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学生自己的原因\x0d\x0a1.感知字形的能力低。\x0d\x0a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识字时只能记住字的粗略轮廓,因此常常对相似或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甚至张冠李戴。比如,他们往往会将“士兵”的“士”写成“土”,将“自己”的“己”写成“已”,将“到处”的“处”写成“外”,等等。\x0d\x0a2.意志薄弱。\x0d\x0a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这是他们常写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有些学生写字时往往只注意把字写对而不注意笔顺,因此很难掌握字的结构和形态,当然就会常写错别字。还有一些学生做作业时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写完作业又不检查,当然也会写出许多错别字。\x0d\x0a3.习惯不好。\x0d\x0a学过的知识必须不断复习才能得到有效巩固。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做作业时出现遗忘又不去认真分析或查阅工具书,这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x0d\x0a(二)汉字的原因\x0d\x0a汉字结构复杂,仅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且有很多字是形近字和同音字。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很大,再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情况,因此小学生稍不留神就会写错别字。\x0d\x0a(三)教师的原因\x0d\x0a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没有全面掌握字的音、形、义是他们写错别字的根源。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但是,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是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识字教学,这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4

学生自己的原因:1.感知字形的能力低。2.意志薄弱。 3.习惯不好。汉字的原因;教师的原因。

社会用字的原因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家为了标新立异,在街头、报刊、影视上,会故意使用一些错、别字。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一句话正确的没几个,而很多都是常用字词。

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美容店的“我型我塑”等等。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势必会给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产生错别字。

错别字避免方法

分清字义

字义决定汉字的正确使用,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如果明白了易混字的意义,就能有效地避免错别字。“坚”是结实、硬、坚固的意思;“艰”是困难的意思,学生先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再用到“坚固、坚强、艰难、艰辛”等词就能区分清楚了。

知道了“戴”是加在头、面、颈、手等处,还有尊奉、推崇的意思;而“带”是携带、捎带的意思,学生于是对“戴帽子、拥戴、带口信、带行李”等就一目了然了。

再如,“厮打”中的“厮”是互相的意思,学生明白了字义,就不会写成“撕打”;“贪赃枉法”中“赃”是赃款,而不能写成“贪脏枉法”。

推想字形

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推想形旁,学生明了字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字在词中运用正确与否。

如“讴歌”是歌颂的意思,左边是“讠”旁;“沤肥”要用水泡,左边是“氵”;“呕吐”经口腔排出,所以左边是“口”旁。再如“劈”只要想到用“刀”劈,形旁为“刀”声旁为“辟”,就不会出错。

理清源头

很多词语、成语都有出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带领学生一起找到字词的源头,就能使他们避免写错别字。如“班门弄斧”,“班”指鲁班,古代有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了解了这一点,学生就不会写成“搬门弄斧”。“再接再厉”总有学生写成“再接再励”,因为这个成语意为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常用来鼓励他人。

实际上,这个成语最早的意思是:为了斗鸡时使自己的鸡获胜,每次斗前,在磨刀石上磨磨鸡的喙,使它的嘴尖锋利。“厉”通“砺”,指的是磨刀石。因此“再接再厉”的“厉”只能写成“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错别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01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1、学生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无意注意。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还有一些学生做作业时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写完作业又不检查,当然也会写出许多错别字。(2)、记忆因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结果遗忘曲线表明:人在识记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但是与遗忘做斗争的最好的方法是经常去复习。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这造成了学生写错别字。

(3)、感知因素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较差。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当然这种现象也是一种自然心理成长现象。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常对相似、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写错别字。如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

    字形相似,如“灸——炙、“戍——戌”;

    局部不同,像“床——麻”、“盲——肓”;

    字的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未——末”“土——士”、“田——由”

    字的结构相同,位置不同,像“陪——部”等。

2、汉字本身的原因

(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还有每个字形体差异小,多一笔,少一笔,长一点,短一点,就成为不同的字或不成为字。

(2)同音字多。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都是因为音义相同或相近造成的。

3、教师原因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没有全面掌握字的音、形、义是他们写错别字的根源。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但是,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是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识字教学,这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4、社会用字的原因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家为了标新立异,在街头、报刊、影视上,会故意使用一些错、别字。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一句话正确的没几个,而很多都是常用字词。比如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摩托车的“骑乐无穷”;美容店的“我型我塑”等等。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势必会给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产生错别字。

第3个回答  2015-01-01
(一)学生自己的原因
1.感知字形的能力低。
小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笼统,感知字形的能力很低,识字时只能记住字的粗略轮廓,因此常常对相似或相近的字产生感知失真,甚至张冠李戴。比如,他们往往会将“士兵”的“士”写成“土”,将“自己”的“己”写成“已”,将“到处”的“处”写成“外”,等等。
2.意志薄弱。
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薄弱,这是他们常写错别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上是很难的。有些学生写字时往往只注意把字写对而不注意笔顺,因此很难掌握字的结构和形态,当然就会常写错别字。还有一些学生做作业时有意无意地比速度,写完作业又不检查,当然也会写出许多错别字。
3.习惯不好。
学过的知识必须不断复习才能得到有效巩固。一些学生学会生字后从不进行复习,做作业时出现遗忘又不去认真分析或查阅工具书,这也是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二)汉字的原因
汉字结构复杂,仅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且有很多字是形近字和同音字。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很大,再加上形近、同音、多义等复杂情况,因此小学生稍不留神就会写错别字。
(三)教师的原因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没有全面掌握字的音、形、义是他们写错别字的根源。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字的特点和构字规律把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起来。但是,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是重视句、段、篇的教学,而忽视识字教学,这也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第4个回答  2015-01-01

    字数本来掌握得就少,知道读音相同就易写错别字;

    读书少,阅读面少就导致很多字的运用不会很熟练,不知道原来同音不同义的字是要用在不同的词组和语境中;

    受现在广告传媒(最常见的是日常周边各种店铺名)“谐音”的影响,如“一网情深”,小学生词汇量掌握得还少,就会误以为真的是“一网情深”,而不是“一往情深”;

    很多孩子上网很早,在网上聊天时也不会注意自己是否写了错别字,久之坏习惯越来越难以改变;

    没养成不会的字随时查字典的好习惯,而是喜欢问人(问不对人就糟了)或者自己直接找一个同音字代替……(只想到这些)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