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万最初提出的学说,认为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位,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
原生质体:指细胞壁以内所有生命物质的总称,由原生质构成,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
胞质运动:细胞内细胞质的流动,如胞质环流和变形虫伪足的伸缩。
初生纹孔场:细胞壁在生长时并非均匀增厚,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初生纹孔场。
胞间连丝:相邻生活细胞之间,细胞质以原生质细丝通过初生壁上的小孔相互联系,这种结构称为胞间连丝。
纹孔:植物细胞在形成初生壁时,初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称为纹孔。
成膜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中部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囊泡等组成的结构。
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组织系统:指一个植物整体上,或一个器官上的一种组织或几种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组成一个单位,称为组织系统。
分生组织:植物体内能连续或周期性地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
细胞分化:同源细胞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的几类细胞群的过程。
穿孔:指导管分子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或数个大的孔。
颖果:颖果的果皮薄,革质,只含一粒种子,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
休眠:一些植物的种子形成后虽已成熟,即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也往往不能立即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后才能萌发。
萌发:充分成熟的种子,在适当条件下,从休眠状态转化为活动状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胚开始生长,逐渐形成幼苗的过程。
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的,脱离母体后,在合适条件下可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器官。
幼苗: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
凯氏带:某些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最初发育阶段,纵向壁和横向壁上形成的一条细的木栓质或类木质素的沉积带。
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大部分细胞呈“马蹄形”增厚,少数正对原生木质的内皮层细胞保持薄壁状态,这种薄壁细胞称为通道细胞。
不活动中心:位于根尖分生区中最先端的部分,分裂活动弱甚至不分裂的细胞群。
髓射线:是维管束间的薄壁细胞,也称初生射线,是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连接皮层和髓的结构。
树皮:新周皮的每次形成,它外方的所有的活组织,由于水分和营养供应的终止,而相继死亡。
补充组织:在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周皮形成过程中,在原来气孔内方的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不产生木栓层。
侵填体:位于老茎中央部分的一些导管和管胞,其邻近的薄壁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和管胞腔内。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有许多小叶称为复叶,复叶的叶柄称为叶轴,叶轴上所生的叶称为小叶。
单身复叶:形似单叶,可能是三出复叶的一退化类型。
变态: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异型叶性:同一株植株上具有不同叶形的现象。
繁殖: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植物本身以一定的方式产生新个体延续后代。
花:花是适合于繁殖的变态短枝,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
二强雄蕊:被子植物花中雄蕊存在的一种形式。
心皮:心皮是具有生殖作用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
胎座:心皮壁内,着生胚珠的部分。
花序:花在总花柄上有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花序。
丝状器:被子植物胚囊内的助细胞中,一些伸向细胞中间的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
双受精: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
无融合生殖:在植物中不经过配子融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多胚现象: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或成熟种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
传粉:由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被传送到同一朵花或另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倒生胚珠:胚珠一侧生长快,另一侧生长慢,胚珠向生长慢的一侧倒转约180°。
配囊:参44胚囊。
配子囊:藻类和真菌产生配子的细胞或结构。
胚囊:种子植物的雌配子体,由胚囊细胞分裂形成。
聚合果:由一朵花内数个离生雌蕊发育共同形成的果实。
聚花果:又称花序果、复果,由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而成。
单性结实:指不经过受精,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外生孢子:在孢子母细胞外产生的孢子或母细胞壁破裂后由母细胞原生质体通过缢缩的方式产生孢子的现象。
内生孢子:在孢子母细胞产生孢子的方式。
孢子:植物进行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孢子体:能产生孢子,进行无性生殖的双倍体植物。
配子体:能产生配子,进行有性生殖的单倍体植物。
载色体:藻类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光合色素。
蛋白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
<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