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欺骗行为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3
01 试用期陷阱
最常见的试用期陷阱包括两种情况:首先,有些单位会在劳动合同之外另行约定试用期;其次,约定的试用期期限超过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上限。关于试用期的详细解读,您可以点击链接查看《试用期,你被“套路”了吗?》。
02 工资拖欠
工资拖欠的常见“骗局”有两种:一是以试用期的名义不发放或晚发放工资;二是混淆“实习”、“试岗”等概念,不支付工资,无偿占用劳动力。关于实习与试用期的区别,您可以点击链接查看《实习期&试用期,傻傻分不清楚?》。
03 劳动合同诈骗
劳动合同诈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位以“发工资即代表签订劳动合同”为由,忽视正式签订合同的重要性;二是单位未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如以试用期为由不交社保,或声称工作满一年后才缴纳社保,这些都是违法行为。
04 身份证扣押
工作单位索取身份证原件是常见的一种诈骗手段。实际上,只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即可,无需提供原件。任何在工作前要求提供身份证原件的行为都应引起警惕。
05 保证金欺诈
这类欺诈手段多种多样,总体来说就是利用各种理由让你缴纳所谓的“保证金”,如服装费、工作装费、培训费、体检费、保证到岗费等。简单判断方法是:未签订劳动合同、未发放工资前要求先缴费的,都是欺诈行为。
06 传销陷阱
传销并不遥远,曾有学生在求职期间被骗入传销组织。一个小技巧可以保障安全:外地面试时,最好有伴同行,并告知至少两人你的行程安排,以防不测。
07 岗位虚假
这类欺诈可被称作“忽悠”。常见于针对应届生的招聘,如“人力资源总监”、“年薪50万”等诱人职位,实则可能是小型创业公司,甚至只有寥寥数人。
08 离职陷阱
劳动者有权自由离职,除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者及部分涉密岗位外,大多数员工提出离职后30天内可自由离职。无需支付补偿金、赔偿金,单位也不能通过扣押身份证件、人事档案等手段阻碍离职。
09 简历诈骗
对于正在寻找工作的同学,不要因为焦虑而盲目投递简历。某些机构可能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骗取简历并出售个人信息。请谨慎对待简历投递,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