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韵兰香读后感怎么写

如题所述

师韵兰香
60年,是水滴石穿的坚持,是聚沙成塔的集聚;60年,是春蚕到死的无悔,是蜡炬成灰的奉献;60年,是厚积薄发的等待,60年,是从钢铁走向科技的飞跃。
我不清楚人生可以有多少个六十年,也不清楚一个人可以在六十年中做多少件有价值的事,但我却看见了有如此多的人,如此多足以称得上震古烁今的院士们,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六十年无悔的奉献给北科,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是他们的努力,才哺育着钢铁学院成长为今天的北京科技大学。
是他们的梦想,才孕育出北科今天求实鼎新的学院精神。
院士这个遥远的称呼也因为北科这个共同的梦而变得温馨可亲。
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我自然而然的把和我一样是普通人的院士们神话了。他们有着最最伟大的梦想,有着最最坚贞的品格,有着最最能吃苦最最能奉献最最能坚持的信念。他们全天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搞研究,嘴里满是听不懂的各种专业名词,手不离笔的永远在演算着一个个复杂的公式,拿着花花绿绿的药水翻来覆去的尝试着验证着每一种微小的可能。院士的头发应该是花白的,稀疏的,身材总要是发胖的,矮小的。因为仿佛只有这样不起眼的外表才能够凸显出他们精神的伟大,鲜明的对比出他们的与众不同。
我真心的崇敬着他们,却着实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
直到我读过了《师韵》这本书。或者,我更愿意称它为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第一次感觉到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院士们是那样的亲切,和蔼。第一次觉得我们这个词包括了他们。
他们不是什么神一般的人物。他们也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寻求帮助,也会需要老师的教导,父母的鼓励,也会和朋友喝酒谈天,也会因为成为了父母而兴奋喜悦,看见前辈偶像也会紧张脸红,他们也有自己固执的习惯,也有享受生活的小情调。
只是,在面对人生时,他们更加懂得面对,懂得承受,懂得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怎样用自己的身躯去挺起国家的脊梁。
就像是一块钢铁,北科在六十载的锻造中慢慢成长,也锻造出31位与北科共同成长的钢铁般的人物,与北科的名字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
材料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祖耀先生,六十余载坚持教书育人,著作等身。徐匡迪院士在徐老九十生辰的时候也说:“徐祖耀院士一生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是精勤不倦怀大爱的榜样,是淡泊名利求报国之典范。他不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杰出材料学家,也是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近70年的名师。不仅传授给学生治学之道,更以身作则授之以为人之道;慧眼识才,发掘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我国材料学发展的领军人才。”作为院士,徐老为国家挣得荣誉,作为教授,徐老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国家领军人才,作为学生,徐老饮水思源,勤俭节约,捐出积蓄创立“徐祖耀基金”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徐老这正直伟岸的风骨,坚韧不拔的品格,两袖清风的作风,不正如苍茫的雄峰峻岭,巍然屹立于华夏大地,是为万千学子树立的榜样么?他对青年人的培养与期待,不正恰似那高山之于登山者,渴望着看到朝气蓬勃的后辈在神舟大地上激荡起更高的发展浪潮么?
计算材料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崇愚先生,1988年以来,在金属缺陷电子结构方面出版论文60余。1998年以来合作出版学术专著三本。在材料科学研究方面获两项国家发明奖。儿时的坎坷无法成为他前进的阻碍,坚毅的梦想铸就他攀登的阶梯。他坚持教育学生:"科研必须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内涵,必须要以创新为动力,让创新成为一种科学素养。”
王老用他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一种人生,可以承载怎样的内涵;一种选择,可以传递怎样的信念;一种付出,可以滋润多少求知的心灵;一种精彩,可以绽放出怎样的四射华彩。书留春秋在,道与天地参。王老的师者风骨,贤者气象,所谓智哉也。
金属物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柯俊先生,几十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理,至今在英、美、德、日、俄学者中仍为贝茵体形成机理的主流学派。自1948年至今,一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贝氏体切变机制,在钢的过热性能及合金钢的贝氏体相变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发展成世界这一现象的主流学说。虽然历经“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饱受战乱折磨,柯老却始终不曾动摇过求学的决心,多次出国留学取得多项博士学位。
百川东流入海,聚溪流而不息;壁石屹立千仞,纳广博于有形。柯老就是这样一位谦和温厚的老者,像极了蓝色的海川,温和、睿智而渊博,作风却又如淬炼的钢铁,严谨、热情而坚韧。
巾帼不让须眉。
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女士,从教40载,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人师表,她以实验室为家,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工作到深夜,以致晚上回家扭伤了脚尚无人知晓,是有名的“工作狂”。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出差下厂试验。在工业生产试验现场,她临阵指挥,亲自操作,满脸油污,年过花甲仍然在工厂通宵熬夜,坚持要取得最佳试验效果。也正是由于她的这种精神,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人们的想象之中,机械工程领域是一个充满了“阳刚之气”的世界,庞大无比的机器轰鸣,生产车间的钢花四溅,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适合女生的专业,钟老却毅然决然的投身建设,在太钢和鞍钢,她与工人们一起抡大锤,倒夜班;在洛铜和武钢,她领着学生在生产线上学习,为抢修机器故障,在几层楼高的庞大设备上爬上爬下,一天下来满身的油泥。她顶着机器的轰鸣声现场教学,对一组组的学生反复讲解,等到学生们都弄明白了,她的嗓子也已经哑的说不出话来了。作为一个坚持战斗在工作第一线的女战士,钟老也被大家尊敬的称为“铁姑娘”。
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破密之心并且终身热情不减,钟老用满腔的热情在冶金机械这一“傻大黑粗”的世界中掘取宝藏。
太多的院士像徐老、柯老和钟老一样,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太多太多的贡献。在他们身上我真的看到了理想的力量。诗人流沙曾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而我想,这些从北科走出的院士们,正是那星星之火的种,是那引路的灯,是那让人翘首企盼的黎明!
正是他们,为我们劈山碎石开凿出通向未来的路;是他们,为北科编织出飞向明天的翅膀。他们是前辈,是老师,是在时代洪流中劈浪斩波的勇士,是在历史中开拓创新的领路人!
而我们要做的,正是将前辈们的精神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并且不断的与时代相结合,融会贯通,继往开来。老师们的年龄虽然已经老去,但是老师们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弘德育人,师韵兰香。老师们正如那生于幽谷的芷兰,不以无人而不芳,为君子而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老师们所散发出来的淡泊和高雅的品质,正是君子的标榜,是我们每一个北科人的榜样。
师从北洋,教承冶矿,北科的前六十年是茁壮成长的六十年,肇造华夏,兴国安疆,北科的前六十年因为前辈们的带领,可以骄傲的说北科确实做到了举矿冶之星火,抚百年之国殇。然而,北科未来要走的是更长的路,。未来的六十年将是我们的六十年,是我们与北科一同接受锻造,一起成长的六十年,我们必须要牢记学风以谨,实践为尚,刚柔并进,德才昭彰的原则,努力的做一名合格的北科人,才能够不辜负前辈们的希望与寄托,才能不辜负我们自己的人生,不辜负北科交给我们的未来的六十年。
吾青年之盛智,如天光之正当。为中华之崛起,镶北科之华章!这句话不仅仅是口号,是我们每一位北科人努力前进的动力,拼搏奋斗的美丽梦想,更加是流淌在所有北科人心底里相同的血液,是大家对北科美好明天的祝愿与希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