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6.
无差异曲线:( )

A. 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B. 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C. 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D. 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E.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F. 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满分:2 分
7.
需求:( )

A. 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B. 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C. 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D. 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E.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F. 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满分:2 分
8.
平均产量:( )

A.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B. 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C. 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D.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E. 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F.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满分:2 分
9.
基尼系数:( )

A. 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B. 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C. 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D.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满分:2 分
10.
消费者剩余:( )

A. 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B. 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C.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D.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E. 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F. 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

6、B
7、A
8、E
9、D
10、E

若还有问题,尽管说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2
6B;7A;8E;9D;10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