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区角规则意识培养

如题所述

一、观察思考,感受规则
有道是“旁观者清,当事者迷。”对于幼儿来说,简单、直观的思维方式,使之在活动中能享受充分的自主,尽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不能感受到建立活动规则的重要性。为了使幼儿感受规则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制定规则的意识,根据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幼儿清楚地了解了自己以及同伴的活动情况,体验到了没有规则的混乱,感受到了在区域活动中哪些行为是不能有的,从而激发幼儿建立活动规则的意识。
二、明确要求,制定规则
如果我们将幼儿视作与成人平等的个体,将幼儿园视作教师和幼儿共同组成的集体,那么幼儿园的规则理应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来制定,让幼儿体会集体的平等氛围,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更积极地看待规则、遵守规则。因此,明确了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就必须趁热打铁,与幼儿共同商讨,制定各个活动区域的规则。通过观察讨论,幼儿和老师一起制定了如下规则:
建构区:不要争,不要抢。有礼貌,互谦让,搭好积木摆摆好。
美工区:认真做,小心拿。注意安全,东西放好。
语言区:看一看,说一说。不吵不闹,你说我听。
进区卡使用规则:想一想,插一插,出来别忘带上它。
订好规则,我将规则写下来贴在各自的区角,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的规则。
三、创设环境,体验规则
活动是幼儿行为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在实际的活动中,幼儿才能获得具体的行为认知,而这种行为认知必须再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逐渐内化为自身意识,形成习惯。因此,教师在规则教育中,必须充分落实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创设适宜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活动机会,使幼儿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获得规则的认知,从而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力水平和主题教学内容,本学期除阅读区外,其他区域的内容和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材料收集情况,不断更换,给幼儿新的刺激。如建构区,在购买的插塑积木的基础上,增添了纸盒拼搭。将老师和小朋友共同收集的饼干盒、抽纸盒、酸奶盒、香皂盒、牙膏盒等投放在建构区,激发幼儿建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这些盒子都是幼儿常见的且经常被丢弃的东西,用它们来搭建楼房、台阶,排成长长的火车,让幼儿感受到了莫大的惊喜和成就感。美工区除了剪、贴、画、捏外,我们还投放了其他材料,让幼儿尝试其他形式的手工活动,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思维的专注力。孩子们在不断变换的材料和活动形式中不断接受挑战,体验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