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死之前对于和珅问题是怎么处置的?

众所周知,和珅是历史第一贪,但是乾隆皇帝对其十分宠爱,其在位期间对于和珅的贪污等罪行并不是不所知晓,但是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嘉庆皇帝一上台就立马处决了和珅。
我想问一下乾隆皇帝在死之前对嘉庆有没有留下什么遗言,对于和珅问题是怎么给嘉庆交代的?
重点是想知道乾隆皇帝也驾崩之前是有没有给嘉庆关于如何处置和珅问题的遗训??????
处死???不处死???好生待见?????还是什么?历史上有没有关于此的记载,请达人回答!!

没有采取任何的处罚,其在位期间对于和珅的贪污等罪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乾隆遇到和珅的时候,正好是六十岁。他在皇帝的宝座上已经坐了三十五年。一方面,他信心十足,自以为仅凭经验就可以绰绰有余地治理好国家;另一方面,他也会感觉到心力交瘁,体力不支,有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可奈何的感觉。

这时候,他所特别需要的,正是一个善于处置朝政的干才,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听话、而且具有忠心的奴才,让他既可以放放心心地继续当他的松心皇帝,又可以松松心心地当他的放心皇帝。但嘉庆皇帝一上台就立马处决了和珅。

扩展资料:

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0

这个正史上没有记载,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不可能留下证据让后人来诟病他们。

其实和珅是一个悲剧人物。小说和文艺作品中把他描述成一个欺上瞒下,贪得无厌的权臣,其实他就只是乾隆皇帝手上的一张活期存折,随时可以用来兑换的。

以乾隆控制朝政的手腕,不可能不知道和珅的能力和所作所为,所以你可以查正史,皇帝只是让他担任吏部,户部的职务,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老板理财的大管家,并没有把可以威胁朝政的大权交给他。

乾隆很深刻地知道和珅这个人的长处和弱点,因为自己要享乐,让和珅去捞钱,如果搞砸了,就把他抛出去,坏事都是和珅做的,皇帝自己不知道。和珅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替皇帝老子分忧和做冤大头的奴才,这样的人,皇帝从内心看不起,但是离不了。

乾隆皇帝对于如何处理和珅,不会在正史上有记载,他不会让史家记载他如何利用和珅来满足自己的享乐私欲,但肯定对儿子嘉庆谈起过自己的想法,果然,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倒霉了。一来抄了一大笔钱,那是乾隆留给儿子的钱。

二来嘉庆给自己立了威,名义上是杀了老爹的红人,让那帮老臣不敢小瞧自己,实际上那就是杀了一条狗,和珅连反抗的资本都没有,可见他始终就不是权臣,嘉庆对和珅动手毫无压力,也不会引起朝廷动荡。第三,显示出新任皇帝反腐的决心,振奋人心。可谓是一石二鸟。

扩展资料

狱中自尽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6

这个正史上没有记载,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不可能留下证据让后人来诟病他们。其实和珅是一个悲剧人物。小说和文艺作品中把他描述成一个欺上瞒下,贪得无厌的权臣,其实他就只是乾隆皇帝手上的一张活期存折,随时可以用来兑换的。

以乾隆控制朝政的手腕,不可能不知道和珅的能力和所作所为,所以你可以查正史,皇帝只是让他担任吏部,户部的职务,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老板理财的大管家,并没有把可以威胁朝政的大权交给他,乾隆很深刻地知道和珅这个人的长处和弱点,因为自己要享乐,让和珅去捞钱,如果搞砸了,就把他抛出去,坏事都是和珅做的,皇帝自己不知道。和珅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替皇帝老子分忧和做冤大头的奴才,这样的人,皇帝从内心看不起,但是离不了。

乾隆皇帝对于如何处理和珅,不会在正史上有记载,他不会让史家记载他如何利用和珅来满足自己的享乐私欲,但肯定对儿子嘉庆谈起过自己的想法,果然,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倒霉了。一来抄了一大笔钱,那是乾隆留给儿子的钱。二来嘉庆给自己立了威,名义上是杀了老爹的红人,让那帮老臣不敢小瞧自己,实际上那就是杀了一条狗,和珅连反抗的资本都没有,可见他始终就不是权臣,嘉庆对和珅动手毫无压力,也不会引起朝廷动荡。第三,显示出新任皇帝反腐的决心,振奋人心。可谓是一石二鸟。

扩展资料: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参考资料:和珅之死-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5-05
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有以下事实为证:

第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平均寿命仅为39.2岁。

有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过35岁,因此,皇帝的平均寿命并不低。可是,35岁的平均寿命中包括大量的夭折人口,事实上,古代人均寿命之低主要是由于极高的出生儿死亡率造成的。如果除掉这个因素,人口学家推算,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57岁。57减去39,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要低18岁。

除去非正常死亡因素,皇帝的健康水平低是造成皇帝整体寿命低下的重要原因。宋明两代政治秩序较好,皇帝大都是善终,然而平均寿命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两宋十八位皇帝,平均寿命44.6岁。明代十六位皇帝,平均年龄42.125岁。在明代十六帝中,只有五个皇帝寿命高过均龄,其余十一帝皆低于均龄:从宣德帝到正德帝这祖孙5代竟然都在而立之年左右撒手人间,其中的成化帝也仅仅是刚过了40岁。

第二,皇帝群体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339人;不得善终的,也就是非正常死亡的272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第三,皇帝这个群体的整体生命质量较差,生存压力巨大,因此出现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几率较常人高许多。翻开二十四史的本纪部分,那些一开始使我们惊愕、恶心,后来使我们麻木、厌烦的发疯变态行为实在是“罄竹难书”。有近四分之一的帝王传记中,记录有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表现: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前废帝刘子业,极为荒淫残暴。他讨厌功臣刘义恭,就“砍掉刘义恭肢体,剖开他的肚子,挑取他的眼睛,用蜜腌渍,谓之‘鬼目粽’”。他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众多王妃、公主,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开性Party。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稍有不从者,立即杀掉,毫不手软。这个游戏玩腻了,他又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观察。他把叔父湘东王刘彧裸体养于坑中,要他从木槽取食,并称呼他为“猪王”。

前废帝如此,后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后废帝刘昱凶暴异常,外出游玩,遇到挡路者,无论是人是畜,都命侍从格杀勿论,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户户都大门紧闭,道路绝迹。他命令身边侍卫随时手执针、锤、凿、锯等刑具,臣下稍有违逆,就施以击脑袋、锤阴囊、剖腹心等酷刑,每天受刑者常有几十人,他以此为乐,一天不见有人流血,就闷闷不乐。

这些行为无疑不能用“纨绔”定义,这两个人应是患有精神分裂症。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患的是躁郁症,他或者数日不食,或者数夜不睡,精神忧闷不安,有时一晚上自言自语,好像对身旁别人看不见的鬼物说话。他上朝时喜怒无常,追思朝臣旧恶前怨,大加杀害。见到大臣脸色有异,或呼吸不调,或言辞失措,就大叫而起,亲自殴打击死在大殿之上,尸体都一字排开摆放于天安殿前。

还有人食欲异常。前面提到的“猪王”刘彧,后来侥幸活了下来并当了皇帝,史称宋明帝。此人习惯用暴饮暴食来缓解精神紧张。他非常能吃用蜂蜜腌渍的鱁鮧,一次可以吃几升。吃烤猪肉,一次能吃二百块。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病状则是病理性激情。他怀疑其宠妃薛氏与大臣私通,亲自砍下薛氏的头,将之藏在怀中赴宴。酒席中,他拿出薛氏的头放在盘子里,在座众人大惊失色。他叫人取来薛氏的遗体,当众支解,取出薛氏的髀骨,制成一把琵琶,边弹奏,边饮酒,边哭泣,叹息,“佳人难再得”,伤痛不已。最后,他披头散发,哭着将薛氏下葬,用的是隆重的嫔妃之礼。

与这些变态行为相比,北齐后主高纬爱当乞丐,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捕老鼠、睡懒觉、驱百姓,明代万历皇帝的二十年不上朝,洪武皇帝的滥杀功臣,嘉靖皇帝的偏执,天启皇帝的沉溺于木匠活儿,都算不上骇人听闻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5-22
  和珅是一个悲剧人物。小说和文艺作品中把他描述成一个欺上瞒下,贪得无厌的权臣,其实他只是乾隆皇帝手上的一张活期存折,随时可以用来兑换的。
以乾隆控制朝政的手腕,不可能不知道和珅的能力和所作所为,所以你可以查正史,皇帝只是让他担任吏部,户部的职务,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老板理财的大管家,并没有把可以威胁朝政的大权交给他,乾隆很深刻地知道和珅这个人的长处和弱点,因为自己要享乐,让和珅去捞钱,如果搞砸了,就把他抛出去,坏事都是和珅做的,皇帝自己不知道。和珅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替皇帝老子分忧和做冤大头的奴才,这样的人,皇帝从内心看不起,但是离不了。
乾隆皇帝对于如何处理和珅,不会在正史上有记载,他不会让史家记载他如何利用和珅来满足自己的享乐私欲,但肯定对儿子嘉庆谈起过自己的想法,果然,乾隆死后不久和珅就倒霉了,一来抄了一大笔钱,那是乾隆留给儿子的钱。二来嘉庆给自己立了威,名义上是杀了老爹的红人,让那帮老臣不敢小瞧自己,实际上那就是杀了一条狗,和珅连反抗的资本都没有,可见他始终就不是权臣,嘉庆对和珅动手毫无压力,也不会引起朝廷动荡。第三,显示出新任皇帝反腐的决心。
看出乾隆皇帝的老谋深算了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