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疾控中心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疾控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深刻学习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这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的学习,尤其是干部的学习,以利建立科学工作理念,形成广泛工作共识,确定正确工作方法。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须特别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真正落实于实践、贯彻于实践、指导于实践。文章出处:http://www.99fre.cn/html/fazhanguanxuexishijian/2009/0427/55.html

  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疾控中心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疾控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领会和把握。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必须坚持继续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创新、工作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要充分认识解放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要大力破除不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障碍,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觉改革不符合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有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是不是具备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要始终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来落实,坚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带动党员和群众学习。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相结合,使学习的成效切实转化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硬本领,转化为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青少年,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必须坚持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做好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过程,成为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过程,成为更好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的历史任务的过程。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形势的本领,准确认识国际国内大局的深刻变化,准确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和决策适应形势发展、符合实践需要。坚持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各个环节,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真正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在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推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1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学风建设

农学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 惠安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进一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全党思想,动员全党更好地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团结奋斗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也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并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党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它阐释了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价值坐标,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知识创新的中心,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人为本,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农业院校,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农业、面向农村基层、面向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素质农林人才。围绕这一目标,面对当前新形势,我们在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方案、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下围绕学生学风建设谈几点体会:

1.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不断增强政工干部自身素质。同时要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索改进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政工队伍自身建设对于进一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学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是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的思想保证。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非常大,大学生 的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在政治教育方面在加强两课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学院分党校开展党的理论知识的再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为党为人民做贡献的崇高思想。在校外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习在学生面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学生开展以文明教育、素质教育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文明礼仪得到不断提高。继续深化和提高思想工作面对面活动,重点关注有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学生。

加强学风建设是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要重视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我院是纯农科性质的学院。学院学生也具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性质学生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具有独特性的问题。如受到一些众所周知的客观因素所致,部分学生自入校以后,就存在着专业思想、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不乐观态度;再如学院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不少学生面临着经济生活困难的问题,就业、工作环境、待遇等等。这些问题对于稳定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不利影响。而如何解决这些具有比较特殊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风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怎样解决问题,化解学生心理压力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学生只有知道为什么学习、怎样去学习,才能有目的有动力的学习。目前我们主要在低年级学生中通过开展名人名师报告会、青春导航报告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教育学生树立学生牢固的专业思想,从而热爱专业、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正确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会缺乏学习动力,在大一学生中坚持以班为单位集体上晚自习,这样才能使新生逐步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顺利完成由中学学习向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行“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实行导师制,明确指导老师,学生在业余时间可以结合导师的科研开展课外学术活动,导师要支持和协助学生申报各类科创项目。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明确要求集体上自习,适当时间可安排老师进行辅导。这样在学生中不断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学习风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还要继续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3.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下,社会的需求决定一切。我们目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都存在与社会需求不很相适应的问题,很难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人才,还需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我们农业院校的学生很大部分要面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这就需要培养知识面宽,熟悉农村产业发展,熟悉农业经济规律的复合型人才,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上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研究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调整培养方案,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真正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也能感到学有所用。

4.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目前我们一部分学生的纪律观念有些淡薄,逃课、迟到、随意离校的现象经常发生。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在管理学生上要进一步通过学习校纪校规,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从严管理学生,对于违犯纪律的要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对于课堂纪律授课老师要切实负责,随意逃课或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要与课程平时成绩挂钩。同时,还要继续探索教育管理办法。树立典型,用优秀学生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学。

要加强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机上网管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可以从网上获取新知识,查阅文献资料,丰富课外生活,但要防止沉迷网络。近年来一些学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上网成瘾,由此造成对学习不思进取,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这已经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校和学生家长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所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又要指导学生避免沉迷其中。建议加强教育引导,引、疏结合,同时也要提出一些明确要求。

所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学生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树德育人出发,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增强服务意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政工干部,首先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我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培养创新精神,积极为同学服务,增强责任感和主动精神,真正做到在实践工作中先
第2个回答  2009-05-12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念上一场真正的革命。这场革命既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之上,也是以中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为依据的。所以,科学发展观既是关于发展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发展的思路,可以细化为有关发展的战略和具体的工作思路。

科学发展观对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战线的实际工作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认为,像复旦这样的大学,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道路和步骤,深入思考,抓住关键,解决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结合我校实际,个人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抓住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

2005年7月,我们在校内提出要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2006年9月,复旦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十一五”期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坚定地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什么是内涵发展?内涵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更深刻、更坚实的发展,是有后劲的发展。内涵发展不是显性的,看不到所谓的“政绩”。许多人因为内涵发展不是眼前见效的,不愿意在上面耗功夫。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共同的特点都是发展,但是两种显然不同的发展。对一所高校来说,外延和内涵都要发展,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发展外延,注重扩大未来发展的空间,争取更多机会;注重内涵发展,眼光就放在增强实力上。现在流行四个字“做大做强”,做大主要指外延,做强主要指实力。拓展外延要抓住机遇,内涵发展也不能错过时机,不能慢慢来。外延和内涵发展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并不绝对是相互排斥的。我们在外延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夯实内涵,在内涵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要保持一点外延。

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首先是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决定的。从国家的要求来看,复旦大学主要不是以规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应当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其次,从我校自身发展的历程来看,经过“十五”期间的规模发展,学校确实需要有一个消化调整的过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今后几年资源仍然短缺的情况下,我们要集中力量,夯实基础,增强实力,积聚后劲。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提出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符合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的。

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关键是综合实力的提高。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就是指体现这所大学水平、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大学过去成绩的计量,更是对大学未来发展潜力的衡量。综合实力的强弱,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地位和前途。我们认为,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师资力量、培养人才的能力、科研能力、体制机制活力,以及学校的声誉和品牌。只要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所学校就会长期保持向上的气势,实现科学的发展。

二、坚持深化改革,破除发展的瓶颈,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与许多兄弟学校一样,复旦得益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国家地位的提高,也就没有复旦的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时刻,回顾我校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改革是我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是我校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改革的冲动来自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如果不改革,就无法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能解除体制机制对师生活力的束缚,也无法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例如,我们为了解决当时困扰已久的教职工分房问题,下了很大决心,反复论证筹备四年,制定了较为详备可行的改革方案,于2002年正式推行了货币化分房改革。六年来,这一改革从根本上改善了教职工的居住条件。如果我们不赶上上海商品房市场培育的潮头,果断改革,今天要进行住房改革,困难更大,问题也更多。我们体会到,改革的决策、路径和结果都应该以是否能够实现科学发展为衡量标准。如果不弄清楚改革的目的,为改革而改革,改革就容易走到歧途。

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设计、精心准备、稳步实施。这十年中,我校成功的改革都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例如,我校近十年的人事改革只做不说,悄悄地起变化,按照既定方针,积跬步以至千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局面。我们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围绕复旦的办学理念,确定“路线图”,几年一步,每个台阶都力求踩稳、踩实。我们自1999年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坚持市场化的方向不动摇,逐步消化存量,干部换了几茬,改革还在稳步推进。这些改革都从复旦的实际出发,也考虑到上海的、全国的实际。因为各个大学的情况很不一样,校内各个学科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每次改革前都要做调研。整体设计,就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想明白改革最后将走到哪一步,底在哪里。涉及全校的改革,既要有目标设想,又要符合实际,有可操作性。精心准备,关键是要准备好干部和资源。改革是需要通过人去实施的,有了思想解放、工作得力的干部,改革就有希望。改革需要投入,只讲政治,不讲经济,改革也很难实施。稳步实施,是指改革要分步进行,后面的改革要以前面的改革为基础。改革总是要不断深化的,改革精神必须是锐意的,但实施的过程要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在大学里推进改革,特别要重视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既要符合大学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研规律和管理特点,也要符合大学的实际和文化。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既体现改革的成果,也能够巩固改革的成果。当然,体制机制也不是绝对的。我们不能把制度绝对化,也不能夸大个人的作用。近年来,在大学管理领域,有不少学校提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命题。这是一个已经被提上日程的改革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会要求学校的内部管理在理念、制度和运行机制上都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总之,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一定要坚持走改革之路,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路径。

三、坚持在各项事业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对大学下一步的发展有切实的指导意义。所谓全面,就是在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实现大学的全面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协调好若干对关系,化解校内的矛盾。例如,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系、规模膨胀和资源短缺的关系、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坚持大学的学术性和为社会应用服务的关系、创新科研平台和专业院系的关系、引进人才和自有师资培养的关系、集中管理和调动院系积极性的关系、核心层教育和延伸层教育的关系、民主办学和加强制度建设的关系,等等。我校提出注重内涵发展,实际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内涵发展,不仅是在争取办学资源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问题上实现可持续,更重要的是找到增强学校综合实力的途径,抓到科学发展的“牛鼻子”。

统筹兼顾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方法保证。统筹兼顾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所蕴涵的辩证法思想的创造性概括和总结。我党在长期实践中,赋予统筹兼顾以丰富的内涵。要做到统筹兼顾,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看到全局,把握全局,把全校的发展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发展理解为系统的、全面的发展。其次,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都能突出重点,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兼顾到非重点,在抓主要矛盾的时候兼顾次要矛盾,在抓主要方面的时候兼顾次要方面。再次,还要注意到一些表象之间的联系,注意到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也可以互相转化,要把握时机和分寸,引导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在当前环境下,有两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一是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校内可承受的程度,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支持和参与改革。二是正确对待眼前和长远。在涉及到校内利益变更的时候,面对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和呼声,一面积极稳妥地化解各种矛盾,一面也要确保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在为学校改革发展作决策的时候,我们应多考虑根本和未来。大学是长寿的,我们的工作是以只争朝夕的状态,为她的根本和未来多输送一些养份,为后人拓展出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http://www.nmfs.gov.cn/html/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10

第3个回答  2009-04-30
总之,我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要有好的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公安民警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第4个回答  2009-05-09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每一个人都应该理解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再理解战略的连续性就是发展,发展就是创新,我们把大脑对科学和发展的抽象快照看成观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科学发展观的结构特征就是“一观二论”。

“一观二论”就是“科学发展观”、“正理均赢论”、“第三空地论”。

“今天,我们用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观看待它,就会想到人的行为有三特性,水分子是三原子,DNA模型是三夸克,由此推断,科学发展观也似乎是三元结构:
一、科学发展观
二、正理均赢论
三、第三空地论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一观二论”结构特征。
按照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习惯,一个为粒子,二个为数块,三个为实体,科学发展观就是一个实体,而且是一个“博弈实体”。这就符合人类认识自然的机理,能被人感觉,被人接受。
人们越来越把科学发展观的未来与自我联系起来研究正理概念。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很多政治家用正确与失误的历史,一直将东西方主题文化进行交流,西方主义、东方思想、现代理论都以各种形式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完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文化基因结构是“一观二论”,这个三元结构很完整,以后我们讲述科学发展观的故事,会用大自然中的正理均赢论和第三空地论进行解释,才让人信服。”

—— 选自《<博弈圣经>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

参考资料:《<博弈圣经>与科学发展观的特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