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观点看孝道?

佛教的观点看孝道?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明朝时大学者杨黼曾告别亲人去四川找无际大师学佛。半路遇到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说见无际大师不如见佛。老杨十分高兴,忙问佛他老人家在哪?和尚说,你原路返回,看到披着被子倒穿拖鞋的就是佛啦。老杨见他一本正经像个高僧模样,值得信赖,便掉头回去,一路上轻易都不敢眨眼,生怕与佛错过。结果这天深夜走到家门口也没见到佛,心中遂大呼上当。想想也是,哪有佛披着被子倒穿拖鞋的,难道是济公活佛?边想边叫门,里面的老娘早已睡下,突然听见儿子叫门的声音,连忙出来开门。家门一开,杨黼呆住了,眼前急急忙忙来开门的母亲正披着被子倒穿拖鞋。原来找了一路的佛正在家里。

世上披衾倒履的父母到处都是,而悟得父母如佛的子女不知有几个。由此可知双亲是在世活佛,因此我们要拜佛、学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先从净业三福中的“孝养父母”做起,才有可能成就道业!

佛教劝孝偈云:
堂上有佛二尊,
恼恨世人不识;
不用金彩装成,
非是栴檀雕刻;
即今现在双亲,
就是释迦弥勒;
若能诚敬得他,
何用别求功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4
1。“百以孝为先”,孝为百善之道
2。《观经》净业三福,第一福,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3。弟子规最前面的就是孝养父母。
4。《地藏经》孝顺入门
5。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其中一恩就是父母恩。
6。《佛说父母难报经》父母恩为第一大恩。

孝道不管在儒家,道家,佛家,都是位列第一,有父母才有儿女身。
探讨如何“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 我们需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 在这个地方,我接触过很多的朋友,他们在劝说父母学佛的时候都非常的积极,发心非常好。因为他知道有一个非常好的宝贝,然后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拼命的跟父母说着这个问题,但多数不得法。哈哈,即使释迦牟尼佛,他在孝敬父母的时候,也请了一位菩萨帮忙,来演示这部《地藏经》,请了哪一位菩萨,就是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演绎了地狱是个什么事情和如何孝敬父母的,这是善巧方便。
我们在这个世间当中,如何能做到有智慧的善巧方便,是很难的。你比如说,如果你父母的心落鬼道上了,贪心特重的话,落到饿鬼道,贪心就重。然后当中,你如果给他钱,给他两万块钱,他会考虑到“你是不是还有五万”;如果送五十万块钱,他会考虑到“你是不是还有一百万”。你这样的话,并不是在“广设方便,劝诱父母”。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libaiguanyin/blog/item/ab3d874e59bcac3eafc3abcb.html

第2个回答  2009-05-02
不是很明白你的这个问法,不过佛教本身并没有单独的把对父母的孝作为名词提出来,后来吸取了儒家的“孝”而逐渐扩展与详细说明。可以说,修佛孝是很重要的一个观念。
这点我们看佛教的入门教材《地藏经》就可以知道明白。《地藏经》主要讲的就是孝,这个孝不单单指对父母的孝,对师长,对天地,都是孝的体现。我们都知道佛教的四大菩萨,正分别代表了四个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先学会的对长辈的孝,才会有对他人的慈悲。你想,一个人如果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对孕育自己的故土都没有一种感恩的心态,他怎么可能去对他人慈悲呢?那样的慈悲就是虚伪的。
另外佛教中的三福中,最先要求的第一条就是孝敬父母。基本原理如上。

恩,我也不是特别的有研究,推荐您看看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一书,相信会让您对佛教有个基本的了解。
第3个回答  2009-05-02
在佛教里,只有成佛道,才算圆满了自己的孝道。可以说佛法是孝道的无限延伸和圆满。因为只有我们圆成佛道,这个孝道才能彻底去做好,否则我们自己都还六道沉沦,即便今生非常努力尽孝,仍然挂一漏万,因为你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亲人你帮不了他们,所以成佛才能完全落实孝道。而落实孝道的过程也就是成佛的过程,现在就努力尽孝,才能成佛,成佛是为了圆满孝道。
第4个回答  2009-05-02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发问的人修到甚麼层次而定...
我只能说'古代人(以前的人)出家要父母同意才行...(当然'居士是没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