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预防传染病小常识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定时开窗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用食醋喷洒或熏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个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更换和专用。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应该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3、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对提高自身抵抗力很重要。着装适度、饮食合理,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适度“春捂”不过早脱衣,适时增减衣服;合理膳食,注意卫生,戒烟限酒,多饮水。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阻止病情蔓延。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2、麻疹: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易感,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唾液腺肿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大多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春季都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如何防控更科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9

春季来临,天气变化莫测,忽冷忽热,加之人体内环境脆弱,使多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致使春季成为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腮腺炎等。对于人员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较容易传播,会对大家学习工作带来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流行性感冒

据成书于公元 18世纪的德司·桑杰嘉措的《四部医典秘诀补遗》所记,流行性感冒,亦称作“疫感冒”,属于瘟病的一种,具有传染性。主要是感受污秽之气,包括病气,如病人呼出的气和身体气味、烟尘、瘴疠之气、毒气以及从发生传染病地区吹来的空气等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上颚和咽喉灼痛、鼻塞不通、流涕、恶冷怕风等。如果剧烈劳作过度,饮食过于甘肥等则更加加重病情,导致重感冒,有生命危险。特别是老幼体弱患疫感冒迁延长久者,则会引发其他余病,而且容易引发脑热病(脑膜炎)、肺热病(肺炎)、痢疾等。

治疗上主要以预防为主,通常在气候变化的时候,防止受风着凉,多喝开水;传染区域应避免互相接触,并注意个人或环境卫生,患者被褥等用具未经消毒不能使用,接触病人要戴口罩。一旦传染上疫感冒后,要先确定是哪种疫邪引起的,然后对症交替内服清除该疫邪的诸药方。

麻疹

疠热落于血及黄水之中,引起全身疹粒遍布的一种传染性热病称麻疹。本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麻疹病邪通过空气进入呼吸道传染给他人或接触该病人而传染。

一般症状:脉细沉而数,多变不定。尿液颜色一般红黄而浑浊。初发时眼睛发红,头和腰胯、关节等疼痛,咳嗽、喷嚏,症状与流行性感冒基本相同。特别是全身有蚁行感,恶冷发热,全身酸痛,鱼肌颤动,精神疲倦或有呕吐,肌肉闪动,初更时发烧,睡觉多迷梦,皮肤红肿而干糙,口腔两颊和腭部出现小疱疹。成熟期,头部和全身出现白芥子大小的红色疹粒,尤其于颈窝、耳后、腋窝等温暖处更多,此时咽喉灼痛,口渴。

由于麻疹病邪落入的脏腑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其中与疠热并发者,剧烈咳嗽、胸部刺痛、痰液红黄,神识不清,舌面中心发黑,呼吸急促。病邪落入小肠者,泄泻烟汁及腐烂肉汤样秽物;落入胆囊者泄泻绿色秽物;落于胃者泄泻粘液状物;隆、赤巴、培根聚合而发病者,泄泻彩虹样油腻性秽物。干结期即收没期,白色疹粒一般透发一昼夜后便逐渐干结隐没。疹粒隐没后皮肤有糠状脱屑逐渐退去,食欲和精神逐渐变好,以后慢慢恢复健康。

针对麻疹,首先要注意预防,忌用异常饮食,特别要禁止与麻疹患者接触。治疗方面,麻疹初发期,多喝开水,饮四味余甘子汤(余甘子、藏黄连、鸭嘴花、马兜铃)或四味藏木香汤。并需根据体质情况、发病状况对症服用药方。麻疹未干结隐没前要注意温暖,千万不能受凉。麻疹一般治疗容易,但要特别注意善后调理,否则内陷于上体导致白内障、白喉发生,内陷于下体导致痢疾等发生,为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忌食乳制品和甘、酸、辣味食物及高营养食物。

腮腺炎

藏医称作“痄腮”,是疠邪侵入腮部,腮与耳垂处的脉管像鼓起的皮袋样肿胀和剧烈疼痛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藏医名“那痄甫代”(意为耳根如吹鼓的皮袋样肿胀)。症见外耳道闪痛,腮与耳垂处的脉管肿胀如鼓起的皮袋,阻碍下颌骨张合,影响呼吸和说话。脉紧,尿液色红,高烧,汗毛竖立,肌肉酸麻,身体发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病情轻者几天后肿胀自然消失;病情严重者导致耳聋或肿胀内陷,一般预后不良。

治疗上除对症服用药方外,还应注意卧床休息,直到腮腺肿胀消退为止;平常注重口腔卫生,症状出现后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甜、酸味及性热的营养品。因其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采取隔离措施。 

部分文献来源:四部医典、晶珠本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