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初高中教育制度和中国一样吗?

韩国的初高中教育制度和中国的应试教育一样吗?学生每天学习都很累吗?作业也成堆吗?

韩国高中教育制度: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韩国80%多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都可以上大学。但在韩国现行教育情况下,一些地方大学招不满学生,致使成绩很差的学生也可以读大学。怎样才能保证所有大学都招到好学生呢?这是一个和高中教育、高考制度、大学教育都相关的问题,而处于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纽结点上的高考制度,在问题解决中显得尤为重要。韩国2008年高考制度改革方案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高中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出台的。
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韩国教育开发研究院近日在京共同举办的“中韩高等教育研讨会”上,韩国教育开发院大学入学教育课程研究室主任郑广姬介绍了韩国2008年高考制度的改革方案。
在高等教育的不同阶段,高考有不同的使命
据郑广姬介绍,这次改革方案是韩国教育开发院8年相关教育研究的成果。方案提出的背景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选拔竞争型的教育结构需要彻底改变。她说,在上世纪70年代,韩国初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升学率为66.1%,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为70.1%,高中到大学以及专科学校的升学率为26.9%,基本属于选拔竞争型结构。而到了2004年,各级教育应届毕业生的升学率分别上升为99.9%、99.7%和81.3%,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上大学,而某些大学的招生反倒出现不足额现象。
郑广姬说,高等教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使命,高考的功能也不一样。毛入学率为15%以下时,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高考的主要功能是选拔。毛入学率在15%与50%之间时,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高考具有选拔性,同时考试目的是适当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机会均等化。毛入学率在50%以上时,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阶段,高考的理念要完成从选拔生源到实现连续教育的转换,高考结构需要改变,要使教育资源得到更优化配置。
2002年高考改革,实施取得较好成效
目前,韩国需要通过高考改革,把大学与高中联系起来,使高中和大学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让学生获得平等而适当的教育机会。1990年至2004年间,韩国高中毕业生人数逐渐下降,而大学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从2002年开始,高中毕业生人数少于大学招生人数。大学出现竞争两级化现象:优秀学生集中于排名靠前的大学,与此同时,排名比较靠后的部分地方大学不能足额招生。
2002年,韩国提出高考改革方案,改革方向是自律化、多样化、特性化、灵活化。方案实施后,改革取得较好成效,但韩国高中教育功能进一步减弱,因为学生更加依赖校外补习班或家教,以考取理想学校,高考的准备教育出现问题。由于高考录取仍旧以分数为主,在大学排名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大学很难招到合适的学生。与此同时,各地高中教育质量发展不平衡,根据“学校生活记录簿”(记录在校高中生各方面的成绩)上的成绩难以判定学生的能力,高中与大学之间的互信度低,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
新的高考改革,把学生的竞争变为教育的竞争
韩国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进一步拓展2002年高考制度的基本宗旨,修改并补充了2002年方案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郑广姬说,2008年高考改革具体内容有,在考试与录取中,学生学校生活方面的比重扩大,考试更多体现高中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选拔的特性化与专门化,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录取,改变主要依据学生成绩的做法,避免成绩好的学生过于集中的现象,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灵活多样的高考。
郑广姬介绍,2008年高考改革有这样几个特点:
重视改善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改变高中教育只重视高考考试科目、不重视其他科目的局面。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并减轻学生家长因此而来的经济负担,使高中教育正常化,把歪曲的学校教育导向正确的方向,恢复教育本身的职能,重视高考对高中教育的指导功能。
通过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满足社会需求,让每个人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这意味着,大学的生源应该多样化,如扩大农、渔村家庭的学生比重和中小城市家庭的学生比重等。
录取过程中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与大学自律化与多样化相联系,大学录取也要多样化,把选拔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变为教育上的竞争。促进学生选拔的特性化与专门化,不再只靠考试分数来选拔学生,而是根据大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特点等方面来选拔合适的人才。相应地,高中课程也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特色。
改革方案公布之后,韩国教育开发院的相关研究工作并没有停止。韩国教育开发院开展2004年至2011年的“高中与大学一体化观点”中长期研究,目的是实现高中教育正常化,改革高考制度,为大学选拔合适的人才。郑广姬说,他们今后需要研究的课题是,调整具体方案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理解教育的整体结构,重新设定高考的功能与改革方向;提高教育质量,研究学生学力低下的相应解决方案
中国高中教育制度: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犹如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教育方面也逐渐复苏。先是高考的恢复,接着是《义务教育法》和《教育法》的颁布,教育制度逐步完善。此后至今的教育制度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应试教育阶段和素质教育阶段。应试教育阶段的教育制度与封建的教育制度有许多相似之处:学生们为了考入理想中的学校,抱死书本,与书本无关的一概不问,可以说是一台台背书机和复印机,缺乏自己的个性,看上去几乎一样。老师教给学生的也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固定的解题方法,重视的是成绩而非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制度下产生的人才,基础知识虽然过硬,但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却不够强,在科学研究上难以取得成就。对于素质教育,我觉得其出发点是正确的,但其实施及效果在我国却不十分理想。素质教育刚开始,部分人便误解了它,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多给学生一些玩的时间。于是只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于教学方面却改进甚微。一段时间过去了,一些人发现这种做法培养出的学生反不如以前了,于是认为素质教育是错误的。他们因循守旧,又开始了应试教育。加之教育系统对考试制度改革甚微,素质教育很少落到实处。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举一个例子:在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获奖人数最多,而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中国尚无一人。而发达国家则相反,原因是外国人更具有创新精神。他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面十分宽阔,思考问题能从多个角度入手。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而中国人仅限于解决问题。这个事例就说明:真正的素质教育其效果是很好的。

素质教育在中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因素都制约着它的进展:如人们的观念,国家发展程度……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因为中国的学生人数最多,同时中国人具有着许多优点如聪明、勤奋等。相信只要不断改进教育制度,落实各项措施,中国的人才将会在技能方面更进一步,中国的教育事业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领先于世界,领先于时代!
只有这麽多了,不知您是否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28
一样的
第2个回答  2009-04-26
恩 差不多。 有过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