华,也绝不是陈群和司马懿所能抗衡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裴松之还提到的《梁父吟》,这首歌是诸葛亮最爱唱的曲子。据《水注经》记载:“沔水又东径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

歌词是: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里面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时代的故事。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他们分别是: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却又恃功而骄。晏子担忧他们迟早会成为齐国的祸患,便建议齐景公早日杀死他们。

晏子先是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赏赐他们三人两颗珍贵的桃子,三个发现无论怎么分,也无法平分这两颗桃子。这时,晏子提出一个办法,让这三个人比功劳,谁的功劳大就可以拿走一颗桃子。公孙接与田开疆先报出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二人,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得把桃子让出来,然后并自尽。古冶子看见后,对自己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别因自己而死的行为感到羞耻,于是也拔剑自刎。就这样,晏子只靠着两颗桃子,就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后世有人认为晏子为人阴险残忍,就连《梁父吟》的歌词也是表达了对三位勇士的同情。

不过,诸葛亮喜欢吟唱这首曲子却是表达对晏子行为的理解。前面说过,诸葛亮熟读史书,因此他很清楚晏子的为人。历史上的晏子是个身体力行 、为民楷模、能言善辩的人,对内他辅佐国政,敢屡谏君主,对外他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他为官清廉,生活上节俭,管理国家秉公无私。所以,自比管仲的诸葛亮是不会否定晏子的功绩的。

裴松之认为,诸葛亮是之所以不去北朝廷是因为他看见朝廷大权已经旁落,汉朝即将覆灭,所以他要辅佐汉室宗亲中杰出的人物,把兴微继绝、克己复礼作为己任的缘故。因此诸葛亮喜欢吟唱《梁父吟》是想像晏子那样,为国家把一个个像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那样的割据军阀消灭掉,以重振汉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诸葛亮一生的志向是恢复汉室天下的。首先制定那个三分天下的理论,帮助刘备立夺取一席之地,然后六出祁山伐魏。一生会恢复汉室大下而奔波操劳。最后累死在五丈原。
第2个回答  2022-06-15
诸葛亮一生志向,文要堪比春秋第一名相管仲,武要堪比以弱击强第一人乐毅,简直就是空前绝后,相信即便是最坚定的诸葛亮黑粉,对此也要不得不肃然起敬吧。
第3个回答  2022-06-26
诸葛亮一三的志向是什么?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宰相他的志向当然是辅佐好自己的。国君。将自己的国家治理好,并且开疆拓土, 巩固好自己的政权,一统天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