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健康和疾病?人的健康和疾病受哪些因素影响?

如题所述

《论疾病》

 佛教以生、老、病、死为四苦。其中,常人最怕的,并非死,而是病——在病中,更容易有生不如死的感受;那些甘愿自杀的人,便是明证。

身心的正常状态,是为健康;身心显著的异常状态,是为疾病。而在健康与疾病之间,还有身心非显著的异常状态,姑且命作近疾。

显然,没有正常,便不会有异常;没有健康,便不会有疾病。其实,反过来说,也成立:没有异常,便不会有正常;没有疾病,便不会有健康。——阴阳相互依存,不同生,便共亡。

所以,对于人生的种种逆境,不必过于憎恶与怨恨。苦于天作孽,那便是命运,怨天非但无益,反而更苦;苦于自作孽,那便是报应,怨不得天,也怪不得旁人。

年迈不便的人,渴望着青春永驻;疾病缠身的人,幻想着健康长存:人们往往不能免于衰老与疾病,而常常希望它们彻底消亡。若果真有上帝,且愿意大发慈悲,将横亘于生死之间的“老”“病”抹去——那么,人们便如同定了时、却不知何时爆发的炸弹;而彼时对死亡的恐惧,将比如今对衰老和疾病的厌恶,更为可怕。

疾病还可继续分类:在身而不在心,是为身疾;在心而不在身,是为心疾;身心皆有累及,是为双疾。疾病之于人类,可谓不离不弃:在早期,科技欠发达,以身疾为主;在中期,科技相对发达,以双疾为主;在晚期,科技非常发达,以心疾为主。

须知科技是把双刃剑,既可治病(身疾),又能致病(心疾)。身疾的医治,固不容易;心疾的治疗,更为艰难。所以,我们欢欣于科技改善身疾的疗效时,更要警惕其隐藏的危害——功在当代,便过在未来;过在当代,便功在未来。

生物都有强大的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人类尤其如此。所以,疾病必定有着明确的病因,且后者的致病力,须强于人体的抵抗力,其才能显现于外。因而,要想防控疾病,须减弱病因的致病力,或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显然,后者更为容易,也更为关键。

对抗身疾,须健壮躯体;对抗心疾,须坚强精神;对抗双疾,须双管齐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躯体健壮的保障;高尚的道德修养,是精神坚强的后盾:生活习惯不好,道德修养不高,却想着身心无恙,岂不是白日做梦?

古人云:“青青不伐,将寻斧柯;涓涓不壅,将成江河。”对抗灾祸,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损伤越小。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疾愈发普遍,也愈难改善。病在外,旁人尚易使力;如在内,则难以下手。解铃还须系铃人:若心疾患者疏于自救,甚至闭心拒医,便是孔子再世,华佗重生,也无计可施。

《增广贤文》有云:“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对于心疾,除自救外,我再无良方,只有些许建议:返朴归真。

身越近于自然,心越归于朴素,疾病便越少、越轻——心疾最是如此。而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利愈显,则害愈隐;功愈广,则过愈重。

对人类而言,利显而害明,功广而过轻的事,我只想到一条:爱护自然。须知善待自然,便是善待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21
对人类而言,健康是指个人或群体面临生理、心理或社会的挑战时,适应及自我管理的能力[1]。世界卫生组织于1946年6月22日WHO于纽约举办的健康大会,61国签署并于1948年4月7月生效的WHO组织法序言(《世界卫生组织官方记录》第2号第100页)定义健康广义来说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虚弱之消除,而是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此定义相当有争议,特别在其实务上不易评估,以及用到“完全”一词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后来也有组织提出新的定义,有些定义将健康及个人的满足相关连。例如国际健康功能与身心障碍分类系统(ICF)及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等国际分类系统,也常用来定义及衡量健康的组成。
第2个回答  2021-10-20
健康和疾病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也是两个有相对性的东西,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疾病,是指人的肉体的实质性的病变和精神上的改变,人的健康和疾病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生产环境的影响,家庭条件的影响和人的生活习惯的影响,让人的心情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21-10-20
健康就是有一个好的心态和一个好的身体,而所谓疾病的话就是心理或者是身体状态上面有一些问题,这样就是有了疾病。也会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说遗传,比如说外界的环境这些都会影响到的。
第4个回答  2021-10-20
如何理解健康和疾病 ?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健康 愿意长寿 ,我们要经常体检 有了疾病早发现 早治疗 所以健康和疾病绕很大的关系 首先我们自身要做好 加强锻炼 只有健康了 疾病就少了 。
相似回答