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些台湾的传统民俗,节日婚嫁之类的

传统节日啦,婚丧习俗啦,地方习俗啦都可以。最好系统一点的

  苗栗蹦龙为苗栗县元宵节主要核心活动,俗写为苗栗[火旁]龙(蹦俗作[火旁] = ㄅㄤˋ),指客家人在台湾苗栗地区发展出来的传统元宵客家炸龙活动又为“北天灯、中蹦龙、南蜂炮、东玄坛”之一,或“北天灯、北蹦龙[1]、南蜂炮、东玄坛”之一,其中“蹦龙”即苗栗蹦龙。苗栗市所举办‘蹦龙’至今2008年,已迈入十周年,阵容一点也不输盐水蜂炮
  历史
  蹦龙从客语而来,亦称炸龙,为苗栗传统客家舞龙活动,采用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龙方式得到去邪(去旧)迎新年的作用,每年快接近元宵节时,很多龙队开始出来练习,到了元宵节那天则进入高潮,在此除中国有“火龙阵”外,但并无“龙”项目,另外苗栗火旁龙是源于苗栗地区的迎龙庆典而演变而来,是一个相当热闹又刺激的元宵迎新年庆典。

  蹦龙六部曲
  糊龙
  祥龙点睛
  迎龙
  跈龙
  蹦龙
  化龙返天

  盐水蜂炮是台湾元宵节时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动,地点在台南县的盐水镇,所谓蜂炮是指许多冲天炮组成的

  大型发炮台,点燃时万炮齐发,有如蜂群倾巢而出,故称“蜂炮”。

  曾经繁华一时的月津港,指的就是现今的盐水镇,“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道出清朝时期的台湾

  四大商港。(于“一府、二鹿、三艋舺”之后添加“四月津”系盐水地区文史工作者之说法,此种说法亦

  见于台湾其他“古代时为海港”之地区之文史工作者社群中,例如“一府、二鹿、三艋舺、四笨港”)。

  因港成镇的盐水,八掌溪与急水溪分别自北与南两方流经盐水,透过八掌溪,原为内陆港的盐水镇,可经

  由布袋通往台湾海峡,贸易的兴盛为盐水带来了一段风光岁月,也造就的不少知名的贸易商,当时称往来

  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从事贸易的商人为“郊商”。也证明当时月津港畔繁华一时的景象。不过百年来的沿

  海陆化及河道淤积严重,港口机能不再,商船航道变成地区排水系统,月津港则成了盐水镇家庭废水的集

  水塘。

  盐水镇靠近海,多住以讨海为生的渔民,来自中国福建沿海,蜂炮的活动可能起于清光绪11年,盐水镇上

  感染瘟疫流行,居民基于民间习俗,向当地的“关圣帝君”(关公)祈求平安,并依占卜结果,在元宵节

  晚上,请出庙中的周仓爷做开路,关圣帝君殿后,一路燃放炮竹,绕镇一晚,后来遂演变为一个传统,起

  初全镇各村都在元宵节前后为时三天燃放炮竹,后来逐渐改为各村轮流放炮竹的形式。

  近日的盐水蜂炮已成为政府规划的大型活动,并配合历史和观光将古时的街道复原,2006年台南县政府就

  将盐水镇的三福路设成古炮街,串联街上的商家用古法制作鞭炮,如竹卷炮、单管复古式烟火等。于2007

  年更以长达13公里的连珠炮火龙传奇,希望挑战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因同时点燃五条路线,且途中鞭

  炮熄灭一次,致使难以认定长度,因而无法如愿创纪录。

  蜂炮爆发瞬间:盐水中正路基本的作法是以木条钉制大型支架,可从二尺到二十尺高,再将冲天炮排满在

  木架上,可从几千支到一万几千支冲天炮不等,接着将冲天炮的炮心连接起来,组成了炮台(或称炮城)

  ,再加以外观装饰,黏贴色纸,组成人形、动物型等。通常家族会动员家人一起制作蜂炮来参加活动。

  盐水蜂炮的路线由盐水镇上的武庙前开始,进行绕境全盐水镇的活动。原本绕境活动为元宵节当日开始,

  为期一天,后因绕境时间过长而将盐水镇划分为几个区域,并安排为两天的绕境行程,因此目前的盐水蜂

  炮活动时间为农历正月十四日上午八时开始,至隔日元宵节午夜过后方全部结束。在绕境活动当中,神轿

  抵达门前后,才会开始推出自家的炮台。主人拉开红布,撕下炮台上「恭祝 关圣帝君 圣诞千秋 弟子某某

  某叩谢」等字样的红纸,在神明面前与金纸共同焚烧祝祷后,便正式引燃自家的炮城,让绕境神明点收蜂

  炮。

  参加蜂炮活动的民众应准备完整的保护装备以免受伤,包括全罩式安全帽(头)、围巾或毛巾(脖子)、

  棉质或牛仔外套长裤、手套及平底鞋或运动鞋,切忌穿雨衣等可能融化或起火之衣物。将全身保护完毕后

  ,再杀进战场,参加此炮声隆隆、火光不断的民俗庆典。由于有多年的游客受伤经验,近几年已经禁止使

  用声光效果十足之塑胶制的冲天炮,并在庆典之后规划大型的垃圾清扫活动。

  八家将於台湾是指八位负责捉邪驱恶的神只,也是种阵头名称。
  简介
  八家将的起源众说纷纭,不过较可信的是,该八家将为将其古代衙门巡捕审堂体系神格化,其有监察司、长寿司、奖善司、阴阳司、福德司、罚恶司、增禄司、速报司,其中两位与两位官将重复。

  来源
  一般学者认为,八家将为五福大帝的部属。此种说法的五福大帝,其实就是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中瘟史文业等五方瘟神,也有人说五福大帝就是五王爷。

  事实上,台湾常见的神明盛会,如城隍,妈祖,关帝君都常常出现此阵头。

  各家将名称与刑具
  八家将人数不一,有少至两位的官将,也有加上差役,提解的十数位。而通常所称八家将的八位刑司分别是:

  甘柳将军:甘鹏飞,柳钰
  范谢将军:谢必安,范无救(七爷,八爷)
  四季大神:即春夏秋冬四神,姓氏分别为何、张、徐、曹。负责拷问。
  八家将中,四大将军为主角,四季大神为配角。

  影响
  在台湾,八家将操演的重点戏系由范、谢将军(即七爷、八爷)执行捉拿,甘、柳将军执行刑罚,再由四季大神拷问。

  八家将在信仰意义上,具有刑求妖邪的权威,是勇猛威武的阵头。但近年来有不少的八家将阵头,已经由不良组织、角头、黑道操控,更常吸引涉世未深的少年加入,并在庙会之余,有斗殴、使用毒品等犯罪事项,八家将由传统艺术文化逐渐质变为犯罪团体,部分台湾黑道组织与庙宇也藉此阵头扩大组织。

  宋江阵是一种结合武学和艺术的民俗表演,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相传是少林五祖拳祖师蔡玉川所创,由一些爱好武术者在庙会广场表演各种武术招式。 表演时人数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为主,甚至百余人,但以一百零八人为大忌。表演时人数不拘,男女皆可,通常以三十六人、七十二人为主,甚至百余人,但以一百零八人为大忌。 以前民间传说地方上有乱事,以宋江阵武师可以执干戈以为社稷。以前民间传说地方上有乱事,以宋江阵武师可以执干戈以为稷。
  阵形
  宋江阵的阵形,传系出自小说《 水浒传 》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阵。宋江阵的阵形,传系出自小说《 水浒传 》宋江攻城所用的武阵。 宋江阵融入金狮、白鹤等瑞兽繁衍出「金狮阵」及「白鹤阵」,三者合称为「宋江三阵」。宋江阵融入金狮、白鹤等瑞兽繁衍出「金狮阵」及「白鹤阵」,三者合称为「宋江三阵」。

  操演
  拜旗拜旗
  是指由36将分列两行,由执旗、斧者率领,所有的兵器高举晃动、敲击出声,阵员高音呐喊,以壮声势。是指由36将分列两行,由执旗、斧者率领,所有的兵器高举晃动、敲击出声,阵员高音呐喊,以壮声势。 旗、斧以连续三次的「左青龙、右白虎、踏中宫」动作行礼,这个礼仪通常是用来参拜神明、接驾接阵或者迎接贵宾。旗、斧以连续三次的「左青龙、右白虎、踏中宫」动作行礼,这个礼仪通常是用来参拜神明、接驾接阵或者迎接贵宾。
  发彩发彩
  抛箍抛箍
  采旗作号采旗作号
  插角跳内外箍插角跳内外箍
  龙卷水龙卷水
  穿中心穿中心
  个人兵器个人兵器
  倒离圈倒离圈
  蜈蚣阵蜈蚣阵
  蜘蛛结网蜘蛛结网
  扛对扛对
  白鹤阵白鹤阵
  空手连环空手连环
  八卦阵八卦阵

  发展
  台湾庙宇香火鼎盛,宋江阵大都流传於嘉南平原以南的农村,并以台南 、 高雄两县市最多,早期属於农闲时期农村子弟学习武艺的活动, 日治时代 ,因高压统治,取而代之成为宗教活动酬神娱人的武术表演性阵头。 台湾庙宇香火鼎盛,宋江阵大都流传于嘉南平原以南的农村,并以台南 、 高雄两县市最多,早期属于农闲时期农村子弟学习武艺的活动, 日治时代 ,因高压统治,取而代之成为宗教活动酬神娱人的武术表演性阵头。 宋江阵通常附著於寺庙,成为神佛驾前的艺阵,最具有盛名的首推高雄县内门乡宋江阵,内门乡内有「内门紫竹寺」及「南海紫竹寺」,推动民俗江阵古老文化的传承不遗余力,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宋江阵通常附着于寺庙,成为神佛驾前的艺阵,最具有盛名的首推高雄县内门乡宋江阵,内门乡内有「内门紫竹寺」及「南海紫竹寺」,推动民俗江阵古老文化的传承不遗余力,有一百四十余年历史。 宋江阵的发源地在中国大陆,但大陆目前似乎是不开放民间聚众演练。宋江阵的发源地在中国大陆,但大陆目前似乎是不开放民间聚众演练。

  台湾端午漫谈
  台湾和大陆一样,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划龙舟原是民间祭祀水神的一种仪式,目的是为了消灾祈福,后来附会到屈原的故事,说是百姓撑船寻找屈原。龙舟需要经过“开光”仪式才可下水,“开光”就是在五月初一请地方首长拜祭水神,并提笔在龙舟的龙眼上点晴。初五龙舟下水前,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龙舟走向河岸,沿途民众烧香礼拜,鸣放鞭炮。经过一番巡行,龙舟便下水比赛。竞赛开始,只见龙舟上的选手在咚咚的鼓声中,以划一的动作奋力往前划。河道终点处,中央插有锦标,哪一队最先夺得锦标即为胜者,胜负往往只在一瞬间。动人心弦的比赛,吸引着许多民众在岸边一边尽情观赏,一边为选手加油。在古代许多传统活动渐渐式微之后,龙舟竞渡成了端午节最有群众性和代表性的节日活动。

  高山族的托球舞
  台湾高山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集在“日月潭”边,在银辉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相传古代,大清溪边有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花姐,靠捕鱼度日。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都不见了,天昏地暗,禾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哭泣。大尖和水花决定要把太阳和月亮找回来。他俩在白发老婆婆指点下,用金斧砍死了深潭中吞食太阳的公龙;又用金剪刀杀死了吞食月亮的母龙。他们还拿了大棕榈树枝,把太阳和月亮托上天空。为了征服恶龙,他们永远守在潭边,变成了大尖和水花两座大山。这个大潭,人们就称它为“日月潭”。

  所以,每逢中秋,高山族同胞想念大尖和水花夫妇的献身精神,都要到日月潭边来模仿他们夫妇托太阳、月亮的彩球,不让彩球落地,以求一年的日月昌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台湾民间婚礼
  中国古代婚礼为「六礼」,台湾合并为「四礼」,都是从闽南传承过去的。今天,台湾民间还保留这种风俗,并有独特的习俗惯例。
  新娘出嫁当天,要穿白布短衫白布裙贴身衣,以表示贞洁。腹部挂肚袋,袋内装放铅钱(「铅」与「缘」闽南话同音,取意姻缘)、糖(甜蜜意)、五谷、猪心(意夫妇同心)等物品。此外,要穿男家送来的盘头裘裙,头插铁彩金箭以为驱邪。迎娶方式,礼俗繁杂。新轿有两种,一种是新郎不必到女家亲迎,由媒人领新娘轿到女家迎娶,称「单顶娶」;另一种是男家备女婿轿、新娘轿双座,新郎亲自到女家亲迎,称「双顶娶」。
  迎亲队伍行列是有规矩的,走在最前面是由一人拖着竹蓑(青竹带根梢竹枝),俗谓「透脚青」,表示新娘嫁到夫家后,合家康健的吉意。接着是媒人轿、舅爷轿(新娘之弟)(轿外系一盏红布宫灯,称舅仔灯)叔爷轿(新郎弟弟)、嫁妆(视贫富而定),连后是新娘轿(又称??仔轿),跟着是子孙桶、鼓吹。新娘花轿停靠男家门口,待择定的吉时,方由新郎出迎。由男家小孩棒柑桔两粒,以示夫妇圆满吉祥。这时,新郎用扇子打三下新娘轿顶,用脚「??轿门」三次。新娘才把锁匙托媒人交付新郎,以示见于天。新郎拉着携在新娘手上的红绸布到新娘房。在婚礼过程中,有许多念四句吉祥话。象挑子孙桶的挑夫,把子孙桶挑进新娘房,念到「子孙桶」、过门槛、夫妻家和,万事成。」「子孙桶,扫八房,百年偕老,心和同。」挑者由此会得到小红包。开新娘轿时,轿夫念四句:「今要轿门两旁开,金银财宝做一堆,新娘新婿入房内,生子生孙进秀才。」他也会得一个小红包。
  客人吃喜酒,由父母双全,儿子多的友人先动用筷于,念喜旬:「食鸡,才会起家(兴家);食就鱼,生于好育饲。食鹿,全家寿福禄。食猪肚,子孙大地步(有出色)。食肉圆,万事圆。食鱼颔腮,快做老爷。食鱼尾叉,快做干家。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食红枣,年年好。」随后,闹新娘。以上许多「念四句」,除了表示祝贺意,均有期望新婚之家吉样的常规色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